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173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405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53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MRI征象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GCTTS进行回顾性研究。男6例,女7例,年龄28~65岁,平均(42.5±10.1)岁。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局灶型GCTTS 9例,病灶与腱鞘关系密切,位于手指5例,均呈≥180°包绕指骨,邻近骨皮质均不同程度侵蚀、吸收破坏,其中左手1例360°包绕拇指骨,邻近骨皮质均不同程度侵蚀、吸收破坏。弥漫型4例,病灶呈散在结节样或团块状分布于膝、踝关节腔及周围存在滑膜组织的间隙内。与邻近骨骼肌相比,T1WI上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为主,右髌上囊内病灶大部分囊变且T1WI上囊液呈稍高信号。T2WI/PDWI上病灶信号复杂,内见低信号区。病灶实性部分不均质强化。镜下见较多单核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并见散在泡沫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 GCTTS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是其病理改变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改进传统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从实验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内化及课后评估和讨论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改革。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解决学生长期以来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中缺乏主动参与性、探索性等问题提供一剂良方。结论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为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改革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一条神经免疫通路,主要依靠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及其他细胞表面上的α7nAchR相结合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防止组织损伤。α7nAchR是胆碱能递质的主要受体,在胆碱能抗炎通路中起关键作用。针刺治疗有明确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针刺抗炎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针刺抗炎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该文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概述、α7nAchR结构及功能、α7nAchR的分布、α7nAchR在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作用、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机制等方面对针刺调控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探究针刺抗炎作用机制提供借鉴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王不留行籽穴位贴敷按摩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龙岩市中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初产妇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予王不留行籽穴位贴敷按摩止痛,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自然分娩方式。分别观察两组产妇不同产程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2h及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出现的镇痛副作用。结果 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2h、产后24h的阴道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于整个产程中均未发现镇痛副作用。结论 王不留行籽穴位贴敷按摩可明显减轻产妇分娩疼痛,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与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2例高度近视患者56眼,术前近视度数在-10.00—-23.00D之间,表面麻醉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对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进行回顾。结果经过护理32例患者均能密切配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裸眼视力优于术前最佳视力,手术效果满意,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效果良好,安全有效。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完善的术前准备,训练有素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牙全瓷贴面粘接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需行牙瓷贴面粘接的患者,术前做好医患沟通并加强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医生完成贴面的试戴、粘接;术后配合医生进行医学数码摄影以及修复后健康宣教及定期回访。结果60例患者随访1~3年,58例瓷贴面粘接效果理想,患者满意,2例因患者原因发生瓷面脱落。结论瓷贴面的护理配合尤为重要,完善细致的护理配合使得粘接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专用药品(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中药品说明书的标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促进儿童用药信息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对儿童专用药品进行汇总,并依据药品说明书进行信息表的填写与统计,分析儿童专用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结果:共收集到儿童专用药品说明书1214份,其中国产药品1180个(占97.20%),进口药品34个(占2.80%);儿童专用药品数量最多的为呼吸系统用药(占42.01%);儿童专用药品口服剂型1094个(占90.11%),注射剂型57个(占4.70%),外用剂型59个(占4.86%),吸入剂型4个(占0.33%);说明书中标注的剂量调整依据主要为年龄和体重(占45.80%),只依据年龄进行剂量调整的占41.02%,而7.91%的药品未标注剂量调整依据;说明书中标有儿童用药最大剂量的占17.46%,标有儿童用药疗程的占28.01%,而标有儿童药代动力学的仅有16.72%。结论:我国儿童专用药品说明书存在标签撰写不规范、内容不完善、同一品规药品说明书差异大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药品说明书的规范和管理,加大上市后的监管和数据监查,督促药品生产企业对儿童专用药品说明书中的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对缺氧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HUVECs缺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80μg/mL)组、黄芪甲苷(40μg/mL)组及川芎嗪(80μg/mL)+黄芪甲苷(40μg/mL)组,MTT法检测川芎嗪、黄芪甲苷及其配伍对缺氧损伤HUVECs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缺氧损伤HUVECs细胞VEGF、Ang-II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VEGF和Ang-II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VEGF和Ang-II mR 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与黄芪甲苷均能提高细胞存活率,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提高VEGF、Ang-II蛋白表达。同时,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组能上调VEGF和Ang-II mR NA的表达(P0.001)。结论川芎嗪与黄芪甲苷配伍可能通过增加血管生成靶向因子VEGF和Ang-II的表达发挥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81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3组:R-ICSI组(210个周期):实施早期R-ICSI;IVF组(2062个周期):行常规IVF助孕;ICSI组(539个周期):直接行ICSI助孕。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R-ICSI组的原发不育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MⅡ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患者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2PN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但与IV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的多PN率显著高于ICSI组,但显著低于IVF组(P<0.05);R-ICSI组患者的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着床率显著低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IVF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的患者行早期R-ICSI可有效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