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70岁,因有机磷农药中毒50 d,撤除机械通气后发憋、呼吸困难20 d于2006-02-26入院.既往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40年.入院前50 d,因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呼吸衰竭,曾先后于我院及保定第一中心医院给予机械通气治疗.20 d前,患者撤除机械通气机、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咳嗽、咳痰,黄白色黏痰,痰量不多,但发憋、气短、呼吸困难症状较重,以体位改变时加重,侧卧位及坐位时症状较重,平卧位时症状减轻,无发热,胸痛、咯血,痰培养示:肺炎克雷柏杆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灌肠疗法.观察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为54.5%、90.9%,对照组分别为30.0%、80%;且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门脉高压所致的胃粘膜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on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亦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胃粘膜血流量减少,易受酒精、阿斯匹林、胆汁等攻击因素的损害,从而导致急性胃粘膜病变,糜烂、充血和出血是PHG常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五参汤联合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后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肺氧合功能、促炎-抗炎系统、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的影响。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后肺CL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参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记录2组临床预后和结局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6 h、12 h、24 h、48 h血流动力学参数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48 h以上指标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1 d、3 d、5 d的肺氧合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呼吸力学参数、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指标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此类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胸部体征恢复正常时间、日均补液量、日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病死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五参汤联合乌司他丁可稳定感染性休克后CLS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氧合功能和呼吸力学参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机体促炎-抗炎、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铁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655-4656
目的 应用14C尿素呼气检查的方法对有消化道症状患者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析并筛选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定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50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行Hp14C尿素呼气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 550例患者Hp感染率为47.27%.年龄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感染率分别为48.32%(115/238)、46.47%(145/312),城区与农村居民感染率分别为54.84%和46.31%.结论 本科患者Hp感染率为47.27%,各年龄组同感染率有差异;农村居民感染率低于城镇居民;男女间感染率无差异;Hp感染和生活饮食习惯、疾病史等因素未发现固定关系.保护因素有喜食蔬菜水果.  相似文献   
6.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出血量大,死亡率高,因此在临床抢救中十分重要和关键,1998--2003年我科收治食道和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病人,在应用止血药、保肝药及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应用三腔管止血观察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水平变化,以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初治再障组),经过正规治疗,可随访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标准治疗组(22例,应用雄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和葡萄糖酸锌治疗组(20例,在标准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选择同期40例健康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初治再障组患者血清铜含量及铜/锌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铜/锌比值与CD4+/CD8+呈负相关(r=―0.45,P=0.005)。治疗后葡萄糖酸锌治疗组患者CD4+/CD8+比值恢复好于标准治疗组(P=0.000)。结论铜/锌比值与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共同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及转归。  相似文献   
8.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70岁,退休干部。主因上腹部疼痛3d于2010-08-277:10入院。患者于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钝痛,无其他方向放射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反酸、胃灼热,无呕血,尚有排气,无大便,曾当地中医院行胃镜检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4岁。主因腹痛伴恶心呕吐1天于2003-12—10.19:00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呈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较频繁,不含血性液及胆汁,大便颜色及性状次数均正常。在当地门诊给予解痉、镇痛、止吐等对症治疗不见好转,仍有腹痛,遂转来我院。患者既往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