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 L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CI、SVR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RP、PCT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炎性反应等机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参附注射液100 m L连续静脉泵入,2次/d,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Ⅱ及SOFA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无器官衰竭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24 h、48 h后治疗组CI、SVRI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6 h后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7 d时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2组无器官衰竭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脱离呼吸机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联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CRP和PCT的影响。方法:9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尿量及血清CRP、PCT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治疗12、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HR明显降低,SBP明显升高,尿量显著增加,而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提高疗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尿量,并显著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甘露醇、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40)对急性颅内高压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脑氧代谢、脑血流动力学、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颅内高压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HSH40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t_0)、治疗后30 min(t_1)、治疗后60 min(t_2)、治疗后120 min(t_3)循环系统指标、颅内压(ICP)、脑氧代谢指标、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比较2组休克指数(SI)、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差异。结果 2组t_1~t_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p)和舒张期血流速度(Vd)均较t_0时显著增高(P均0.05),心率(HR)、ICP、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较t_0时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t_1~t_3时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t_1~t_3时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t_0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在t_1~t_3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t_3时间点SI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均随访1个月,观察组随访时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性颅内高压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甘露醇和HSH40液体复苏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促进患者复苏,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氧代谢和血流灌注,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神经功能和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ICU感染性休克(高排低阻型)患者中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的指标。方法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予以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予以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心排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体循环阻力、尿量、乳酸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血管弹性,减轻血管外肺水,提高组织灌注,增加氧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改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治疗1组(n=28)、治疗2组(n=26)和对照组(n=29),均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治疗1组在液体复苏治疗6 h内给予HVHF治疗,治疗2组于液体复苏治疗6 h之后给予HVHF治疗。比较3组患者器官功能改善效果、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治疗1组、治疗2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压调整性心率(PAR)、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治疗2组(P均0.05),血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PAR、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2组(P均0.05)。治疗后24,48,72 h,治疗1组和治疗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治疗1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2组(P均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液体复苏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VHF可显著改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器官功能,降低病死率,且早期进行HVHF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常规予以集束化治疗策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入参附注射液50 m L缓慢推注,再取100 m L以15 m L/h持续微量泵输注。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使用液体总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复苏目标达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心输出量,有利于及早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阻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8.
黄海燕  莫绮君 《新中医》2016,48(2):91-9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创伤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创伤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休克早期至损伤控制性手术后予参附注射液进行干预,共5天。观察2组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变化;CLS发病率、病死率;ICU入住时间。结果:术后第2天,2组EVLWI有升高趋势,且对照组EVLWI较术后第1天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3、4、5天,治疗组EVLWI呈下降趋势,与本组术后第1天及对照组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至术后第5天,EVLWI较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死亡率、入住ICU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诊断为CLS病例数则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降低创伤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减轻肺毛细血管渗漏程度,降低创伤后CLS患者的病死率,缩短ICU的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宣肺渗湿汤结合针刺治疗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共计纳入98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由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9例)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究宣肺渗湿汤及针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Murray肺损伤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呼吸功能(氧合指数及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96%)高于对组(85.7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urray评分、Marshall评分、氧合指数、PEEP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Murray评分、Marshall评分、氧合指数、PEEP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4%)同对照组(4.09%)相当,均较少。结论:宣肺渗湿汤结合针刺治疗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好,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小承气汤合五味消毒饮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小承气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APACHEⅡ评分、血清炎性物质含量、体液免疫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液免疫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对照组免疫五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细胞均显著升高(P均<0.05),而CD8+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细胞免疫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加味小承气汤合五味消毒饮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调节脓毒症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外感肺病系由于六淫之邪气侵犯人体肌表,进而影响到肺的宣降功能,所致之病.包括了风寒束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等.外感肺病以表证和肺失宣降病变为主,因此对于外感肺病的治疗,应以解除表邪为基本原则,结合通调肺气,并随证配伍,其组方包括下述几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可拉明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COPDII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意识障碍盼严重程度分为A、B组A组合并轻型肺性脑病;B组:合并中型肺性脑病(COPD)。各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B:PAD通气及B:PAP通气联合可拉明治疗。观察各组治疗无效率。结果:A组中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无效率分别为16.7%(5/30)、40.4%(12/30)差异有显著性;组中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无效率分别为69.2%(9/13),76.9%(10/13),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B:PAP通气联合可拉明治治疗COPD合并轻型肺性脑病有显著疗效,但对COPD合并中、重型肺性脑病,B:PAP通气联合可拉明治疗无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地尔硫治疗,2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行血气分析测定,观察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和肺动脉压及hs-CRP的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p(O2)均明显提高,p(CO2)明显降低(P均<0.01),但2组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有效率(68%)高于对照组(36%),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平均肺动脉压和hs-CRP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或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并使hs-CRP含量下降,阿托伐他汀降低肺动脉高压可能与抑制肺血管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合并低渗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及肺性脑病合并低渗性脑病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中肺性脑病合并低渗性脑病16例,经补钠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合并低渗性脑病病因复杂,预防并及早治疗低钠血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芝麻素(Ses)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48只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组、Ses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1),每组12只.MCT(60 mg·kg-1)皮下注射诱导PH大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后,右颈外静脉插管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离大鼠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并称重,剥离大鼠胫骨并测量其长度,计算RV/(LV+S)及RV/胫骨长度的比值.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肺小动脉胶原沉积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肺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比色法测定肺动脉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动脉collagen Ⅰ,NOX2及NOX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Ses连续给药4周后能明显降低MCT诱导的PH大鼠RVSP及mPAP,减轻RV/(LV+S)及RV/胫骨长度的比值,降低肺动脉α-SMA,collagen Ⅰ表达、减轻肺血管及右心室重构.同时,Ses还能明显抑制肺动脉NOX2及NOX4的表达,降低其MDA含量及提高T-AOC水平.结论:Ses能够缓解MCT诱导的PH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X2及NOX4的表达、进而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7,(1)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红花黄色素)联合前列地尔和西地那非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将223例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1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和西地那非,治疗组1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观察2组疗效和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 PAP)及肺动脉舒张压(DPA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组治疗后SPAP、m PAP和DPAP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2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Pa O2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2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2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 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hs-CRP、CK-MB和Tn I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和西地那非治疗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尔硫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2月就诊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地尔硫组(30例)、川芎嗪组(30例)和联合用药组(30例),3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对症治疗。地尔硫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地尔硫片,1片/次,3次/d。川芎嗪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8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2 h内滴注完毕,1次/d。联合用药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地尔硫片和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用法用量同以上两组。3组均持续治疗2周。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对肺动脉压力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地尔硫组、川芎嗪组、联合用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7%、76.7%、90.0%,联合用药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较其他两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较其他两组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尔硫联合川芎嗪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肺动脉压力相关指标,优于两药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旳研究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血浆脑钠肽(BNP)及肺小动脉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的分组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苏木乙酸乙酯高剂量组、苏木乙酸乙酯低剂量组、阿魏酸钠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野百合碱方法制备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第15天开始,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 mL/(kg·d)灌胃,苏木乙酸乙酯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溶液1472 mg/(kg·d)[生药量2.3 g/(kg·d)]、736 mg/(kg·d)[生药量1.15 g/(kg·d)]灌胃,阿魏酸钠组给予阿魏酸钠0.3 g/(kg·d)灌胃,持续至实验第28天。实验期满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测定血浆BNP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及肺小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计算管壁厚度/血管直径、管壁面积/血管面积。结果造模各组大鼠mPAP、血浆BNP水平、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血管直径、管壁面积/血管面积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苏木乙酸乙酯高剂量组、苏木乙酸乙酯低剂量组和阿魏酸钠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苏木乙酸乙酯低剂量组大鼠mPAP、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低于苏木乙酸乙酯高剂量组(P均<0.05),苏木乙酸乙酯高剂量组和苏木乙酸乙酯低剂量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血管直径、管壁面积/血管面积均明显低于阿魏酸钠组(P均<0.05)。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及血浆BNP水平,减轻肺小动脉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肺康复治疗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康复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西医康复组(20例)、中医综合康复组(20例)。对照组仅用指南推荐的稳定期常规治疗方案,西医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自行车锻炼,中医综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穴位敷贴和穴位注射、松静内养功锻炼及口服止喘颗粒剂。每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后9个月及12个月呼吸困难指数及6 min步行距离、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呼吸指数的组内比较,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9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指数的组间比较,治疗后9个月、12个月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12个月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in步行心率、6 min步行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9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同期比较,治疗后9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in步行心率、6 min步行血氧饱和度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in步行心率、6 min步行血氧饱和度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肺康复能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陈辅萍  彭琦 《陕西中医》2020,(9):1228-1230
目的:探讨肺力咳胶囊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肺力咳胶囊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肺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hs-CRP、IL-4、FEV1、FVC、PEF均改善,且研究组患者各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和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力咳胶囊联合沙丁胺醇治疗COPD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气道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