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哺乳期是初生婴儿和家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母乳喂养为婴儿以及哺乳期妇女带来的近期和远期利益已被广泛接受,包括降低婴儿的死亡率、哺乳期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等。而在哺乳期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常有一些因素导致哺乳期妇女提早回乳,从而减少母乳喂养对母婴的保护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乳头、乳房疼痛和乳汁量少。本文分析了哺乳期常见的乳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对7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人,给予内服中药"浆乳方",并配以外治法(箍围、引流、手术、乳痈扩创、挂线、冲洗、乳头矫形术)进行治疗.通过术后病理分析、疗效观察及长期随访,评估中西医内外合治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结果:"浆乳方"联合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治愈率达98.61%(71/72),复发率为1.4%(1/7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愈率较高,复发少,并能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脂质样分泌物与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手术、病史资料完整且治愈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232例,采用Spearme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乳腺导管内脂质样分泌物与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治疗复发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23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手术中乳腺导管内脂质样分泌物评分为0分(无分泌物)93例(40.09%),2分(分泌物量少)60例(25.86%),4分(分泌物量中)55例(23.71%),6分(分泌物量多)24例(10.34%)。不同分泌物评分在患者生育次数、末次生育至发病时间、乳房肿块、乳房皮红、乳房疼痛、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住院时间、痊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年龄、体质指数、哺乳时间、乳房脓肿、血清垂体泌乳素(PRL)、创口愈合时间、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乳腺导管内脂质样分泌物与生育次数、乳房肿块、乳房皮红、乳房疼痛、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住院时间、痊愈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末次生育至发病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乳腺导管内脂质样分泌物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相关,分泌物积聚会加重局部症状、延长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52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予以中药乳痈方治疗,疗程为1周(7 d),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及自身双侧乳房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汁欠畅、乳腺局部皮色灼热、恶寒发热)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双侧乳房乳汁中各类致病菌、益生菌的定性、定量测定。结果(1)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乳房肿块明显缩小(P0.05),乳房胀痛明显缓解(P0.05),乳汁欠畅明显改善(P0.05),乳房局部皮色灼热明显缓解(P0.05),恶寒发热明显好转(P0.05)。(2)治疗前后比较,患侧乳汁中的致病菌明显减少(P0.05)。(3)治疗前,患侧乳汁中与健侧乳汁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葡萄球菌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各类菌群Ct值差值比较,葡萄球菌Ct值差值患侧增多更明显,即葡萄球菌数量患侧减少更明显(P0.05),双歧杆菌Ct值差值患侧减少更明显,即双歧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链球菌感染患者本研究仅发现1例,其患侧乳汁中的链球菌数量存在减少趋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存在增多趋势。(6)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双歧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双歧杆菌Ct值差值比较,患侧减少更明显,即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乳腺菌群(减少致病菌、增加益生菌)而起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汁中的葡萄球菌属及该属各菌种与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的哺乳期乳腺炎病人63例,所有病人皆行双侧乳汁细菌培养,共126例乳汁样本。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的简单相关分析和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分析葡萄球菌属中菌种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乳汁细菌培养结果与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葡萄球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而表皮葡萄球菌、缓慢葡萄球菌则无相关关系。无菌只与哺乳期乳腺炎的乳房疼痛VAS评分、红肿压痛症状相关,但支持度低于葡萄球菌属细菌。结论: 乳汁细菌培养是哺乳期乳腺炎诊断的有效方法。葡萄球菌属与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取决于该属菌种的不同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对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的安全性、治疗效果及术后生殖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在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确诊为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这70例患者均有生育要求,需保留输卵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6,采用改良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治疗)和对照组(n=34,采用单纯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次、停经天数等,以及2组患者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率,术后第6、12个月宫内妊娠和复发性异位妊娠(REP)发生率,以及治愈率等。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者年龄、停经天数、术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孕次、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宫内妊娠率,PEP、REP发生率及治愈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术后第3、7天不同疼痛程度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批准编号:2014-18),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停经天数、术前血β-hCG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8.3±11.2) 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0.1±10.7) min,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9,P<0.001)。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35.2±6.3) 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4±5.6) mL,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0.370,P<0.001)。③2组患者于术后第6个月的宫内妊娠率和RE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第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宫内妊娠发生率为25.0%(9/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2/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5,P=0.028);2组R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单纯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改良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具有宫内妊娠率较高的优势,但是其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