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多重PCR)技术的检测体系,快速、特异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方法 分析血液标本分离菌主要菌种分布,绘制脓毒症特异性病原微生物谱。同时根据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多重PCR检测反应体系。收集脓毒症患者静脉全血样本79例,健康体检者样本(阴性样本)40例,用所建立的检测体系进行鉴定,并与血培养方法比较。结果 多重PCR法缩短检出时间至3 h,是血培养法的1/16。多重PCR法对目标病原菌样本符合率为88%(22/25),阴性样本符合率为100%(20/20),总符合率为94%,2种方法对目标病原菌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且一致性良好(Kappa=0.867,P<0.05)。多重PCR法与血培养法对临床诊断脓毒症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23.0%(17/74)及14.9%(11/74),2种方法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与经典的“金标准”血培养法相比,本项目构建的多重PCR法检测时间短、符合率好、检出率更高,可为脓毒症患者更早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中药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最佳切入时机及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3月11日重庆市64例联合中药治疗的COVID-19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在首次诊断为重型/危重型COVID-19后,3 d以内(包括第3天)开始服用中药患者为早期干预组,在首次诊断为重型/危重型COVID-19后,7 d以后(包括第7天)开始服用中药患者为晚期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入组第14天,早期干预组氧合指数为292.5(252.0,351.0)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晚期干预组的246.0(170.0,292.5)mmHg(P=0.005)。早期干预组住院时间[(18.56±1.11)d比(24.87±1.64)d,P=0.001]、住ICU时间[(14.12±0.91)d比(20.00±1.53)d,P=0.000]及病毒核酸转阴时间[(16.77±1.04)d比(22.48±1.66)d,P=0.001]均明显短于晚期干预组。早期干预组气管插管率(7.3%)较晚期干预组(30.4%)更低(P=0.028)。结论 初次诊断为重症COVID-19后3 d以内(早期)予以中药治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核酸转阴时间并降低插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劳绍贤教授辨治胃痞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劳绍贤教授于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治疗胃痞患者的有效处方,提取患者一般资料、主诉、诊断、辨证分型、处方等。采用Excel软件和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7)工具,构建处方数据库,利用其数据挖掘功能对处方进行证型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和属性分析,以及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272首处方,涉及164味药物。中医证型以湿热证、气滞证为主;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有25味,代表性药物为法半夏、甘草、陈皮、紫苏梗、木香;药性主要是温性、平性;药味主要为辛、苦、甘;药物主要归脾、胃、肺三经,其次是肝经;关联规则获得木香-紫苏梗、陈皮-紫苏梗、法半夏-陈皮等23个核心药对;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3个组合,有理气除痞、祛湿化滞、清热解毒等功效。结论 劳绍贤教授治疗胃痞的核心处方为木香、紫苏梗、陈皮、法半夏、甘草、柿蒂、枳实、大腹皮;重在调畅中焦气机,脾胃同治,以理气除痞为主要治法,同时重视祛湿化滞、清热解毒类药物的应用,临床疗效显著,可供诊疗参考。  相似文献   
4.
陶杨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183-3185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符合人选标准的7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接受rt-PA溶栓治疗,联合治疗组在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神经功能缺失状态由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 结果 发病6 h内给予溶栓治疗的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3 d的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发病6~12 h给予溶栓治疗的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24 h的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 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溶栓治疗,联合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入ICU时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02例入选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n=30)、严重脓毒症(n=26)及脓毒性休克(n=46)3个亚组,按住院期间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以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脓毒症患者入ICU时的血浆PAF水平、血清炎症标志物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浓度、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Ⅱ,SAPSⅡ)以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分析患者血浆PAF水平与血清PCT浓度、APACHEⅡ、SAPSⅡ及 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浆PAF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z=-5.424、-5.512、-7.662,P均=0.000),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浆PAF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组(z=-4.559、-3.910,P均=0.000),而后2组患者血浆PA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7,P=0.669);脓毒症患者血浆PAF水平与血清PCT浓度、SAPSⅡ及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s=0.376、0.326、0.483,P=0.000、0.001、0.000),但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不明显(rs=0.143,P=0.152);死亡组患者血浆PAF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增高(z=-3.152,P=0.002),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显示,PAF及APACHEⅡ评分可作为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787)。结论:脓毒症患者入ICU时的血浆PAF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基本呈正相关,并且与患者预后相关,可用于指导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双源CT冠脉成像的3种不同心电采集模式的人体X线吸收剂量及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2年6月CT冠脉成像的患者共362例,根据心率分为三组,A组161例为节律规整,心率≤75次/min,B组126例为节律规整,心率>75次/min的患者,C组75例为心律不齐,早搏≥5次/min,心率>75次/min的患者,三组患者根据心率分别采取三种扫描模式(Flash Cardio SAFIRE)扫描模式即高螺距低剂量螺旋扫描模式;DS_CoronaryCTA_AdaptSeq扫描模式即前瞻性ECG触发三维序列扫描模式;DS_CoronaryCTA_SAFIRE扫描模式即回顾性ECG门控并通过SAFIRE减少剂量的螺旋扫描模式)进行扫描,所有患者检查前均未使用心率控制药物,观察三组患者X线吸收剂量:结果:41例因呼吸运动图像出现错列,确定为成像失败,其中A组失败7例(7/161),B组失败22例(22/126),C组失败14例(14/75);失败率为11.33%,符合诊断要求的321例(321/362),占88.67%。比较三种不同心电采集模式的人体X线吸收剂量,A组DLP为(53±19)mGry.cm,ED为(0.601±0.361)mSv,B组DLP为(241±81)mGry.cm,ED为(1.252±0.802)mSv;X线吸收剂量大大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ash_Cardio_SAFIRE扫描模式和DS_Coronar-yCTA_AdaptSeq扫描模式的X线吸收剂量大大低于DS_CoronaryCTA_SAFIRE扫描模式,并且可同样获得有价值的冠脉成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一般状况,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浓度,蓝斑(LC)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即刻早期基因c—fos的表达,以及逍遥散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将18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逍遥散治疗组,每组6只。采用束缚的方法造模,观察大鼠行为、饮食、排便的变化:造模21d后取出蓝斑,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RH浓度,Real—timePCR检测蓝斑中CRFmRNA和c-fos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排便、饮食出现明显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RH浓度升高,蓝斑中CRFmRNA和c—fos mRNA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大鼠血清CRH浓度下降,蓝斑中CRFmRNA和c-fosmRNA表达下调(P〈O.01);逍遥散组较对照组CRH浓度升高、CRFmRNA和c-fos mRNA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神经递质CRF介导了慢性束缚应激中LC的激活,转录因子c—fos亦参与了其调控,而逍遥散则可以有效地进行干预,下调其过表达。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翻是指子宫底部向宫腔内陷入,甚至自宫颈翻出的病变,多数发生在第3产程,这是一种分娩期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因休克、出血导致产妇在3-4h内死亡。国内报道子宫内翻病死率可达62%左右。子宫内翻按发病时间可分为:(1)急性子宫内翻:子宫翻出后宫颈尚未缩紧占75%左右;(2)亚急性子宫内翻:子宫翻出后宫颈已缩紧,占15%左右;(3)慢性子宫内翻:子宫翻出宫颈回缩已超过4周,子宫在内翻位置已经缩复但仍停留在阴道内,占10%左右。按子宫内翻程度可分为:(1)不完全子宫内翻:子宫底向下内陷,可接近宫颈口或越过但还存在部分子宫腔;(2)完全子宫内翻:子宫底下降于子宫颈外,但还在阴道内;(2)子宫内翻脱垂:整个内翻子宫暴露于阴道口外。及时发现并明确诊断子宫翻是治疗子宫内翻的基础。子宫内翻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常合并严重的疼痛、出血、感染和休克等临床表现,所以积极地缓解疼痛,控制出血、感染和休克是进行子宫内翻治疗的前提。患者全身情况控制后,针对子宫内翻的治疗措施包括保留子宫的治疗措施和切除子宫的治疗措施,前者包括经阴道徒手复位、经阴道水压复位、经腹手术复位和经阴道手术复位,后者经腹或经阴道部分或全子宫切除术。采用何种措施主要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翻出时间、感染程度、有无生育要求是否合并其他生殖系统肿瘤等。本文对7例子宫内翻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虽然在临床上尚属罕见,但应高度引起产科医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陶杨  王东宁  林彬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842-1843
目的 探讨超声(US)、CT和磁共振成像(MRI)3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诊断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经肝脏穿刺活检或部分肝切除证实的脂肪肝患者100例,分别行US、CT和MRI(常规MRI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检查,观察和分析各组US、CT和MRI图像特点,同时观测多个变量指标以定量或半定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LFC),并以患者病理检查为对照,对US、CT和MRI 3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 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CT检查诊断结果 准确率最高为93.0%,其次为US诊断结果 准确率为86.0%,MRI诊断结果 准确率最低为65.0%, CT与US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US诊断准确率均高于MRI诊断准确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CT和US,MRI检出率不及CT;且轻度脂肪肝MRI可表现为正常。B超检查对脂肪肝敏感性高,虽不及CT诊断率高,但检查费用低廉,操作方便且无放射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