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伸肌腱Ⅰ区位于末节指骨背侧基底至中央腱束止点之间的部分,此区伸肌腱有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特点,手指在伸直位时突然受到屈曲方向的暴力,易导致伸肌腱断裂或伴有指骨撕脱性骨折,表现为锤状指畸形[1].传统采用保守治疗和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或关节融合等手术方法,疗效各异[2-4].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43例单纯Ⅰ区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断端离止点很近,无法行断端直接缝合)的患者,采用掌长肌腱移植修复,其中32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现将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并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单因素变量及多因素变量分析来评估早期(4周以内)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本组平均年龄为81.6(66~92)岁。6.88%(22/320)的患者发生早期假体周围感染均接受了翻修手术。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2.3±16.8)天,大于非感染组患者(9.2±6.1)天,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变量分析显示术前较高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P=0.033)、高BMI (P=0.026)、手术时间的延长(P=0.031)以及长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P=0.002)是发生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因素。以CRP水平≥11.3 mg/L为临界值评估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性为68.2%,特异性是81.2%(AUC=0.830)。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术前较高的CRP水平、高BMI、手术时间的延长以及长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这些风险因素的识别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开放性骨折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脓性分泌物分离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分子型、耐药性及毒力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脓性分泌物分离MRSA 90株,分为CA-MRSA和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检测葡萄球菌染色体mec(SCCmec)分型,分析系统检测耐药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毒力基因。结果 90株MRSA中检出CA-MRSA 53株(58.89%),HA-MRSA 37株(41.11%);53株CA-MRSA对苯唑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0%,对米诺环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3.77%和13.21%,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与HA-MRSA比较,CA-MRSA对氯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P<0.05);MLST分型中有ST59型33株(62.26%),ST338型7株(13.21%),ST217型4株(7.55%),ST398型、ST5432型各3株(5.66%...  相似文献   
4.
应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损伤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逆行足底内侧和外侧岛状皮瓣修复各类前足损伤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均系本科住院患者。年龄14~46岁,平均22.5岁。受伤情况:拇趾离断再植后坏死,解脱后跖趾关节外露4例,拇趾皮肤脱套伤原位缝合坏死2例,外伤致拇趾跖侧皮肤缺损4例,第2、3、4趾毁损伤1例。全部病例在清创后,采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创面。 手术方法:切取足底内侧皮瓣时,皮瓣面积3.0cm×4.0cm~5.0cm×6.0cm沿内踝后下胫后动脉搏动点与第一趾蹼连线标记足底内侧动脉走行,确定第一跖骨头为皮瓣血管蒂旋转点。前足损伤区清创后,根据受区面积和距旋转点之间的距离,以血管走行为轴心线,设计皮瓣的切取范围和  相似文献   
5.
6.
选取需手术治疗的43例踝关节旋前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均采用逆损伤顺序进行复位固定治疗。结果本组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对患者术后12个月时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良率为88.4%,且无并发症发生。手术中采用逆损伤顺序复位固定Lange-HanSen旋前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脊柱后路三平面及二平面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3例,女27例;年龄20~64岁,平均50.1岁;手术分别采用三平面内固定30例、二平面内固定30例。对两种内固定方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手术前后Cobb's角变化情况、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及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等现象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内固定方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经过6~20个月随访,三平面内固定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术后Cobb's角恢复、取内固定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取内固定后Cobb's角恢复优于二平面内固定组。结论三平面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效果好,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降低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的发生率,使病人早期活动,有利于康复。同时可减少术后伤椎高度的丢失及术后后凸畸形的形成,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不增加患者疼痛,能满足临床需要,应作为胸腰椎骨折手术内固定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下ULESS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42例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入我院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ULESS技术治疗的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另选同时期入院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以及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VAS评分以及ODI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就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对比来看,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VAS评分以及O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ULESS技术能够安全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优民 《现代保健》2009,(35):52-53
目的总结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以减少和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骨折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37例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糖尿病诊断按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标准:(1)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8mmol/L;(2)餐后或1d任何时候静脉血浆血糖≥11.1mmol/L(氧化酶法)。本组均属2型糖尿病,术前均应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目标值(空腹血糖在6~8mmol/L,餐后2h血糖在8~11mmol/L)。其中: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26例,均为择期手术,钢板螺丝钉内固定34例,髓内固定3例。结果本组糖尿病骨折患者中,术前发生低血糖1例;切口一期愈合33例,二期愈合4例(包括切口感染2例);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对于糖尿病骨折需要手术的患者,严格全程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正确处理骨折、积极预防切口不愈合和切口感染以及正确合理地加强术后营养和护理,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自 198 7年 5月~ 2 0 0 1年 9月收治颅脑外伤合并骨折 2 0 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 4例 ,男性 14 7例 ,女性 5 7例 ;年龄7~ 81岁 ,平均年龄 30 1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14 3例 ,高处坠落伤 2 9例 ,重物击伤 17例 ,其他伤 15例。1 2 颅脑损伤情况 :开放性颅脑外伤 40例 ,闭合性 16 4例 ,其中颅内血肿 10 9例 ,脑挫裂伤 73例 ,脑干损伤 12例 ,外伤性脑梗塞 10例。合并颅骨骨折 43例。手术治疗 12 7例 ,非手术治疗 77例。1 3 骨折分类及部位 :开放性骨折 2 7例 ,闭合性骨折 177例 ,2 0 4例中单处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