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美味猕猴桃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1),正十八烷酸(2),异莨菪亭(3),2,2-dimethyl-6-chromancarboxylic acid(4),秦皮素(5),七叶内酯(6),伞形花内酯(7),香草酸(8),原儿茶酸(9),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10),5,7-二羟基色原酮(11),tachioside(12)。结论:化合物2-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美味猕猴桃根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美味猕猴桃(A. delicios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芦荟大黄素(1)、11-O-乙酰基芦荟大黄素(2)、芦荟大黄素11-O-α-L-吡喃鼠李糖苷(3)、槲皮素(4)、槲皮素 3′-O–β-D-吡喃葡萄糖苷(5)、表儿茶素(6)和儿茶素(7)。结论 化合物1~3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硅胶ODS-A、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该植物水溶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肾茶全草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E)-N-[2-羟基-2-(4-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Ⅰ)、2,6,2′,6′-四甲氧基-4,4′-二(2,3-环氧-1-羟基丙基)二苯(Ⅱ)、咖啡酸乙酯(Ⅲ)、催吐萝芙木醇(Ⅳ)、合欢布里苷O(albibrissinoside O,3-甲氧基-4-羟基-苯-1-O-β-[5-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呋喃芹菜糖基-(1→2)-O-β-吡喃葡萄糖苷,Ⅴ)、8-羟基-松脂醇(Ⅵ)、丁香脂素-4′-O-β-葡萄糖(Ⅶ)、1-羟基-丁香脂素(Ⅷ)、洋李苷(Ⅸ)、五叶山小橘苷C(glycopentoside C,3-甲氧基-4-羟基-苯-1-O-β-5-O-[3-(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7-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5-基)丙烯酸]-呋喃芹菜糖基-(1→2)-O-β-吡喃葡萄糖苷,Ⅹ)、阿江榄仁葡萄糖苷I(arjunglucoside I,2α,3β,19α,23-四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8-O-β-吡喃葡萄糖苷,Ⅺ)、2α,3β,19α,23-四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3,28-O-β-二吡喃葡萄糖苷(ⅩⅡ)、大黄素(ⅩⅢ)、丁香脂素(ⅩⅣ)、(2S)-柚皮素(ⅩⅤ)。结论 化合物Ⅰ~Ⅲ、Ⅵ~Ⅷ、Ⅹ~Ⅹ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肾茶水溶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硅胶ODS-A、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该植物水溶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肾茶全草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E)-N-[2-羟基-2-(4-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Ⅰ)、2,6,2',6'-四甲氧基-4,4'-二(2,3-环氧-1-羟基丙基)二苯(Ⅱ)、咖啡酸乙酯(Ⅲ)、催吐萝芙木醇(Ⅳ)、合欢布里苷O(albibrissinoside O,3-甲氧基-4-羟基-苯-1-O-β-[5-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呋喃芹菜糖基-(1→2)-O-β-吡喃葡萄糖苷,Ⅴ)、8-羟基-松脂醇(Ⅵ)、丁香脂素-4'-O-β-葡萄糖(Ⅶ)、1-羟基-丁香脂素(Ⅷ)、洋李苷(Ⅸ)、五叶山小橘苷C(glycopentoside C,3-甲氧基-4-羟基-苯-1-O-β-{5-O-[3-(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7-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5-基)丙烯酸]}-呋喃芹菜糖基-(1→2)-O-β-吡喃葡萄糖苷,Ⅹ)、阿江榄仁葡萄糖苷Ⅰ(arjunglucoside Ⅰ,2a,3β,19a,23-四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8-O-β-吡喃葡萄糖苷,Ⅺ)、2a,3β,19a,23-四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3,28-O-β-二吡喃葡萄糖苷(Ⅻ)、大黄素(ⅩⅢ)、丁香脂素(ⅩⅣ)、(2S)-柚皮素(ⅩⅤ).结论 化合物Ⅰ~Ⅲ、Ⅵ~Ⅷ、X~Ⅹ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