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L.)枝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杨梅素(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3),杨梅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6),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7),槲皮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 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9),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0),myricetin 3-O-(2′′-O-galloyl)-α-L-rhamnopyranoside(11),myricetin 3-O-(3′′-O-galloyl)-α-L-rhamnopyranoside(12)。其中化合物5~12为首次从该植物枝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猴耳环的化学成分及其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Benth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免疫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考察各化合物的免疫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表没食子儿茶素(1),(-)-5,7,3′,4′,5′-五羟基黄烷(2),(-)-表没食子儿茶素-7-没食子酸酯(3),(-)-5,3′,4′,5′-四羟基黄烷-7-没食子酸酯(4),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5),杨梅树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6),没食子酸(7),没食子酸乙酯(8)。结论化合物3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能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其IC50为4.4μmol·L^-1。  相似文献   

3.
研究远志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并测试其抗氧化活性。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半制备液相,从远志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分离所得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异鼠李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4),蒙花苷(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5,7-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7),异鼠李素(8),山奈酚(9)和槲皮素(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和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4、6、8、9和10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金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手段分离化学成分,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山萘酚(1)、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萘酚3-O-α-L-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萘酚3-O-α-L-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药用大黄中蒽醌及非蒽醌类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药用大黄80%(φ)乙醇溶液提取物经硅胶柱、ODS柱、MCI gel CHP20、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HPLC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醌类和5个非蒽醌类成分,经波谱数据解析,分别鉴定为香兰基丙酮(vanillylacetone,1)、大黄素(emodin,2)、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3)、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glucopyranoside,4)、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5)、1-甲基-8-羟基-9,10-蒽醌-3-O-β-D-(6'-O-桂皮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methyl-8-hydroxyl-9,10-anthraquinone-3-O-β-D-(6'-O-cinnamoyl)glucopyrano-side,6)、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aloe emodin-3-(hydroxymethyl)-O-β-D-glucopy-ranoside,7)、(+)儿茶素(catechin,8)、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O-gallate,9)、儿茶素-3-O-β-D-葡萄糖苷(catechin-3-O-β-D-glucopyranoside,10)、儿茶素-8-β-D-葡萄糖苷(catechin-8-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化合物1,6,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6.
多茎委陵菜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多茎委陵莱(Potentilla multicaulis Bunge)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多茎委陵菜的70%乙醇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及凝胶柱层析,采用化学及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纯化得到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和1个挥发油。分别为翻白叶苷A(Ⅰ)、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Ⅱ)、槲皮素-β-O-β-D-葡萄糖苷(Ⅲ)、山柰酚-3-β-D-葡萄糖苷(Ⅳ)、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Ⅴ)、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Ⅵ)。结论化合物Ⅰ-Ⅳ,Ⅵ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江南星蕨Microsorium fortunei(Moore) Ching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系统溶剂提取,常规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离鉴定的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Ⅱ),松脂素(Ⅲ),槲皮素(Ⅳ),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Ⅴ),瓦利苷(Ⅵ)和蕨素A(Ⅶ)。结论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羊蹄(Rumexjaponicus)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羊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6一羟基芦荟大黄素(3)、大黄素甲醚(4)、白藜芦醇(5)。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益母草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益母草体积分数5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金丝桃苷(2)、槲皮素-3-O-芸香糖苷(3)、槲皮素-3-O-刺槐糖苷(4)、2-syringylrutin(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7)、山柰酚-3-O-β-刺槐双糖苷(8)、kaempferol 3-neohesperidoside(9)和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和9为首次从益母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火绒草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d.)Beauv.]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和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为60%的火绒草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4′-O-β-D-glucopyranoside2)、6-羟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hydroxy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3)、6-羟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hydroxy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本植物火绒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王超  李军  屠鹏飞 《中国药学》2014,23(11):778-782
研究冬青属植物岗梅叶的化学成分,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经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及与文献对照,其结构分别为kaempferol-3-O-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1),kaempferol-4'-methylether(2),quercetin(3),quercetin-3-O-glucopyranoside(4),tormentoside(5),suavissimoside R1(6),3β,19α-dihydroxyolean-12-ene-24,28-dioic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7),3-O-β-sulfooxy-19-hydroxyurs-12-ene-28-oic acid(8),coniferin(9),adenoside(10),1′-O-benzyl-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1)。其中化合物1,2,5,9–11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8为首次从岗梅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油茶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油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茶叶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烷醇(1)、1-(3′,5′-二甲氧基)苯基-2-(4″-羟基)苯基乙烷(2)、齐墩果酸(3)、胡萝卜苷(4)、山柰酚(5)、山柰酚-3-O-(2″,6″-二-O-反式-对-羟基桂皮酰基)-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结论化合物1-6、8、9均为首次从油茶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藏药多腺悬钩子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槲皮素(1),5,7,4′-三羟基双氢黄酮(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5),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7)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陈金凤  屠鹏飞  姜勇 《中国药学》2014,23(7):490-495
以HPLC指纹图谱为导向,应用中压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压液相色谱两种方法,对红花提取物中主要化合物进行快速分离。共分离得到了12个化学成分,包括9个黄酮醇类(1–9)和3个查尔酮类(10–12)。经波谱解析并与文献数据相比对,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山柰酚3-氧芸香糖苷(1),山柰酚3-氧葡萄糖苷(2),芦丁(3),槲皮素3-氧葡萄糖苷(4),6-羟基山柰酚3,6,7-三氧葡萄糖苷(5),6-羟基山柰酚3-氧葡萄糖苷(6),6-羟基山柰酚6,7-二氧葡萄糖苷(7),6-羟基山柰酚3-氧芸香糖苷(8),6-羟基山柰酚3,6-二氧葡萄糖苷7-氧葡萄糖醛酸苷(9),异红花黄色素C(10),红花黄色素C(11),羟基红花黄色素A(12)。结果表明,加压制备色谱结合指纹图谱导向分离是制备靶标化合物一种快速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法结合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aR,11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1),(3R)-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2),5′-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3),芒柄花苷(4),(6aR,11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5),(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6),5′,7-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芒柄花素(8),黄芪甲苷(9),黄芪皂苷II(10),蔗糖(11),腺嘌呤核苷(12),十六烷酸单甘油酯(13),十六烷酸(14)。结论化合物5,7,11~14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齿叶白鹃梅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的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1,),木犀草素(luteolin,2),槲皮素(querce-tin,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5),芹菜素-7-O-β-D-新橙皮糖苷(apigenin-7-O-β-D-neosphero-side,6)。结论化合物1-6均首次从此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并鉴定大叶白蜡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样品,所得单体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等波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从样品中分得11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1)、丁香醛(2)、槲皮素(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5)、黄芩素(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丁香苷(8)、木犀草素(9)、汉黄芩素(10)、芦丁(11)。其中化合物3、4、5、6、7、9、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大叶白蜡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南岭柞木Xylosma controversum Clos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应用波谱技术确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是:(-)-丁香树脂酚(1),丁香树脂酚-4-O-β-D-葡萄糖苷(2),丁香树脂酚-4,4'-O-β-D-双葡萄糖苷(3),(±)-儿茶素(4),儿茶素-3-O-β-D-葡萄糖苷(5),儿茶素-5-O-β-D-葡萄糖苷(6),1,3-bis(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7),(R)-(+)-大风子油酸(8),木栓酮(9),尿嘧啶(10),苯甲酸(11)香草酸(12),对羟基苯甲酸(13)。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柞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蒙药沙蓬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微量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ESI-MS、1H-NMR和13C-NMR等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蓬全草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和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quercetin-3-O-rutinoside,1)、异鼠李糖-3-O-β-D-芸香糖苷(isorhamnetin 3-O-β-D-rutinoside,2)、tamarixetin 3-O-rutinoside(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 3-O-β-D-glucopyranoside,4)、异鼠李素-3-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glucoside,5)、二氢木蝴蝶素A(dihydrooroxylin A,6)、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5,2'-dihydroxy-6,7-methylenedioxyflavanone,7)、异莨菪亭(isoscopoletin,8)和东莨菪亭(scopoletin,9)。结论化合物3、6、7为首次从藜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8、9为首次从沙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