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对患者疾病改善以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9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西药加针灸治疗。对比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疼痛评分、膝关节僵硬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比较患者病情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6.02±1.02)分、(4.02±0.65)分、(3.10±0.5)8分]低于对照组[(7.01±1.24)分、(5.63±0.75)分、(4.59±0.75)分](P0.05);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膝关节僵硬度评分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提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随访,治疗组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3%,对照组有1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为主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临床以慢性颈腰背酸痛无力,甚则畸形、骨折为其主要表现。中医文献中虽无"骨质疏松"之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候,似属中医"骨痿""、骨痹"范畴。吾师精于骨伤科,在骨伤科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对骨质疏松一病的论治则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1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在常规中药治疗的同时按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三个证型,分另1采用疏肝和胃、养阴益胃、温中健脾等方法给予辨证治疗。结果:212例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0.5%,其中无效20例(9.5%),有效32例(15.1%),显效94例(44.3%),治愈66例(31.1%)。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有显著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道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近年来研究证实丁酸和肠三叶因子(ITF)均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丁酸及ITF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麦芽寡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肠道内的细胞保护因子有何变化,对异麦芽寡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小鼠ITF的变化进行概述。方法:建立Dss诱导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给予异麦芽寡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比较肠黏膜保护因子ITF表达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显示异麦芽寡糖可以明显减轻结肠黏膜的损伤,在不同的治疗组里,细胞保护因子ITF表迭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异麦芽寡糖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有效,在异麦芽寡糖治疗后,肠黏膜保护因子ITF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经皮透入舒筋活血汤联合西乐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均为2014年1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骨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超声中药透入组、西乐葆组、超声中药透入联合西乐葆组),采用临床常用的VAS疼痛评分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Lequesne指数)评定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在膝关节疼痛缓解及关节功能活动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且在治疗后同一时间三组比较,超声中药透入联合西乐葆组效果最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乐葆组与超声中药透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经皮透入舒筋活血汤联合西乐葆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既能明显缓解疼痛,又能够良好的改善关节功能,从而取得满意的疗效,在临床中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刘纯,字宗厚,为明初著名医学家.祖籍吴陵(今江苏泰州一带).其先世在元时为名门望族,后家道衰落,至刘纯已是"穷而在下,不能躬耕自食其力,故托迹于医以自养自晦也".从医后,刘氏笃志岐黄,勤于临诊,著述颇丰,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郑红斌教授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邪在胆,逆在胃,临床上多见肝郁不舒,胆气不利。利胆通腑,和胃降逆为本病治疗大法。因本病发生关系五脏,故在临床应用时要兼调五脏,调理气血。临证治疗本病还须充分考虑胆汁反流的特性,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的手段,因机立法,灵活加减,尤其要结合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和内镜检查结果进行体征微观表现加以辨治以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