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索肝源性腹水的处理方法。方法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22例肝源性腹水并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评诂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肝源性腹水治疗过程中的意义。结果显效13例(59%),有效7例(32%),总有效率为91%;无效2例(9%)。意外导管滑脱2例,未发现继发感染及腹腔脏器损伤并发症。结论只要把握好适应征,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放"腹水可能有益于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林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7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水林佳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肝功能指标ALT、AST、γ-GT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治疗后的各肝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血脂指标TG、TC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治疗后的各血脂指标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愈率分别为38.5%、61.5%,有效率分别为74.4%、92.3%,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水林佳的治疗方案与单独采用多烯磷酯酰胆碱的治疗方案相比,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显著性的提高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治疗有效率,该药物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因此值得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分析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对不同阶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长期免疫耐受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感染的自然史分期准则将其分成非活动期组、免疫清除期组和免疫耐受期组,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四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指标和肝组织内Treg细胞含量情况。结果四组研究对象在肝受损、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含量、纤维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reg含量为(1.15±0.19)cells/hpf,免疫耐受期组为(2.39±0.53)cells/hpf,非活动期组为(3.28±0.97)cells/hpf,免疫清除期组为(13.86±4.25)cells/hpf,免疫耐受期组和非活动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清除期组高于其他三组(P0.05);不同纤维化、炎症程度患者其Treg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纤维化和炎症程度升高含量逐渐上升。结论慢性HBV患者肝组织内大量聚集的Treg细胞并不能造成其长期免疫耐受状况,免疫清除患者机体内Treg高含量可对免疫反应产生抑制来保护宿主。  相似文献   
6.
人工肝脏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治疗重症肝病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临床慢乙肝重度、肝功能衰竭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我院自2010年初至今,已行人工肝治疗200余例、400余人次,穿刺均采用单针三腔管行股静脉穿刺和肝素封管方法,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查阅相关报道,人工肝术后发生导管内血栓形成相对多见,而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少。现报道如下,供大家探讨,以利预防。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稳定,但仍残留黄疸,总胆红素(TBil)停留在100~150μmol/L左右,且病程超过3个月,称为残留黄疸。由于此类患者血中胆红素长期升高,肝脏负担重,发生肝硬化的概率明显增高,因此,迅速消退黄疸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关键。笔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残留黄疸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衰竭患者血清前白蛋白与甲胎蛋白的早期动态变化,判断其在肝衰竭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106例肝衰竭患者,分别检测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的血清前白蛋白与甲胎蛋白含量,观察其在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生存情况,比较肝衰竭患者不同生存期内各个时间点的血清前白蛋白与甲胎蛋白水平。结果 106例肝衰竭患者入院时血清前白蛋白数值明显比正常值低,在各随访期存活组与死亡组初始血清前白蛋白值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存活组在入院第3天和第10天的血清前白蛋白值均高于同期死亡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活组血清前白蛋白数值入院第1、3、10天检测值是逐渐升高的,而死亡组则下降或升高不明显。106例患者在三个不同随访时期,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第1天甲胎蛋白值均较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第3、第10天甲胎蛋白值同期存活组较死亡组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期两组患者入院初始甲胎蛋白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水平,但存活组甲胎蛋白值水平在第1、3、10天检测值是逐渐递增的,而死亡组则升高不明显或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前白蛋白与甲胎蛋的早期动态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肝衰竭的预后,是临床上方法简单、易于检测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赋能教育联合问题导向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于赣州市某医院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以2021年8-12月入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22年1-8月入院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赋能教育联合问题导向护理干预,均持续干预3个月。采用健康信念水平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及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健康信念水平、Morisky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及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教育联合问题导向护理能帮助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有效构建健康信念,促使其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促进其生命质量改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