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细胞性排斥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补体裂解片断(C4d)沉积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急性细胞性排斥肾移植患者145例,根据病理表现有否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C4d沉积,将其分为细胞性排斥+C4d阳性组(C4d阳性组)64例,单纯细胞性排斥组(C4d阴性组)81例。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排斥反应发病情况、抗排斥治疗、移植肾失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结果两组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d阳性组的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明显早于C4d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nff分型Ⅰ型与Ⅱ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C4d阳性组有22例(34%)移植肾失功,明显高于C4d阴性组的11例(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C4d阳性组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C4d阴性组(P0.01),移植肾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9%。结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C4d沉积的肾移植患者,术后较早发生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效果较差,移植肾存活率低。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患者并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类型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1977年 7月至 2 0 0 1年 9月 1189例 (12 0 0例次 )肾移植受者术后恶性肿瘤发生及其免疫抑制剂治疗情况。 结果 发生恶性肿瘤 19例 (1.6 % ) ,其中肝癌 4例 ,乳腺癌 3例 ,Kaposi肉瘤 2例 ,肺癌 2例 ,膀胱鳞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胰头癌、齿龈癌、结肠癌、胆囊癌各 1例 ,1例肿瘤原发灶不明。移植术后至肿瘤诊断时间 2~ 112个月 ,平均 (36 .7± 2 4 .2 )个月。 12例行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患者全部带肾存活 ,随访 1~ 73(平均 15 .4 )个月 ,肿瘤无复发 ,移植肾无排斥反应。 7例因肿瘤无法手术切除者中 5例在诊断肿瘤后 1年内死亡。 结论 肾移植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此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密切相关。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应为首选 ,减少甚至停用免疫抑制剂 ,同时尽可能保留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3.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新型免疫剂的不断问世 ,肾移植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部分患者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较高 ,即体内有预致敏抗体的存在 ,无法接受肾移植或肾移植后发生血管性排斥机率高。我院最近开展的免疫吸附治疗肾移植术前的高敏受者 ,经治疗后 ,Ig G下降明显 ,PRA有明显下降 ,甚至转为阴性 ,其中 1例已进行了肾移植手术 ,目前正在观察中。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等待肾移植的患者 4例 ,均为女性 ,年龄在 33-5 3岁 ,原发病均为慢性肾炎 ,均有输血及生育史 ,1例有肾移植手术史 ,2例经多次血浆二次分离…  相似文献   
4.
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 及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对80 例感染HBV、HCV 者肾移植术后肝病及排斥的发生情况、死亡原因及长期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移植后慢性肝病发生率为21 .25% , 死亡率为18 .75 % , 显著高于非感染组(1 .19 % , P< 0.01) ;HCV 组超急性排斥及加速性排斥的发生率(6 .06% ,9 .09 % ) 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 .72 % ,2 .74 % ; P< 0 .01 , P< 0 .05)。结论 HBV及HCV感染显著影响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 移植后肝病及感染是其主要死因; 对HBV 及HCV 感染患者应采取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湿行瘀、益气养阴立法组成的肾纤康汤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MsPGN患者60例,随机分成肾炎对照组、苯那普利组及肾纤康组,并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清TGF-β_1变化。结果:苯那普利组与肾纤康组治疗后血清TGF-β_1水平均显著下凋(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肾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肾纤康汤可能具有抗TGF-β_1作用,对延缓肾损害有利。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对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345 例肾移植患者早期肾功能变化,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时间长短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 方法:根据本组肾功能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9 天,分为即刻肾功能恢复( I G F,术后9 天内血肌酐降至正常) 、缓慢肾功能恢复( S G F,大于9 天后血肌酐才正常) 和肾功能未能恢复正常( A G F) 三组,通过 Kaplan Meier 方法分别计算包括急性排斥( A R) 、肾功能延迟恢复( D G F) 和不考虑 A R, D G F 时的移植肾短期和长期生存率。 结果: S G F和 A G F 组患者有较高 A R 和 D G F 发生率,但不管是否存在 A R 和 D G F, I G F 组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结论: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时间及能否恢复正常明显影响移植物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散结清瘀汤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复发风险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00例,两组均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实验组患者术后应用散结清瘀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术前、治疗6周后中医症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变化,以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术前减小,且实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FSH、LH、E2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5%小于对照组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白带常规、血常规、心电图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中药内服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稳定不良反应。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应用散结清瘀汤治疗可有助于症状恢复,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去白细胞全血输注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去白细胞全血输注法治疗肾移植前后高危贫血病人的临床价值。 方法 观察比较15例肾移植前(A组)和38例肾移植后(B组)病人输注去白细胞全血以及33例肾移植前随机输血病人(C组)的群体反应抗体水平(PRA)、急性排斥发生率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及巨细胞病毒肺炎发生率。 结果 白细胞滤器的去白细胞效率为(98.2±1.5)%,输注去白细胞全血病人仅1例出现荨麻疹,A组输去白细胞全血后PRA阴性,肾移植术后无急性排斥发生,B组输血后无加重或发生排斥反应,C组术前PRA阳性率达100.0%,术后早期急性排斥率为29.0%,A组与C组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及巨细胞病毒肺炎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肾移植前后严重贫血短期无法纠正时,输注去白细胞全血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对80例感染HBV、HCV者肾移植术后肝病及排斥的发生情况、死亡原因及长期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移植后慢性肝病发生率为21.25%,死亡率为18.75%,显著高于非感染组(1.19%,P〈0.01);HCV组超急性排斥及加速性排斥的发生率(6.06%,9.09%)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72%,2.74%;P〈0.0  相似文献   
10.
环孢素A在尸体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2年4月~1995年5月间对126例尸体肾移植患者应用国产环孢素A(赛斯平),对排斥反应、肝肾毒性、血药浓度以及钙离子拮抗剂与环孢素A(CsA)的相互作用作了观察,部分病例长期观察已达3年。一、临床资料赛斯平组112例,平均年龄39.3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