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透析疗法使急性肾衰的治疗出现了根本转机。血液透析效果优于腹膜透析,但后者简便易行,便于推广。本文主要讨论透析疗法在急性肾衰治疗中的应用。透析方式腹膜透析:通过腹透导管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使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和电解质排入透析液。水分的清除则依靠提高透析液的渗透压(酌情加入葡萄糖),通过超滤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实行扣眼法穿刺中,对已经形成皮下固定隧道的内瘘血管选用钝针穿刺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扣眼法穿刺的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例,通过自身对照的方法,先用普通锐针穿刺100例次,再改用特殊钝针穿刺100例次,然后分别对2组穿刺针在疼痛评分、穿刺点出血、拔针后止血时间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钝针穿刺组在疼痛评分、穿刺点出血、拔针后止血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普通锐针穿刺组.结论 对已经形成皮下固定隧道的动静脉内瘘,适时改用钝针穿刺,可明显降低内瘘穿刺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一种建立长期血液透析径路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应用带毡套双腔导管为 2 1例无法进行常规内瘘成形术的患者建立长期血液透析径路 ,进行了 2 5 0 6次血液透析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报道如下。一、导管结构所有病例均采用Quinton带毡套双腔导管 ,其基本结构与临时性双腔导管相似 ,中间借助一隔片分为互不交通的两个腔 ,静脉腔开口在前 ,动脉腔开口在后。最显著的特点是有一毡套 ,供埋于皮下 ,起到固定导管和防止致病菌从插管口进入体内 (图 1)。图 1 带毡套双腔导管模式图二、使用方法插管部位一般都选用右颈内静脉 ,有 3例患者因睡眠习惯置于左颈内静脉。局麻下 ,穿刺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4.
在透析疗法应用于临床之前,心力衰竭是肾衰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自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和血液滤过(简称血滤)相继应用于临床以来,肾衰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有了根本的改观.现将我科收治的16例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34.56岁.急性肾衰11例,其中原发病为车祸复合伤6例、流行性出血热2例、鱼胆中毒2例、胆道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56例2型糖尿病(DM)合并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2型DM合并非糖尿病肾病(NDRD)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6.
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采用扣眼法穿刺技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主要并发症为穿刺点渗血、隧道炎性反应及感染、隧道闭合、血管瘤形成,分析原因主要与患者自身因素、护士操作技术及器材等因素有关。护理对策为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护士操作水平、使用特殊器材等,一旦发生并发症,予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内瘘扣眼法穿刺是防止内瘘血管瘤的最有效方法,对已经形成皮下固定隧道-扣眼的动静脉内瘘选用钝针替代常规的锐针,可防止穿刺点出血,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采用~(99m)TC-DTPA和~(131)I-OIH作示踪剂对35例肾移植后功能恢复正常、1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γ相机显像检查。结果显示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高于健康者的左或右肾,达健康者双肾总和的66.06%,而移植肾有效血浆流量明显低于健康者的左或右肾。文中对这种现象的机理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 方法:经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检查,慢性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狭窄超过50%,或狭窄部位血管内径<2.5mm作为治疗对象.按扩张后的目标血管内径与球囊直径1∶1.1的比例,选用相应直径的扩张球囊.局麻下,经皮穿刺建立血管通道,在放射监测下将扩张球囊置于狭窄部位,缓慢充气至目标值后,保留30s后缓慢放气.21例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共进行46例次治疗. 结果:技术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狭窄部位血管内径均扩张至与之相连的正常血管内径.近动脉吻合处狭窄的患者,血流量由扩张前的(157.46 ±26.43)ml/min增加至(353.26 ±16.73)ml/min.静脉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在血流量为250 ml/min时,静脉压由扩张前的(211.33±14.18)mmHg降至扩张后的(102.12±12.42)mmHg.无血管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并发症出现. 结论:用扩张球囊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它的临床应用将会显著提高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开通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膜滤过方式血浆置换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患者 42例 ,男 16例 ,女 2 5例。年龄 18~ 70岁 ,平均 (49.6 6± 2 3.46 )岁 ,共进行了 10 2次血浆置换。原发病为肝功能衰竭 15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10例 ;多发性骨髓瘤 8例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 5例 ;淀粉样变 2例 ;格林巴利氏综合症 1例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1例。利用常规血透机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在血路泵管和透析器之间串联连接一膜式血浆分离器 ,补充的冰冻新鲜血浆或配制的白蛋白溶液由血浆分离器和透析器之间的动脉管路输入 ,经透析处理后进入患者全内。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