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眼科学   13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光眼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不可逆失明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被认为是青光眼病变的最早形式。补体失调是青光眼早期视神经损害的特征改变,抑制补体系统能够阻止多种危险因素对RGC的损伤,可以在眼内压持续升高的情况下保护视网膜神经元树突和突触的完整性,阻止神经损伤进一步发展,是近年来青光眼视神经保护药物研发的热点。中草药来源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开发成本低,并可以直接在体内被利用,而且其对补体的调控是多成分,多途径的,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补体系统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中的病理机制和干预效应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补体调控在视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以系统化、标准化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合于眼科医院新冠疫情精准防控切实可行的防控体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自2020年2月24日至3月2日期间,以标准化病毒核酸检测联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检测作为所有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筛查常规检测项目,同时也为返岗员工提供病毒核酸检测。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受检者对鼻咽拭子采样的接受度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99例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异常比例,其中SAA检测结果增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2例、增高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减低1例,CRP增高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33例本院职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12%的受访者对鼻咽拭子采样接受度评分较低。受检者在核酸检测前后思想压力评分较高的比例分别为46.7%和6.7%。结论:该项举措一方面为术前新冠病毒肺炎筛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隐性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可能,有利于减少二次传播的风险,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利于调整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并缓解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4.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手段。对术后早期(术后1或3个月内)滤过量及眼压的把握是其关键环节,而早期物理干预(包括眼球按摩、激光断线、缝线拆除等)的作用不可替代。缝线拆除及激光断线技术允许术者术中紧密地关闭巩膜瓣限制滤过量,可减少术后短期强滤过相关的并发症。眼球按摩可进一步调控眼压,但在3个月后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沈阳地区30岁及以上眼健康筛查人群眼压的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 2016年3─9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预约进行体检的30岁及以上的本地城市居民, 按登记的居住地所属辖区分布,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所有被纳入者在全身健康体检时增加生活视 力、眼压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眼压>21 mmHg (1 mmHg=0.133 kPa)且不伴有眼底异常者定义为可疑高眼压征。眼底照相存在2项及以上青光眼性 视神经改变者定义为可疑青光眼。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眼压分布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15 303例,最终12 374例被检者的数据用于结果分析,包括11 296例(91.3%)眼部健康者、 801例(6.5%)可疑高眼压征和277例(2.2%)可疑青光眼。健康组被检者年龄为(50±13)岁,双眼平均眼压为(16.2±2.2)mmHg,左眼眼压(16.3±2.3)mmHg,高于右眼的(16.0±2.3)mmHg(t=-19.813, P<0.001);女性眼压为(16.1±2.3)mmHg,高于男性的(15.9±2.3)mmHg(t=-3.264,P=0.001);眼压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F=29.729,P<0.001)。可疑高眼压征人群年龄为(49±13)岁,右眼眼压 为(21.7±2.3)mmHg,性别及年龄对眼压分布无显著影响。可疑青光眼人群年龄为(56±13)岁,右眼眼压为(18.0±4.0)mmHg,显著高于健康组的眼压,且低于可疑高眼压征(F=2300,P<0.001)。 可疑青光眼人群中单眼或双眼眼压>21 mmHg者仅为16.6%,不同性别和年龄在个体间的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沈阳地区成年健康人群的眼压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眼压高于男性。 单纯眼压测量在青光眼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有限,建议联合眼底照相,以提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动态图和眼底立体像获得的视盘及周边神经纤维层(RNFL)形态的参数,评价两者的一致性,并探讨利用动态图对HRT结果进行定性判断的可能性.方法 比较同时接受HRT和眼底立体像检查患者的HRT动态图和立体像所测盘沿宽度、视盘宽度、两者发现上下方盘沿小于鼻侧盘沿、RNFL存在缺损眼...  相似文献   
7.
对循证医学兴起和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远波  刘杏 《循证医学》2001,1(1):44-46
1 循证医学知识介绍 循证医学内容广泛,从根本上讲,它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而是一种有关医学研究、实践和卫生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本文为便于展开论述,仅介绍循证医学基本定义、循证医学证据及循证结论的表述形式3部分。 1.1 循证医学定义 循证医学,一种被称为新世纪的临床医学,兴起于20世纪末期,已逐步为广大有医学良知和时代责任感的人所理解、接受和实践。“慎重、明智、准确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后前房角形态变化及周边虹膜前粘连(PAS)对LPI术后效果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连续的25例(39眼)PACG患者。方法患眼行LPI治疗。术前、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时行眼科常规检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根据末次随访时眼压情况分为眼压控制不良组(A组)及眼压控制良好组(B组)。各随访时间点的UBM参数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及Wilcoxon检验。主要指标UBM图像中测量的前房角参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86.4±36.7)天。LPI术后2周、6个月及12个月的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虹膜夹角(TIA)、虹膜隐窝面积(ARA)较术前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小梁睫状突距离(TCPD)术后12个月较术前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AOD500、TIA500、ARA500及TCPD均大于A组(P均<0.05),而PAS钟点范围少于A组(P=0.01)。结论 LPI能显著增宽PACG患者的周边前房角,但PAS的范围对LPI的效果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央角膜厚度和眼部其他参数的异同。方法观察7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6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眼压控制后每例患者接受A超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中央角膜厚度、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是(576.97±50.93)μ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543.35±35.85)μm,两组之间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中央角膜厚度为(544.68±33.53)μm,比急性发作眼薄,对侧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央角膜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8)。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轴长度为(21.71±1.14)m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为(22.20±1.21)mm,两组之间的眼轴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深度(2.42±0.39)m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为(2.45±0.31)mm,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晶状体厚度(4.84±0.39)mm,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为(4.81±0.43)mm。两组之间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相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央角膜厚度较厚,可能是急性高眼压后角膜水肿造成,而前房浅、眼轴短可能是其急性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真空小梁成形术(PNT)对国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的降眼压效果。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就诊的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30例(30眼)。方法人选患者进行眼科一般检查、前房角镜及Humphrey视野检查,测量眼压(压平眼压计)。患者单眼或双眼进行PNT1000型治疗仪(Ophthalmic International公司产)治疗。治疗后1小时、1天、1周、2周、1个月、2个月复查。首次治疗后第7天重复治疗一次。单眼治疗者选治疗眼,双眼者随机选1眼,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主要指标眼压。结果30例患者治疗前眼压(23.2±5.3)mmHg,平均应用局部降眼压药物1.47种(0—5种),治疗后1天、1周、2周、1个月、2个月各时间点眼压分别为(20.0±5.0)mmHg、(19.8±3.8)mmHg、(19.7±4.0)mmHg、(19.3±3.9)mmHg、(19.8±4.0)mmHg,眼压下降幅度分别为3.2mmHg、3.4mmHg、3.5mmHg、3.9mmHg、3.4mmHg,各时间点较治疗前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3例(83%)治疗后眼压下降≥15%。结论本文的短期小样本研究显示,真空小梁成形术可安全有效地降低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