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治的4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行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引流术、常规高位肛周脓肿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等观察指标,并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术后VAS评分为(3.57±0.84)分,感染控制时间为(3.09±1.42)d,住院时间为(10.17±1.52)d,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20%、30%,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去除和不去除眶下神经外膜焦点堆迭的对比及H-E 染色,研究大鼠眶下神经微血管解剖结构 特点。方法: 10%水合氯醛腹腔内注射麻醉大鼠,开胸插管后依次用0.9% 氯化钠和4%多聚甲醛灌流,再用 37℃ 5%明胶- 墨汁混合液灌注,解剖游离眶下神经,将去除和未去除神经外膜的眶下神经制成透明标本后获取 不同焦距层面照片进行焦点堆迭,石蜡包埋后,切片行H-E 染色,观察大鼠眶下神经微血管的分支、分布及走行 特点。结果:大鼠眶下神经外膜染色呈大片区域的深染,近心端染色更深。去除神经外膜的眶下神经微血管清晰 度高。眶下神经微血管的数量众多、密度大、染色深,近心端管径较大,微血管在不同层面发出的分支吻合形成 微血管网。在神经纤维之间分布较多管径较小的微血管,多沿神经纤维纵向迂曲走行,在走行过程中可斜向或纵 向发出分支吻合成网。结论: SD 大鼠眶下神经微血管数量多、密度大,在迂曲走行过程中发出分支并吻合成网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估Roche公司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和BioMerieux公司mini-VIDAS免疫分析系统降钙素原(PCT)测定结果间的可比性、相对偏差及其临床可接受性。方法参考EP9-A2文件,共收集40份新鲜临床血清样本,其PCT浓度覆盖检测系统的测定范围。用2种检测系统同时测定标本,以cobas e601检测系统作为比较方法,对mini-VIDAS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及相对偏差评估。结果两检测系统PCT测定结果间相关系数r=0.996,直线回归方程为Y=1.137X+0.636,在2.00 ng/mL和10.00 ng/mL水平处的相对偏差分别为45.50%和20.06%。结论两系统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不能被临床所接受,需采取适当的校正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本因素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33例,分别分析标本离心后放置不同时间、不同离心时间、溶血及冰冻4种因素对 NSE 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与冰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其余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溶血、标本离心后放置过久,或标本放置过久后离心均可致 NSE 检测结果升高,因此若标本不能迅速检测,可先离心收集血清,冰冻后于需要时复融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与饮酒相互作用导致的以心血管系统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双硫仑样反应及其救治方法。方法对诊断为双硫仑样反应且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病变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涉及药物、饮酒情况、致双硫仑样反应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头孢菌素以头孢哌酮加舒巴坦最为常见。双硫仑样反应多为用药后饮酒所致,致双硫仑样反应时间多发生在饮酒后5 min~1 h。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低血压、胸闷、胸痛。心电图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ST-T改变等;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力衰竭、休克。给予积极有效治疗后,多数患者于治疗后30 min~3 h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应用头孢菌素与饮酒相互作用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可主要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表现复杂且较危重,经积极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RT-PCR技术诊断小儿肠道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06~2009-08期间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住院患儿。于入院的当天抽取脑脊液,经RT-PCR反应,筛选出肠道病毒病例,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结果共有45例标本检测出肠道病毒(EV),其中,男20例,检出率76.9%;女25例,检出率83.3%;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8月~3岁组16例,检出率80%;3~6岁组18例,检出率81.8%;6~12岁11例,检出率78.6%;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V感染病例与阳性对照可扩增出单一相同的电泳条带;所有阴性对照病例均无扩增。整个检测过程平均用时4.6h。结论①RT-PCR技术可以快速做出病原学诊断,且敏感性高,无非特异性扩增。②该方法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③我院2008-06-2009-08期间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住院患儿以肠道病毒感染为主。④肠道病毒在小儿中为普遍易感,未见有性别及年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制备理想的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方法,为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药物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2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完成。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单纯脑卒中组10只、孤养应激组10只、脑卒中后抑郁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孤养、中度的不可预测应激处理复合制备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运用Longa5评分法(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和水平木棒法(正常大鼠放置其上可以在上面持续时间超过3min)评定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运用糖水实验、敞箱实验、被动躲避实验评定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兴趣感变化、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等抑郁行为学改变。采用荧光分光度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结果:①在造模中6只大鼠死亡,3只大鼠造模未成功,3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②脑卒中大鼠22只(包括单纯脑卒中组9只,脑卒中后抑郁组13只),清醒后第4,8,24小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8±0.69,2.32±0.58,1.37±0.60。③脑卒中动物20只(包括单纯脑卒中组8只,脑卒中后抑郁组12只),脑卒中后第1,3,5天在圆棒上停留时间分别为(110.94±31.40)s,(149.53±16.56)s,(169.88±8.44)s。④脑卒中后抑郁组脑卒中后第7,14天的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48.8±47.7)g,(390.9±22.9)g,P<0.05;(321.7±43.8)g,(392.6±23.5)g,P<0.01]。⑤脑卒中后抑郁组糖水消耗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48±1.15)mL/kg,(113.0±11.8)mL/kg,P<0.01]。⑥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敞箱活动低下,被动躲避缺陷。⑦脑卒中后抑郁组双侧额顶皮质及脑干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显著降低。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复合孤养和应激处理可以制备出较理想的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提高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方法 在我校临床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与人体科学馆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结果 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新的实验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的入门课程.也是最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解剖学内容庞杂、名词繁多,学起来枯燥乏味,记忆难度较大。因此,激发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