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表皮黑素细胞与HaCaT细胞共培养体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人表皮黑素细胞与HaCaT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观察α-促黑素以及烟酰胺对黑素在两细胞间传递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和HaCaT细胞,接种黑素细胞48h后再将HaCaT细胞以1:2的比例与黑素细胞共培养,分别以不同浓度的α-促黑素和烟酰胺干预共培养的细胞9天,Fontana—Masson银染法观察共培养模型中黑素颗粒在两细胞间传递的情况。结果:培养3天即可观察到约20%HaCaT细胞核周围出现从邻近黑素细胞传递来的黑素颗粒,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染色HaCaT细胞比例逐渐增多,第7天达到高峰(约80%),α-促黑素以及烟酰胺分别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抑制了黑素颗粒在两细胞间的传递。结论:成功建立了人表皮黑素细胞与HaCaT细胞共培养体外模型,为大规模筛选促/抑黑素传递的药物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兵种官兵常见皮肤病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某部队官兵的常见皮肤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结果与近些年皮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痤疮、足癣、面部色素痣患病率较高,依次为45.5%、30.1%和29.3%;前三位依次为:感染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虫咬性皮肤病。驻地环境、工作特点及基层皮肤病防治知识缺乏等是皮肤病高发的主要因素。结论部队官兵常见皮肤病为感染性皮肤病、虫咬性皮肤病和物理性皮肤病;加强皮肤病的防治宣教,重视基层医师的培训,提高基层医师的皮肤病诊治水平是主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本文从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成玉  杨庆琪  牛建荣  赵广  陈瑞萍  李媛丽  张萍  乔丽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7):1513-1516,后插3
目的:探究艾灸对稳定期局限性白癜风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白癜风、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治疗组、对照组均口服维生素B_2,螺旋藻胶囊、甘草锌颗粒。在口服上述药物的同时,治疗组每日用艾条灸阿是穴(白斑处)及"灸癜风"穴各30 min,采用温和灸补法,悬灸,1次/d;对照组靶皮损外用凡士林软膏,2次/d。3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以靶皮损面积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艾灸对稳定期局限性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艾灸对白癜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热处理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的增殖活性、黑素合成及其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无菌操作获取正常人包皮环切术后的包皮,按照皮肤表皮细胞培养法获取黑素细胞,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为主要有丝分裂原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培养系,采用Masson-Fontana染色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确定细胞种系,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39、41、42、43、45 ℃)处理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选择最佳的温度条件,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在5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作用后,以42 ℃作用后的细胞增殖活性最佳。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42 ℃每天1 h连续干预3 d后,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增长率为36.4%,黑素合成增长率为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 < 0.01)。结论 热处理可以增强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其黑素合成,并且可提高其酪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霜外用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VC-PMG)霜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外用10%VC-PMG霜治疗25例黄褐斑患者,并用Micmskin Ⅱ多功能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进行客观测量及评价.结果:经10%VC-PMG霜外用治疗各型黄褐斑16周后,平均有效率为20%,其中单一蝶形皮损效果最佳,有效率为44.4%,同一患者治疗前后对色素斑L*、a*、b*值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局部外用10%VC-PMG霜可以减少黄褐斑患者皮损部位的黑素含量、毛细血管扩张程度,以及减轻黄色素和脂色素以改善色素斑,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瘢痕疙瘩154例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疙瘩(Keloid, K)是由皮肤损伤引发的、以真皮内胶原纤维大量沉积为特征的皮肤病.本病具有瘢痕组织过度生长、超出原损伤界限、并侵犯邻近正常皮肤组织、始终不退化及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特点.关于K临床特征方面的研究国外报道较多,1,2 而国内资料甚少.我们于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对154例K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其临床特征及各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目的是探讨K发生的一般规律,为本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黄褐斑患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黄褐斑干预策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日光、情绪、睡眠不足、过敏史、怀孕、月经异常、放环避孕为黄褐斑的危险因素。预防对策防晒、好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豆制品的摄入为黄褐斑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1临床病例女性患者,18岁,主因面部泛发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伴毛发稀疏、身材矮小17年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毛发稀疏,4个月后眉毛、睫毛渐脱落,出生后3个月,左侧面颊出现黄豆大小的红色斑点,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右侧也渐出现相同皮损,且皮损渐连成片,1岁时曾自用氟轻松(肤轻松)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研空军某基地部队官兵皮肤病的患病情况并进行患病原因的分析.方法 采用统一的皮肤病调查表对236名官兵进行皮肤病普查登记.结果 部队官兵皮肤病患病率为53.81%,其中以感染性皮肤病(21.61%)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8.90%)多见;感染性皮肤病中又以浅表真菌感染为主,患病率为15.25%.结论 该调查表简单可行,可用于基层部队疾病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