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8例睾丸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68例睾丸DLBCL中,原发睾丸DLBCL患者45例(66.2%),继发睾丸DLBCL患者23例(33.8%)。继发睾丸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01)、LDH升高(P<0.001)、ECOG评分≥2分(P=0.005)、IPI评分3~5分(P<0.001)的比例高于原发睾丸DLBCL患者。62例(91%)患者接受以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为基础的治疗,54例(79%)患者在化疗前接受睾丸切除术。继发睾丸DLBCL患者的预期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16.5%对68.1%,P<0.001)及预期5年总生存(OS)率(63.4%对74.9%,P=0.008)低于原发睾丸DLBCL患者,继发睾丸DLBC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57%对91%,P=0.003)也低于原发患者。ECOG评分≥2分(PFS:P=0.018;OS:P<0.00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FS:P<0.001;OS:P=0.018)、LDH升高(PFS:P=0.015;OS:P=0.006)、多结外受累(PFS:P<0.001;OS:P=0.013)是睾丸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20例睾丸DLBCL患者的靶向测序结果显示,突变频率≥20%的突变基因为PIM1(12例,60%)、MYD88(11例,55%)、CD79B(9例,45%)、CREBBP(5例,25%)、KMT2D(5例,25%)、ATM(4例,20%)、BTG2(4例,20%),继发睾丸DLBCL患者KMT2D突变发生率高于原发睾丸DLBCL患者(66.7%对7.1%,P=0.014),且与睾丸DLBCL患者较低的5年PFS率相关(P=0.019)。结论继发睾丸DLBCL患者的PFS和OS较原发睾丸DLBCL患者更差。ECOG评分≥2分、Ann Arbor分期Ⅲ~Ⅳ期、LDH升高和多结外受累为睾丸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PIM1、MYD88、CD79B、CREBBP、KMT2D、ATM、BTG2是睾丸DLBCL中常见的突变,KMT2D突变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55例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治疗后达完全缓解且无进展生存期≥24个月的DLBCL患者(持续缓解组)和45例R-CHOP方案治疗后达完全缓解但是在2年内复发的DLBCL患者(复发组)。持续缓解组患者于治疗前、第6个周期治疗开始前以及持续缓解治疗结束1年后采血,复发组患者于治疗前、第6个周期治疗开始前及复发时间点采血。采用IMMUNITE 1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的含量。结果:IL-2R、IL-6及TNF-α含量在Ⅲ~Ⅳ期、ECOG评分≥2分、结外受累个数≥2个、IPI评分≥3分的DLBCL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IL-8在IPI评分≥3分和双表达淋巴瘤(DEL)的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IL-6在non-GCB亚型中显著升高(P<0.05)。复发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IL-2R、IL-6、TNF-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m’s macroglobulinemia, LPL/WM)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  纳入本院2007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LPL/WM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病理及生存等资料。  结果  58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2岁(38~80岁);44例患者伴IgM-κ型M蛋白,14例患者伴IgM-λ型M蛋白;所有患者骨髓均检测出克隆性CD19阳性B淋巴细胞,均表达B淋巴细胞标记CD19、CD20和CD22;15例患者检测了MYD88L265P突变,11例阳性。经过治疗35例患者(60.34%)达到部分缓解以上的疗效,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无明显差异,IgM大于70 g/L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短,血红蛋白小于90 g/L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短。  结论  LPL/WM临床呈惰性进程,目前常用治疗方案疗效差异不大,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瞿礼萍  施晴  曾慧敏  王一涛  邹文俊 《中草药》2017,48(9):1916-1920
草药专论(Community Herbal Monograph,CHM)是由欧盟药品监管当局组织制定,反映欧盟对草药安全与有效性科学评价意见及结论,并发挥促进欧盟草药药品领域技术协调作用的官方文件。作为欧盟层面对草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的技术协调结果,CHM评价与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负责审评的集中程序非常类似,与成员国药审局审评的成员国程序、分散程序及互认可程序共同构成了欧盟草药药品监管体系集中与分权并存的特点。CHM与传统草药药品在成员国的上市审批管理要求共同构成了2004/24/EC法令中有关传统草药药品在欧盟的上市审批框架,且CHM作为欧盟层面对草药的评价结论,在欧盟成员国的产品上市审批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然而,国内至今未能对CHM充分认识,更难以借助CHM促进中成药的欧盟注册进程。针对2004/24/EC法令CHM在传统草药药品上市审批中的核心价值进行系统解析,结合CHM在成员国传统草药药品上市批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深入阐述CHM在欧盟草药药品上市审批过程中的价值与重要性,以期唤起国内业界对CHM的充分重视,并为中药欧盟注册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与继发胰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胰腺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 其中原发胰腺DLBCL 12例, 继发胰腺DLBCL 68例。与原发胰腺DLBCL相比, 继发胰腺DLBCL患者结外受累数目较多(P<0.001)、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较高(P=0.013)。原发与继发胰腺DLBCL患者OS和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0和0.0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IPI评分中高危/高危(P=0.025)和双表达(DE)(P=0.017)是影响胰腺DLB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IPI评分中高危/高危(P=0.021)是影响胰腺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29例患者的靶向测序结果显示, PIM1、SGK1、BTG2、FAS、MYC和MYD88在胰腺DLB...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5+的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突变特征谱。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比较原发性CD5+ DLBCL和CD5- DLBCL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变异谱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311例DLBCL样本中CD5+DLBCL患者46例(14.7%)。CD5+DLBCL与CD5-DLBCL、CD5+DLBCL伴MYD88 L265P变异和不伴MYD88 L265P变异相比,患者性别、临床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表型:CD5+DLBCL组BCL2过表达率(69.5%vs 49.4%,P=0.003)、BCL2和C-MYC双表达率(26%vs 14%,P=0.04)均高于CD5-DLBCL组;C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并发滤泡淋巴瘤(FL)(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50例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评估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总结患者临床特征, 评估患者近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OS和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50例DLBCL/FL患者中, 男性23例(46%), 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22例(44%), 16例(32%)为双表达淋巴瘤(DEL), 4例(8%)为双打击淋巴瘤(DHL)。一线治疗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68%(34/50), 总有效率为78%(39/50)。中位随访23.3个月(5.1~50.9个月), 2年OS率为82.1%, 2年PFS率为67.1%, 中位OS和PFS均未达到。靶向测序显示, KMT2D、MYD88、TP53、BTG2、DTX1、EZH2、CD70、CREBBP、DUSP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突变情况、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1例心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NovaSeq测序平台对5例患者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通过公共数据库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确定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 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1例心脏DLBCL患者中男性5例, 女性6例;年龄[M(Q1, Q3)]61岁(45岁, 70岁);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原发性2例, 继发性9例;Ann Arbor分期Ⅲ~Ⅳ期9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0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9例。11例患者中, 9例接受了以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长春新碱、泼尼松)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方案, 其中8例获得完全缓解(CR), 1例疾病稳定(SD);1例接受了IR2(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应用于预防老年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引起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60岁)淋巴瘤化疗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个人意愿,36例患者接受PEG-rhG-CSF作为初级预防(试验组);48例未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出现3~4级粒缺的情况及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61.1%和87.5%的患者在全部化疗周期中出现过3~4级粒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亚组分析显示,60~69岁患者中,试验组3~4级粒缺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1%∶86.5%,P=0.022);70岁及以上患者中,试验组3~4级粒缺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90.9%,P=0.137)。在接受PEG-rhG-CSF预防性应用的36例患者中,有8例(22.2%)出现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骨痛。结论:对于接受21dCHOP±R化疗方案的老年淋巴瘤患者,每疗程一剂6mg PEG-rhG-CSF能有效减少3~4级粒缺的发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on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突变图谱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06年5月至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初治PB-DLBCL患者37例。采用淋巴瘤相关55个基因靶向测序描绘PB-DLBCL患者的突变图谱,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临床因素和基因突变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 37例初治PB-DLBCL患者中,男性21例(56.8%),年龄>60岁21例(56.8%),Ann Arbor分期为Ⅳ期22例(59.5%),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亚型22例(59.5%),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为3~5的患者18例(48.6%)。靶向测序结果显示,MYD88、PIM1、CCND3、CD79B、CIITA、HIST1H1E、KMT2C、PRDM1、TNFAIP3、ZFP36L1为常见突变,突变频率高于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TG2基因突变(P=0.015)、MYD88基因突变(P=0.0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