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7种经方及中成药治疗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PVB)的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制定检索策略,由2名独立人员共同检索并筛选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1年11月5日,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完成最终的资料提取。借助Stata16.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RCT 64篇,包含4种经方及3种中成药,10种不同干预措施,涉及患者5 972例。临床总有效率: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养心定悸胶囊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天王补心丹>心速宁胶囊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温胆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通脉养心丸联合西药常规>西药常规。治疗后24 h室性早搏减少有效率:天王补心丹>炙甘草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通脉养心丸联合西药常规>温胆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西药常规。不良反应由高到低为:西药常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心速宁胶囊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温胆汤加味联合西药常规>通脉养心丸联合西药常规>炙甘草汤加味>养心定悸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是总体疗效最佳且不良反应最少的经方,对减少24 h早搏数量疗效最显著的是天王补心丹,但本研究的结果仍需要大量的更加可靠的RCTs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常常伴有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强哭强笑作为中风病后遗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与生活不便,西医治疗强哭强笑多采用阻断5-羟色胺在神经末梢的再摄取,促进突触传递,增加兴奋性,从而缓解强哭强笑的症状;中医治疗多采用针灸康复手段治疗强哭强笑。李平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曾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和王永炎院士,擅长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李平教授认为强笑虽然为中风导致的后遗症,但作为情绪的异常表达,心在志为喜,心主神志,为君主之官,心气通畅,神有所主,心气亢盛,气有余便是火,则喜笑不休,李平教授从心主神明理论出发,清心火,安神志,为治疗中风后遗症强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单次延长应激模型(SPS)建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预防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归脾汤组、氟西汀组,每组10只。造模前2周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归脾汤组、氟西汀组分别给予归脾汤悬浊液和氟西汀悬浊液灌胃。造模后停止给药,静养1周后进行旷场实验及僵立行为测试,检测各组间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较之于正常组旷场试验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及单次最大运动距离减少,僵立行为次数及时间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院意义(P 0. 05,P 0. 01)。归脾汤组较之于模型组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穿格次数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院意义(P 0. 05)。氟西汀组较之于模型组及归脾汤组僵立行为次数及时间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院意义(P 0. 05)。结论归脾汤对PTSD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氟西汀对该模型大鼠恐惧样行为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主要研究,对中药复方、中成药以及中医特色疗法等治疗心力衰竭的进展进行多方面阐述。目前临床上许多病人经过规范化西医治疗后,仍存在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临床症状。中医药根据病人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选方用药并结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对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诊治,通过大量基础实验以及临床试验证明,中医药在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逐渐明确,并且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的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风性主动,"动"为风象。李平教授认为大凡临床上所见的颤震、瞤动等症状皆属风动之象,故心房颤动亦属风象,为"心风"。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李平教授从"心风"立论治疗房颤,"心风"包含外风和内风,房颤患者的基础疾病中有"心虚"(心系疾病)的特征,则外风易中、内风易生,内外合邪最易致病。房颤的证素为风、瘀、痰、火,"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兼并瘀痰、火邪,导致了房颤的发生发展。中医古籍中关于"风邪"的认识与虫相关,风邪属无形之虫。虫类药,如全蝎、蜈蚣、地龙、僵蚕等入土善行,李平教授善用虫类药以入心搜风,往往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连夏宁心颗粒为代表的清热化痰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化痰中药与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与西医基础治疗,通过对治疗前后心绞痛记分、痰热证量表、西雅图量表、6 min步行试验的比较分析,验证清热化痰法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症状、生存质量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患者心绞痛记分、痰热证量表评分、西雅图量表评分、6 min步行试验评分同治疗前相比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记分、痰热证量表评分、西雅图量表评分、6 min步行试验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以连夏宁心颗粒为代表的清热化痰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发作没有固定时间,突发突止,以心中悸动不宁、变化迅速、脉象节律不齐为主症,根据中医学取象比类思维,心律失常病症与风邪主动、善行而数变的致病特点相似,可类比为风象。笔者团队认为风邪是心律失常发病的重要因素,提出从风论治心律失常,倡导"心风"论。"心风"包含外风和内风。外风流窜,扰动神明,发为心悸,同时脏腑气血逆乱,阳气亢逆,引动内风,蒙蔽心神,亦可导致心悸。从风辨治心律失常,强调外风宜散,内风宜熄,病程较久者善用虫药搜风通络,以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9.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现代医学治疗多采用抗心律失常药或射频消融术,但以上疗法常可导致房颤复发或出现其他新的心律失常,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李平教授基于朱丹溪“阴常不足”理论及个人临床经验,认为房颤的根本病机是心阴不足、心血耗伤,并在此基础上演变为阴虚阳亢、阴虚风动血瘀、阴虚痰火扰神证。在临证中,养阴生津、养血定悸是治疗房颤的基础,治疗阴虚阳亢证以滋阴为主,潜阳为辅,治疗阴虚风动血瘀证时善用虫药搜风通络,治疗阴虚痰火扰神证时独创连夏宁心方,辨证施治,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快速性心律失常与失眠常共病,二者互为因果。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合并失眠,李平教授提出在病机上:心之气阴不足是病机基础,心风内动是病机关键,心神不安是病机转归;在诊断上:临证注重望舌,结合超声心动微观辨证;在治疗上:补心气、养心阴为治疗基础,熄心风是治疗关键,擅用三虫、三甲,安心神是治疗转归关键,酸枣仁、首乌藤、刺五加、合欢花用药剂量较大。李平教授运用中医取象比类思维提出的“心风论”,结合辅助检查进行微观辨证的思想都是当代中医药创新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