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赵飞  张风宾  周永红  张莉  王滢滢  张瑞星 《肝脏》2012,17(2):115-117
甘草酸二铵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活性,减少毒物代谢活化,诱导Ⅱ相酶活性,加快毒物和致癌物的排泄[1].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四氯化碳致大鼠肝损伤模型,从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脂联素(adiponectin)的血清水平变化探讨四氯化碳致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同时观察甘草酸二铵对肝损伤的防治作用,为甘草酸二铵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FD患者根据不同症状表现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痛综合征(EPS)2个亚型组,根据中医证候进行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湿热3个证候组,全部83例患者均给予枳术宽中胶囊治疗。疗程4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PDS组有效率87.5%,高于EPS组(71.4%,P0.05);治疗后PDS组及EPS组血清MTL浓度均升高(P0.05),PDS组血清MTL浓度高于EPS组(P0.05)。肝胃不和组有效率94.3%,高于脾胃气虚组(62.5%,P0.05);治疗后肝胃不和组及脾胃气虚组血清MTL浓度均升高(P0.05),肝胃不和组血清MTL浓度高于脾胃气虚组(P0.05)。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13例次,未影响治疗。结论枳术宽中胶囊对FD的近期治疗有良好疗效,尤适合于PDS患者及证属肝胃不和型患者。  相似文献   
4.
背景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防控形势严峻,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但目前关于胃癌发病年龄预测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 D-环区(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经胃镜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线粒体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并进行线粒体DNA D-Loop区测序。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不同分化程度患者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153G基因型患者的发病年龄〔(48.0±5.3)岁〕早于153A基因型患者〔(60.1±0.8)岁〕(χ2=7.757,P=0.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线粒体DNA D-Loop区SNPs位点153A/G是预测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因素〔HR=0.323,95%CI(0.140,0.745),P=0.008〕。 结论 线粒体DNA D-Loop区SNPs位点153A/G或许可以作为胃癌发病年龄的新型预测指标,通过分析线粒体DNA D-Loop区的多态性,可以帮助识别早发的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5.
背景 我国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流行有关,多项研究表明HBV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HBV-HCC)患者发病密切相关,HBV S区基因突变与HBV-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鲜有报道。目的 通过对HBV S区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分析一般资料及HBV S区基因突变位点与HBV-H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于2007—2009年采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6例HBV-HCC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进行分析,提取DNA,针对HBV S区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鉴定出HBV S区基因的突变位点。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CHILD分级、基因型、肿瘤数目、门脉瘤栓、TNM分期、肿瘤大小)。分析一般资料及HBV S区基因突变位点与HBV-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 46例HBV-HCC患者的基因分型为25例B型、21例C型。不同门脉瘤栓、TNM分期、肿瘤大小的HBV-HCC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现13个位点的突变频率>5%,其中529位点、735位点不同碱基HBV-HCC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门脉瘤栓、529位点是HBV-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门脉瘤栓和HBV S区529位点被确定为是与HBV-HCC患者术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结果有助于鉴别预后不良的HBV-HCC患者,对于提高其生存期、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生物网络和模块化分析方法探讨薏苡仁治疗胃癌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薏苡仁的41个成分及其482个作用靶点和胃癌的165个相关基因,发现薏苡仁的12个作用靶点(AICDA、CASP3、EP300、ERBB2、FGFR2、IL12A、IL12B、IL1B、LOX、TJP1、TP53、TRIB3)与已知的胃癌基因重叠。通过成分-靶点和靶点PPI网络的分析发掘薏苡仁作用的核心靶点。结果:基于MCL算法得到了16个薏苡仁的潜在靶点模块及其机制,发现薏苡仁的作用机制广泛,涉及到癌症通路、细胞循环通路、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及DNA损伤应答、转录调节、细胞凋亡、细胞连接等功能。结论:通过研究提示薏苡仁治疗胃癌的潜在作用靶点,从系统水平阐释薏苡仁抗肿瘤的药理作用,也为从网络和多靶点层次分析中药药理、发现中药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建立的肾性贫血大鼠模型,评价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铁剂对大鼠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腺嘌呤灌胃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EPO联合铁剂治疗组(B组)、左卡尼汀联合EPO和铁剂治疗组(C组),连续给药3周。分别进行外周血的RBC、Hgb、Hct、CRP、血清铁(Fe)、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检测和肝、肾、小肠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B组和C组的RBC、Hgb、Hct、Fe、SF、TS的指标水平较A组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CRP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个药物治疗组间,C组RBC、Hgb、CRP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两个药物治疗组的肝细胞弥漫性水肿及点状坏死症状减少;肠黏膜溃疡减轻、萎缩面积缩小。结论应用左卡尼汀联合EPO和铁剂治疗可显著改善大鼠肾性贫血,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碱基测序,了解其多态性及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肝癌发病机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提取49个乙型肝炎后肝癌病人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血液中的线粒体DNA,用测序法测定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碱基序列,了解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变异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癌发病率及2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通过观察发现,肝癌病mt DNA突变情况与肝癌预后无明确相关,而1个SNP位点(核苷酸150C/T)与肝癌的生存期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经COX回归分析,发现150位点为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50C的患者生存期显著短于150T的生存期(相对危险度,0.246;95%CI,0.070-0.861;P=0.028)。结论通过分析在线粒体DNAD-loop区的多态性,可以帮助筛别预后不良的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脾虚湿困型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中医证型为脾虚湿困型的胃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82例,病理类型为腺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单药组,每组41例。联合组给予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单药组给予单药顺铂腹腔灌注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腹腔积液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和中医证候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单药组(P=0.008)。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联合组生活质量优于单药组,恶心/呕吐轻于单药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优于单药组(P<0.0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能提高脾虚湿困型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控制率,减少毒副作用,改善中医证候,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近来研究发现线粒体DNA(mtDNA)非编码区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累积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生和预后的关系已经被详细阐述,本研究旨在探讨mtDNA 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完成50例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mtDNA D-loop区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经log-rank检验证实多态性位点235G基因和单倍群489C与迟发型肝癌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0,P=0.05;x2=4.810,P<0.05).结论 mtDNA D-loop区多态性位点可作为患肝癌患者发病年龄预测标记,同时mtDNA D-loop区多态性位点有助于识别早发的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