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四君子汤治疗结直肠癌潜在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利用TCMSP获得四君子汤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结合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进行靶标垂钓;通过TTD、OMIM、Drug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结直肠癌相关靶点。运用Venn图取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并...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术后并发症是外科临床医生经常面临的问题,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出现,避免了既往单一学科诊疗的局限性。如何更好、更高效地集合不同学科的医生一起为患者拟定诊疗方案,是当下我们医护人员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的关注点。现择取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的1例直肠癌病案,整理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和态度。方法 使用“腾讯问卷”的网络调查平台创建问卷,受访对象为全国范围内、有结直肠癌诊疗资质医院中的医生、护士及在读硕、博士研究生。问卷内容涉及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患者最佳的中医干预方式、最佳的干预时机、最关注的结局指标、中西医结合干预必要性的认可度以及对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推广应用的建议。回收的数据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结果 从2020年9月24日至10月3日,本研究问卷浏览量为350次,收回调查问卷255份,去掉重复问卷11份,共收回244份有效问卷。受访者覆盖全国16个省份及直辖市;男女比例为2∶1;149名受试者具有研究生的学历;医护人员的执业范围不仅包括中医医生,还有32.79%的西医医护人员完成了此次问卷调查;高年资与低年资医护人员比例持平。关于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中医药干预方式,86.36%的中医医生认为口服中药最为合适;61.25%的西医医生推荐针刺治疗;65.71%护士最为认可艾灸治疗;73.68%的学生建议首选口服中药和中药灌肠的干预措施。对于中西医结合干预的时间节点,一线城市倾向于术后7天之内;非一线城市的中医院倾向于术后7天后。最为关注的结局指标依次是①生存质量、②并发症的发生率、③生存周期和术后排便功能的恢复。91.82%的中医医生、85.00%的西医医生、94.29%的护士、100%的医学生认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有必要结合中医药的干预措施。未来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建议集中在加大中医药健康教育的科普力度、注重专业医师的培养、关注围手术期的肿瘤学进展、兼顾卫生经济学理念以及重视患者心理康复方面的内容。结论 医护人员对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的认知水平和接受度较高。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需要国家、社会、医院、医务工作者个人多个层面共同努力。今后的临床研究可参考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制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使其为形成中西医结合干预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专家共识提供数据支持,以期指导基层医护工作者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9年3月收治的1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完成西医常规治疗后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讨论,总结肿瘤内科、康复科、营养科、药剂科等科室的多学科治疗意见。该患者通过多学科协作达到多学科远期目标及近期目标,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高级别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并多次修订。国家方案从第三版开始纳入中医部分,参与指导疫情的中医药防控。各地区也在国家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和人群特点,发布了本地区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预防方案。广大中医药专家学者也为疫情的防控献言献策。现有方案表明,本次疫情病因以"湿"为主。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思路,发现各方案之间虽表述有异,但基本都提倡分期辨治,病性可归纳为湿、毒、瘀、虚、闭脱,诊疗核心是立足湿疫,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各方案的差异恰好也体现了中医三因制宜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王磊  翟嘉威  唐末 《中国肿瘤》2022,31(3):221-227
摘 要:微生物群滋养性免疫通过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真菌的定植和异常扩张,在维持人体肠道微生物稳态、正常肠上皮细胞完整性及重塑宿主免疫系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物稳态的破坏及致病微生物的异常扩张所介导的炎症微环境及免疫功能异常已被反复证实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全文就微生物群滋养性免疫在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解释其中关键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及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末  王淑美  肖顺琼 《新中医》2017,49(12):163-165
结肠黑变病是以结肠色素沉着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肠道疾病,伴有排便困难、腹痛腹胀、紧张焦虑、纳眠差、消瘦等症状。笔者从蒽醌类泻剂、便秘、年龄与性别、金属元素及矿物质、炎症性肠病等方面对其病因进行概述,并就中医学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大复方祛邪胶囊是基于明代医家李中梓治疗积聚的名方——阴阳攻积丸研制而成,文章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其对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为揭示经典名方阴阳攻积丸的临床价值和现代机制提供借鉴。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等数据库筛选祛邪胶囊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靶标垂钓,取药物靶点的并集。通过TTD、OMIM、Drug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结直肠癌的靶点,取并集。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并依据化合物的Degree值筛选,建立"中药-成分-靶点"数据库,依据核心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与前期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构建祛邪胶囊治疗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127个,靶向254个核心基因,核心基因的PPI网络包含248个节点,共有5个核心网络。富集分析显示祛邪胶囊可能主要通过调控RNA聚合酶的启动、DNA转录、翻译、蛋白的激活和增殖、凋亡、耐药、炎症反应等过程介导HIF-1α、PI3K/Akt、TNF、FoxO、Toll样受体等多个信号通路,其中凋亡、免疫方面的调节及FoxO信号通路得到本团队前期研究的验证。结论:祛邪胶囊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与介导凋亡、免疫及FoxO信号通路方面有关,此外还可能调控HIF-1α、PI3K/Akt、TNF、Toll样受体等多个信号通路,体现了祛邪胶囊治疗结直肠癌成分多、调控通路和靶点复杂的特点,同时展现了古人"反激逆从"和"温阳通下"论治肿瘤的理论魅力和临床价值,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8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纳入733例。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将“是否连续接受≥3个月中医治疗”作为暴露因素,将符合此暴露因素的患者分入中西医治疗列队,不符合此暴露因素的患者分入西医治疗队列。比较2个队列的总生存期,以及第1、3、5年生存率。采用COX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探索影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最终共纳入33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西医治疗队列129例,西医治疗队列206例。中西医治疗队列的中位生存期为28.0个月,西医治疗队列的中位生存期为20.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0.748,95%CI(0.587~0.950),P<0.05]。中西医治疗队列第1、3、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是96.0%(120/125)、36.8%(46/125)、10.4%(13/125),西医治疗队列第1、3、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9.9%(159/199)、23.1%(46/199)、6.0%(1...  相似文献   
10.
《Ⅰ-Ⅲ期结直肠癌西医常规治疗后中医干预指南》于2020年3月9日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由来自全国各地12家单位组成的18名专家起草,2022年7月正式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本指南通过德尔菲法确定了5个临床问题并通过循证医学进行了解答。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较高的发病率与不良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环境的改变有关。中医药对于Ⅰ-Ⅲ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具有独特疗效,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中医可作为结直肠癌西医常规治疗后的补充和替代治疗,为进一步规范Ⅰ-Ⅲ期结直肠癌西医常规治疗后的中医诊疗,提高中医诊治Ⅰ-Ⅲ期结直肠癌的水平,使其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及适用性,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全国多家单位共同制定了本指南。为了提高本指南的适用性,方便临床医生应用,现对发病机制、诊断、辨证分型、治疗及临床问题等内容进行解读,并通过1例典型病例解读指南的临床问题产生过程。由本指南制定相关专家及参与工作的医学生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参与指南解读的人员不存在与原指南相关的学术或商业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