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QIAGEN实时PCR与COBAS TaqMan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性能。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8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分别为162例和1 16例。采用QIAGEN实时定量PCR和COBAS TaqMan系统检测血清HBV DNA。肝组织病理学诊断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其中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包括G0~G4和S0~S4。结果血清HBV DNA(QIAGEN)和HBV DNA(C()BAS)在HBeAg阳性患者G2与G3,S1、S2、S3与S4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HBeAg阴性患者G1与G2、G3,S1与S2、S3、S4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BV DNA(QIAGEN)与HBV DNA(COBAS)定量的不一致率,在HBeAg阳性患者G1-2、G3和S1-3、S4分别为4.24%(5/1 18)、9.09%(4/44)和3.68%(5/136)、7.69%(2/26),在HBeAg阴性患者G1、G2-3和S1、S2-4分别为6.02%(5/83)、3.03%(1/33)和3.29%(2/61)、3.64%(2/55)。血清HBV DNA(QIAGEN)和HBV DNA(COBAS)预测HBeAg阳性患者≥G3、≥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5和0.695、0.703和0.755,预测HBeAg阴性患者≥G2、≥S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和0.817、0.756和0.756。血清HBV DNA(QIAGEN)和HBV DNA(COBAS)预测HBeAg阳性患者≥S4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784×10~6 IU/mL和≤6.668×10~7IU/m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54和1.000、0.735和0.581;预测HBeAg阴性患者≥G2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821×10~3IU/mL和≥9.311×10~3 IU/m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70和0.909、0.614和0.651。结论血清HBV DNA预测肝组织病理状态的特点为预测HBeAg阴性患者≥G2的效能最大,并且血清HBV DNA(QIAGEN)与HBV DNA(COBAS)预测HBeAg阴性患者≥G2的性能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清HBsAg、HBcrAg、HBV DNA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性能。方法将324例HBeAg阳性和25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匹配的训练集和验证集。血清HBsAg和HBcrAg分别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和Fujirebio 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Bio-Rad Icycler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肝组织病理学诊断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其中病理学分级包括G0~G4五级,分期包括S0~S4五期。结果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3个训练集与3个匹配的验证集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HBcrAg、HBV DNA预测全集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4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参照预测3个训练集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4的最佳截断值,血清HBsAg、HBcrAg、HBV DNA预测3个匹配的验证集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4的灵敏度极差分别为37%和9%、30%和16%、17%和14%,特异度极差分别为12%和5%、13%和3%、15%和6%。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HBV DNA预测全集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参照预测3个训练集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的最佳截断值,血清HBcrAg、HBV DNA预测3个匹配的验证集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的灵敏度极差分别为11%和20%、46%和19%,特异度极差分别为15%和2%、38%和16%。结论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HBcrAg、HBV DNA可预测的最佳病理状态为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4,其预测理学分期≥S4的稳定性高于预测病理学分级≥G3;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和HBV DNA可预测的最佳病理状态为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血清HBcrAg预测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2的稳定性高于HBV DN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体检人群脂肪肝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分析各证型与年龄、性别、肥胖、生活习性、相关疾病、生化指标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脂肪肝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占总数的66.6%,痰浊壅阻证(34.1%)和肝郁脾虚证(27.7%)在5个证型中占主导地位,男性患者痰浊壅阻证所占比例最大(36.2%),而女性患者则以肝郁脾虚(39.4%)及肝肾不足证(27.3%)多见。痰瘀互结证多见于饮酒人群中。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以肝肾不足证最多见,伴有高脂血症或胆囊改变者以痰浊壅阻证及肝郁脾虚证为常见证型。结论:痰浊壅阻证和肝郁脾虚证为常见证型。不同年龄、性别、饮酒习惯及伴随疾病间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基于血清HBsAg水平、HBV DNA载量、HBsAg/HBV DNA比值判别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Fisher判别函数,评价Fisher判别函数判别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效能。方法 472例经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HBeAg阳性279例,HBeAg阴性193例。血清HBsAg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HBs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病理学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HBV DNA、HBsAg/HBV DNA分别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根据Bayes逐步判别分析,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符合判别不同病理学分级的模型纳入自变量标准的指标分别只有血清HBsAg和HBsAg/HBV DNA,符合判别不同病理学分期的模型纳入自变量标准的指标分别有血清HBsAg、HBV DNA和HBV DNA。判别HBeAg阳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级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G1、G2、G3的一致率分别为5.8%、51.1%、59.1%,判别HBeAg阴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级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G1、G2、G3的一致率分别为95.5%、0.0%、5.7%;判别HBeAg阳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期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S1、S2、S3、S4的一致率分别为36.4%、34.9%、21.6%、57.9%,判别HBeAg阴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期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S1、S2、S3、S4的一致率分别为86.7%、29.4%、0.0%、0.0%。结论基于血清HBsAg和基于血清HBsAg、HBV DNA的Fisher判别函数分别对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4有重要的判别价值;基于HBsAg/HBV DNA比值和基于血清HBV DNA的Fisher判别函数对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1和分期S1有重要的判别价值。  相似文献   
5.
螺甾皂苷类化合物的体外抗人肝癌细胞增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从茄科植物龙葵中提取的螺甾皂苷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FHCC-98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筛选由龙葵中提取分离的29种单体化合物,测定其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FHCC-98的生长抑制作用,以人正常肝细胞QSG7701为阴性对照。结果首先利用单浓度(100μmol/L)、单时间点(48h)对化合物进行初筛,其中有3个化合物符合要求,可以进行复筛,分别为solamar-gine;degalactotigonin;solasonine。复筛采用多浓度点(100,50,25,12.5,6.25μmol/L)、单时间点(48h)对化合物检测细胞毒性(IC50)。IC50值>100表示无细胞毒性。结论从龙葵中分离提取的螺甾皂苷类化合物solas-onine对人肝癌高侵袭细胞株的增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龙葵全草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新兰  何祥久  周光雄  叶文才  姚新生 《中草药》2006,37(11):1618-1621
目的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全草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ODS开放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手段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龙葵全草60%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柱吸附,获得的60%乙醇洗脱部分再经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及波谱分析确定这些化合物结构分别为uttroside B(Ⅰ)、uttroside A(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Δ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Ⅲ)、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甾-Δ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Ⅳ)、5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Ⅴ)、5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Ⅵ)、dumoside(Ⅶ)、5α,20S-3β,16β-二醇-孕甾-22-羧酸-(22,16)-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Ⅲ~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龙葵全草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全草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ODS开放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手段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龙葵全草60%乙醇提取物经D-101大孔树脂柱吸附,获得的60%乙醇洗脱部分再经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及波谱分析确定这些化合物结构分别为uttroside B(Ⅰ)、uttroside A(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Δ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Ⅲ)、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甾-Δ5-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Ⅳ)、5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Ⅴ)、5α,22α,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呋甾-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Ⅵ)、dumoside(Ⅶ)、5α,20S-3β,16β-二醇-孕甾-22-羧酸-(22,16)-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木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Ⅲ~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6种氨基酸血浆摩尔浓度构建的比例模型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状态的效能。方法选择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病理学分级G2、G3、G4分别被称为显著炎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炎症,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血浆氨基酸摩尔浓度测定采用Agilent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血浆氨基酸比例模型通过建立分数函数的方式构建。选择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有显著相关性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的前6个模型进行分析。血浆氨基酸比例模型诊断肝组织不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亮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诊断显著和严重炎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最佳截断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37~0.55,0.79~0.97,0.51~0.61和0.53~0.67,0.69~0.86,0.68~0.74。(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诊断严重和进展期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最佳截断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52~0.76,0.59~0.83,0.66~0.69和0.53~0.83,0.64~0.82,0.68~0.76。结论基于氨基酸血浆摩尔浓度的部分比例模型对诊断显著和严重炎症、严重和进展期纤维化均有一定意义,但其中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最佳模型尚不能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史中的演化,评价血清HBcrAg对活动期的预测性能。方法慢性HBV感染患者492例入选本研究。血清HBcrAg和HBsAg分别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HBeAg阳性患者,非活动期和活动期血清HBcrAg、HBsAg和HBV DNA的中位值(四分位距)分别为5.502(5.201~5.668)log10 kU/ml和4.810(3.789~5.459)log10 kU/ml,4.735(4.489~4.978)log10 IU/ml和3.945(3.428~4.573)log10 IU/ml,7.699(7.655~7.699)log10 IU/ml和7.407(6.240~7.699)log10 IU/ml;血清HBcrAg、HBsAg和HBV DNA预测活动期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38(0.683~0.787)、0.812(0.762~0.855)和0.717(0.662~0.768)。HBeAg阴性患者,非活动期和活动期血清HBcrAg、HBsAg和HBV DNA的中位值(四分位距)分别为0.000(0.000~0.394)log10kU/ml和2.163(1.045~2.879)log10 kU/ml,3.098(1.993~3.612)log10 IU/ml和3.221(2.821~3.655)log10 IU/ml,2.699(2.699~3.3178)log10 IU/ml和5.535(4.326~6.253)log10 IU/ml;血清HBcrAg、HBsAg和HBV DNA预测活动期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87(0.834~0.927)、0.581(0.509~0.650)和0.978(0.946~0.993)。结论血清HBcrAg、HBsAg和HBV DNA在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HBV感染活动期分别表现为进行性差异化下降和上升;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血清HBcrAg对活动期的预测效能均介于血清HBsAg和HBV DNA之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和基于四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及其构件预测抗病毒治疗期间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病理学回归的性能。方法 75例初次病理学评估为肝硬化,在中位时间30月的抗病毒治疗后,再次接受病理学评估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入选本研究。肝脏病理学评估参照Scheuer标准。病理学分级≤G2和分期≤S3分别定义为显著坏死炎症回归和显著纤维化回归,病理学分级≤G1和分期≤S1分别定义为广泛坏死炎症回归和广泛纤维化回归。APRI、GPR和FIB-4及其构件预测肝硬化肝脏病理学回归的性能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 APRI、GPR、FIB-4及其共享构件血小板(PLT)预测显著坏死炎症回归和广泛纤维化回归ROC曲线下面积与对角参考线下面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PRI、GPR、FIB-4和PLT预测广泛坏死炎症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37、0.781和0.761,预测显著纤维化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728、0.786和0.741;APRI、GPR、FIB-4和PLT预测广泛坏死炎症回归和显著纤维化回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大于对角参考线下面积(P均≤0.01)。以APRI≤0.750、GPR≤0.500、FIB-4≤2.000、和PLT138×10~9/L为标准,APRI、GPR、FIB-4和PLT预测广泛坏死炎症回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1%和57.14%、85.25%和64.29%、80.33%和57.14%和67.21%和78.57%,预测显著纤维化回归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1%和57.14%、83.61%和57.14%、80.33%和57.14%和65.57%和71.43%。结论 APRI、GPR、FIB-4和PLT对抗病毒治疗期间乙型肝炎肝硬化广泛坏死炎症回归和显著纤维化回归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