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通心络治疗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其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其能否降低脑梗死复发.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0.78g)3次/d,疗程均为6月.两组每3月后复查色多普勒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及斑块数目体积等各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在软斑块消退、软斑转为硬斑、软斑体积数目减少、无变化和恶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6个月后至1年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通心络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和降低脑血管疾病事件复发.  相似文献   
2.
何首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何首乌对血管性痴呆 (V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40例轻中度VD患者 ,简易智能量表 (MMSE)评分在 10~ 2 4分之间 ,进行为期 12周的何首乌治疗自身对照研究。疗效评价采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Blessed -Roth痴呆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在入组时及治疗结束后评定。结果 MMSE、ADL、Blessed -Roth和SI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 (P <0 0 5 ) ;GI和EI评分均大于 1。何首乌对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无影响 ,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何首乌可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情感、人格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使用双微导丝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探讨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66例经DSA或CTA颈部血管超声证实椎动脉开口处狭窄并符合支架植入指征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植入,观察使用双微导丝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66例患者椎动脉开口狭窄使用双微导丝技术后,支架植入成功率达100%,支架覆盖狭窄部位准确。支架到位困难、支架移位、血管痉挛及术中斑块脱落等并发症大幅度减少,在1、3、6个月随访时按Malek评分,52例评定分为1分,14例评定分为2分。结论采用双微导丝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脑出血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在不同时间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在不同时间予TCD测定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于治疗前后观察头部CT进行血肿及脑水肿体积对比;对实验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生存率及恢复良好率提高(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组脑水肿高峰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组Vm于7、14d检测均低于非亚低温治疗组,PI指数高于非亚低温组(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局部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卒中单元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卒中单元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6例,随机进入卒中单元(n=53)和普通病房(n=53),治疗前后定期进行神经功能(NIHSS)、生活能力(B I)、社会功能(OHS)评分,观察住院期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治疗措施,出院时由患者或亲属填写满意度(VAS)评分。结果与普通病房比较,卒中单元显著改善NIHSS、B I、OHS评分,降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满意度明显提高。卒中单元组早期康复比例、康复强度高于普通病房。人均住院费用和日平均住院费用卒中单元显著高于普通病房,但费用效益分析表明,卒中单元优于普通病房。结论卒中单元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龙先瑜  马骏  蒋惟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176-1178
目的 :探讨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观察护理的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335例全脑血管造影的病例 ,其中颅内动脉瘤 18例 ,颅内动静脉畸形 32例 ,脑梗塞 2 4例 ,脑膜瘤 2 8例 ,其余为正常者。全部病例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 (左 )股动脉。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为 162例、针尖斜面向右或左 173例。结果 :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术后发生局部血肿 6例、针尖斜面向右或左无一例发生局部血肿 ,2例导管鞘穿过血管后壁置于血管外 ,2例在椎动脉造影时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2例导管打折 ,1例造影管误入肾动脉。结论 :穿刺时穿刺针斜面向右或左对血管壁损伤小 ,可明显降低穿刺点血肿的发生。输送导管的全过程必须在透视下完成。术后压迫止血强调点和力的协调 ,只要压迫止血规范无需再加压包扎。用Mani管时不但要在电视监视下送管且应在交换导丝的支撑下送管 ,方可杜绝Mani管在血管内打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院自1988年至1990年对26例晚期肺癌病人进行了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收到了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22例,女4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7岁。鳞癌18例,腺癌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肺癌未分类6例。按全国肺癌协作会议分期标准,Ⅱ期8例,Ⅲ期10例,Ⅳ期8例。1.2 方法.灌注治疗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将眼镜蛇(COBRA)-C_2或C_3导管尖端送至主动脉第5~6胸椎水平或左主支气管附近,指向病侧壁或前、后壁上下移动。一旦导管尖端插入支气管动脉内,手推60%泛影葡胺3~5ml,认定是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2岁,因吐词不清1周于2009年2月14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吐词不清.自觉说话费力,无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无晕厥,无肢体抽搐、麻木、活动障碍,无吞咽困难,无大小便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与CT征象特征。方法分析20例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具有特点的CT征象。结果 20例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瘫痪19例(95%),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18例(90%),有意识障碍17例(85%)。CT征象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5例(25例),豆状核境界模糊2例(10%),岛皮质境界不清1例(5%),早期低密度改变2例(10%),脑沟变浅或消失4例(20%),梗死区点状出血1例(5%)。结论超早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突出,多具有CT征象。  相似文献   
10.
卡托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5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FC(纽约心脏协会分级)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予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26例,予卡托普利及缬沙坦治疗。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均有改善;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提高(P<0.01),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缩短(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且副作用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