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葛根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以及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造模组24只(其中造模组分缺血再灌注组12只及葛根素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于脑缺血2h再灌注24h时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磷酸化的JAK2(P-JAK2)、STAT3(P-STAT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组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梗死体积增大,凋亡细胞数增多,P-JAK2和P-STAT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葛根素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梗死体积与凋亡阳性细胞数均见明显减少,P-JAK2及P-STAT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是葛根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1岁,湖南省株洲市人,农民,于2013年10月13日因吐词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5h入院。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3级,极高危),2006年有脑出血(左侧基底节区)病史,遗留右侧肢体麻木。入院时查体:BP167/112mmHg(1mmHg-0.133kPa),神志嗜睡,吐词不清,部分性运动性失语伴部分性感觉性失语,右侧鼻唇沟浅,右侧口角低,伸舌不合作,右侧上肢肌力0级,右侧下肢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张力低,右侧肢体浅感觉减弱,右侧上肢腱反射减弱,右侧病理征阳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剖析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阐述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最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晓松 《吉林医学》2022,(9):2501-2504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CAD)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SCAD患者66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血流学指标、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指标、血流学指标、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血流学指标、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CAD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使患者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心功能与血流学出现好转,使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对整体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脑出血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在不同时间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在不同时间予TCD测定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于治疗前后观察头部CT进行血肿及脑水肿体积对比;对实验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生存率及恢复良好率提高(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组脑水肿高峰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组Vm于7、14d检测均低于非亚低温治疗组,PI指数高于非亚低温组(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局部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通心络治疗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其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及其能否降低脑梗死复发.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0.78g)3次/d,疗程均为6月.两组每3月后复查色多普勒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及斑块数目体积等各危险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在软斑块消退、软斑转为硬斑、软斑体积数目减少、无变化和恶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6个月后至1年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通心络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和降低脑血管疾病事件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展筋活血方配合塔形垫自然牵引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塔形垫自然牵引法,观察组给予展筋活血方配合塔形垫自然牵引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止痛药评分、骨密度(BMD)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68.o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止痛药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BMD及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展筋活血方配合塔形垫自然牵引法有助于缓解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增强运动功能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PI3-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红景天苷低、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相关指标检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苏木素-伊红( 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PI3-K、p-AKT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高、低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脑梗死体积及凋亡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I3-K、p-AKT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红景天苷低剂量组相比较,红景天苷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脑梗死体积及凋亡阳性细胞数均减少,PI3-K、p-AKT阳性细胞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红景天苷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HP彩色超声诊断仪对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侧组和非脑梗死侧组斑块发生情况,并将患者的病史、个人史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脑梗死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数较非脑梗死侧组多,且软斑比率较非脑梗死侧组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系,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脑出血短期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提供决策分析。方法:确诊脑出血患者共252例,填写病例资料调查表,应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GCS评分及血钾含量越低、血糖值及平均动脉压越高、非叶性出血及既往存在脑出血、吸烟及冠心病史时,患者30 d的Glasgow-Pittsberg评分则越低。结论:入院时的GCS评分、平均动脉压、血糖及血钾水平,既往脑出血、吸烟、冠心病史,出血部位可能为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