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的"三甲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条款共48项,病案信息方面就占据2项[1]。病案信息资料处理及相关病案管理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病历保存,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病案归档、疾病编码、数据处理等对科研、教学、医疗保险核算、医疗纠纷处理、司法鉴定等起到了巨大作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1病案信息管理工作重要性逐步显现病案资料是病情发展变化和医疗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卫生统计、保险理赔、伤残鉴定、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2.
3.
酶消化热裂解法处理血清样本进行RT-PCR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相对简便和不易污染的直接热变性处理血清样本进行RT-PCR检测的敏感性和重复性不理想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改良。方法对比分析直接热变性上清液中的pH值和蛋白抑制因子对RT-PCR体系的pH值和PCR扩增效果的影响。评价改良方法的性能。结果10份正常血清直接热变性上清的pH值平均为8.96±1.34。与RT-PCRⅠ液和改良RT-PCRⅠ液混合后的pH值分别为8.55±0.53和8.32±0.07。直接热变性上清液对PCR的抑制作用这100-1000倍。这种抑制作用可被加入300μg/mL蛋白酶K消化而完全消除。消化热变性法的敏感性和重复性与传统的抽提法接近,且不易污染。结论pH值波动和蛋白性抑制因子的存在是直接热变性法重复性和敏感性差的重要原因。消化热变性法不仅敏感性高,重复性能与抽提法相媲美,而且简便性和防污染能力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4.
顾琳 《婚育与健康》2010,(6Z):62-62
<正>老公是个很上进的公务员,在单位的科级干部中是提拔最快的。他平时做什么事都喜欢争强好胜,这使得他总有出人头地的冲劲,算是好的方面吧;但这种性格也让他老有些别人不会有的苦恼,比如每到夜深人静时他就会睡不着,问他,尽是因为单位里的一些烦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并鉴定北京市输入性D9基因型麻疹毒株。方法使用Vero/SLAM细胞,对可疑麻疹输入性病例的咽拭子和尿液标本进行麻疹毒株的分离培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及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该病毒分离株BJCY13026-2和世界卫生组织D9基因型代表株Victoria.AUS(维多利亚.澳大利亚)12.99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同属一个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5.8%,氨基酸同源性为96%;和其他23个基因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8.1%~95.6%和90.7%~96.7%。和中国大陆目前所使用的麻疹疫苗株沪191相比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1%和90.0%;和中国目前流行的麻疹病毒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H1a基因型代表株相比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4%和91.3%。结论该输入性病例的病毒分离株为麻疹病毒D9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糖基化抑制剂衣霉素抑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分泌的机制,为今后探索直接抑制HBeAg分泌的高效抗HBV方法提供基础。方法观察衣霉素在HepG2.2.15细胞模型上对HBeAg分泌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比较研究衣霉素对胞质和包含内质网的非胞质中的HBeAg前体的影响。结果在HepG2.2.15细胞上,衣霉素显著减少HBeAg在培养上清中的含量,并诱导代表内质网应激的拼接xbp-1 mRNA形成。衣霉素在不显著影响胞质中HBeAg前体和β-肌动蛋白的情况下显著减少非胞质中这些蛋白的水平。结论衣霉素抑制HBeAg分泌不是糖基化抑制的直接结果,而是诱导内质网应激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多种体外培养方法的效果,确定乙型肝炎患者MSCs的最佳体外培养方案;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比较2种接种方案和5种不同成分培养液的乙型肝炎患者MSCs体外培养成功率。比较5种不同成分培养液和4种换液方案的乙型肝炎患者MSCs生长曲线。进行乙型肝炎患者MSCs的形态观察和表面分子鉴定,传代培养以初步了解其生长特性。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接种法的体外培养成功率(88%)高于全骨髓接种法(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种培养液的体外培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患者自体血清培养液的培养成功率最高(100%),3种FBS培养液的培养成功率次之,健康成人血清培养液的最低(56%)。患者自体血清培养液的MSCs生长曲线最高,健康成人血清培养液的生长曲线最低,3种FBS培养液的MSCs生长曲线集中位于上述两者之间。以2d或者3d一次全量换液的MSCs生长曲线较高。乙型肝炎患者MSCs与正常人MSCs形态相同,表面分子表达一致,生长特性近似。结论乙型肝炎患者MSCs的体外培养方案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后,自体血清培养液进行培养,2~3d全量换液为佳,可以较快获得纯度较高的MSCs。乙型肝炎患者MSCs的生物学特性和正常人的近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LAM)CD150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应答者体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曾行乙肝疫苗接种、HBV标志物检测均阴性的202例患者进行标准程序再免疫,再接种后第7~12个月检测抗-HBs效价.根据抗-HBs效价判定无应答者18例(男11例,女7例);选取应答者18例(男9例,女9例)作为对照.采集无应答者与应答者静脉血18 m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膜表面分子CD150.采用SAS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以及Spearman 秩相关检验.结果 乙肝疫苗免疫后,在特异性刺激剂rHBsAg作用下,PBMC中CD150的表达无应答者为(39.20±10.66)%,高于应答者的(23.73±1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47,P<0.05);CD3+CD4+细胞中CD150的表达无应答者为(49.64±11.94)%.亦高于应答者的(37.73±1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75,P>0.05).在非特异性刺激剂植物血凝素(PHA)作用下,PBMC中CD150的表达在无应答者为(39.21±7.37)%,高于应答者的(23.18±1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35,P<0.05).在特异性刺激剂rHBsAg作用下,CD150在PBMC及CD3+CD4+细胞中与抗体效价呈负相关(r=-0.726,P<0.05).结论 CD150可能在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无应答者中发挥一定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signa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 (SLAM)CD150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isolated from adult non-responders to recombined yeast gene hepatitis B vaccine.Methods A total of 202 cases were recruited.All these subjects had been immunized with recombined yeast gene hepatitis B vaccine for more than one standard scheme in two years(from Sep 2007 to Dec 2009)and remained negative for hepatitis B markers(HBsAg,anti-HBs,HBeAg,anti-HBe and anti-HBc).After recruitment,all 202 subjects received another standard scheme(0,1 and 6 month)revaccination.Th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7 months later after the first injection of revaccination to detect anti-HBs titer.The PBMCs were isolated from 18 adult non-responders(anti-HBs titer<10 mIU/mL)and 18 adult responders(antiHBs titer≥100 mIU/mL).CD150 expression on cell surface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SAS package was used for t test and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 After rHBsAg stimulation,the percentage of PBMCs expressed CD15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on-responders (39.20%±10.66%)than responders(23.73%±12.41%)(t=2.1947,P<0.05).The same trend was also observed in rHBsAg stimulated C133+CD4+T cells,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49.64%±11.94%vs 37.73%±11.02%)(t=1. 7175,P>0.05).After phytohaemagglutinin (PHA)stimulation,the percentage of CD150-positive PBMC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on-responders (39.21%±7.37%)than responders(23.18%±12.68%)(t=2.2835,P<0.05).CD150 expressions in both PBMCs and CD3+CD4+T cell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ti-HBs titer after rHBsAg stimulation (r=-0.726,P<0.05).Conclusion Activation of CD150 may contribute to the non-response to hepatitis B vaccine.  相似文献   
9.
部分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表现为单项抗-HBc阳性.过去认为这是HBsAg向抗-HBs转化的"窗口期",约经3mo~6mo后出现抗-HBs.近来研究发现部分单项抗-HBc阳性患者可持续超过6mo,甚至再次出现H-BsAg阳性[1-5].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PCR等敏感的检测手段,一部分患者中尚能检出HBV DNA,HBsAg等HBV复制的血清标志[6-19].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HBV DNA检出与单项抗-HBc阳性持续存在或转变为HBsAg间的关系,以及HBV DNA及HBsAg对单项抗-HBc阳性患者预后是否具有预测作用.因而,我们进一步探讨单项抗-HBc患者HBVDNA检出情况以及与其转归的关系,找到早期预示预后不良指标,以便对预后不良患者及时进行相应治疗,从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自限感染和慢性感染与粘病毒抵抗基因-1(MxA)启动子的-88位点G/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抗-HBs和抗-HBc阳性的HBV自限感染者和340例慢性感染者的外周全血,提出基因组DNA;采用竞争分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为基础的方法进行MxA-88G/T基因分型;采用单因素Odds ratio和x^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xA-88G/G基因型(低表达型)检出率为50.2%(221/440),T/T基因型(高表达型)检出率为5.5%(24/440),G/T杂合型检出率为44.3%(195/440)。与慢性感染患者相比,自限感染患者携带较低的G/G基因型(41.0%与52.9%,P〈0.05)、G等位基因(62.5%与75.3%,P〈0.01)和较高的T/T基因型(16.0%与2.4%,P〈0.01)、T等位基因(37.5%与24.7%,P〈0.01),而两者之间的G/T杂合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xA-88G/T基因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HBV感染的自然转归,有望成为临床上HBV感染转归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