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建勋  程虹 《中国药事》2018,32(2):250-255
目的:评价PDCA循环法在改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环节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专项整治,并对整治活动前后(2012~2016年)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过PDCA循环干预,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了显著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3.37%降至38.6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68.43降至29.02,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由21.59%和57.34%分别上升至88.42%和99.07%,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84.5%降至28.6%。结论:PDCA循环法用于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可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建立以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人血浆中霉酚酸浓度的方法。 方法: 霉酚酸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后取20 μl直接进样,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 0.2 mol·L-1磷酸氢二钾缓冲溶液(pH=9.0)(18∶2∶80),柱温25℃,流速为1.0 ml·min-1,激发波长(Ex)为342 nm,发射波长(Em)为425 nm。结果:血浆内源性杂质和合并用药对测定无干扰,霉酚酸检测浓度在0.25~50.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定量下限为0.25 mg·L-1;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9.12%,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3.27%;日内RSD小于2%,日间RSD小于6%。10例肾移植患者服用霉酚酸酯的剂量为0.5~1.75 g·d-1,血浆中霉酚酸浓度范围为0.43~21.58 mg·L-1。结论: 本法快速、灵敏、准确、方便,可用于体内霉酚酸血药浓度分析及常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吗替麦考酚酯(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为规避MMF相关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将236例肾移植患者按不良反应类型分为骨髓抑制组、胃肠道反应组、感染组和未发生不良反应的对照组,记录患者的移植时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是否尸肾、体重指数(BMI)、移植时间、透析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肝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服药3,6,12,24,36月时MMF的剂量及谷浓度,肝肾功能、空腹血糖(FPG)、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不良反应组与对照组患者BMI值、用药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越低,用药时间越长,其相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越大。骨髓毒性组患者的透析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毒性组患者3,6月时血药谷浓度(C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时间(OR=4.016,95%CI:1.035~10.517,P<0.05)是MMF骨髓抑制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3月的MMF C0(OR=1.104,95%CI:1.001~3.218,P<0.05)是骨髓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服用MMF的用药时间与术后3月时的MMF血药谷浓度是肾移植术后MMF相关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用药时间越长,术后3月时的MMF血药谷浓度越高,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黄连素(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是否影响P糖蛋白(P-glycolprotein,P-gp)底物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 123)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方法: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以P-gp抑制药维拉帕米为阳性对照.不同组别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BBR或维拉帕米(4 mg · kg-1)连续灌胃10 d后,单次灌胃Rh123(5 mg·kg-1),自尾静脉采血,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Rh123的浓度,研究Rh123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结果:建立的大鼠血浆中Rh123的HPLC检测方法完全符合Rh123大鼠血浆样本分析测试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大鼠给予不同药物后各组Rh 123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μg·h·L-1)分别为:阴性对照组(48.36±6.4)、BBR 50 mg·kg-1组(59.58±13.37)、BBR 100 mg·kg-1组(77.51±6.84)、BBR 200 mg·kg-1组(95.49±15.99)、维拉帕米4 mg·kg-1组(93.01±13.07);Cmax(μg·L-1)分别为:阴性对照组(4.41±0.45)、BBR50mg· kg 1组(10.18±5.59)、BBR 100 mg·kg-1组(11.78±3.19)、BBR 200 mg·kg-1组(16.25±8.65)、维拉帕米4 mg·kg-1组(11.39±2.76).BBR 100,200 mg·kg-和维拉帕米4 mg·kg-1均能够显著升高Rh 123的AUC(0-t) (P <0.01);BBR 50,100,200 mg·kg-1和维拉帕米4 mg·kg-1均能够显著升高Rh 123的Cmax(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连素可以显著抑制Rh123的代谢,该抑制作用很有可能与BBR抑制了P-gp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肝移植受者UGT1A8*2(G173C227)基因多态性是否与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有关。方法:将105例患者按不良反应类型分为骨髓抑制组、胃肠道反应组、感染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质量、BMI值、移植年月等临床资料以及患者移植术后3,6,12,24月时的MMF口服日剂量、浓度、血糖、血常规、血脂及肝功能,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2000)测定肝移植受者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血药浓度;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05例患者UGT1A8*2(G173C227)位点的多态性。结果:105例入组患者中,16例骨髓抑制,7例胃肠道反应,11例感染;UGT1A8*2(G173C227)基因突变频率为58.57%,骨髓毒性组GG基因型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时GG基因型组的谷浓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UGT1A8*2(G173C227)GG基因型是肝移植术后发生MMF所致骨髓抑制毒性的危险因素。结论:UGT1A8*2(G173C227)位点的多态性与肝移植术后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有关,GG基因型患者更容易发生骨髓抑制毒性。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究肾移植受者ABCC2 1249G>A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吗替麦考酚酯(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有关。方法:对236例患者按不良反应类型分为骨髓抑制组、胃肠道反应组、感染组和对照组,并对患者的肾源、年龄、性别、身高、质量、BMI值、透析时间、移植年月等临床资料以及患者移植术后3,6,12,24,36个月时的MMF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高效液相 荧光检测器法测定肾移植受者的霉酚酸(MPA)血药浓度;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236例患者的ABCC2 1249G>A位点多态性。结果:36例骨髓抑制,15例胃肠道反应,26例感染。ABCC2 1249G>A基因突变频率为12.08%,术后12月时GG基因型组的谷浓度显著高于GA基因型组(P<0.05),GG基因型组与GA基因型组在BMI值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用药时间、术后3月的MMF谷浓度是肾移植术后发生MMF所致骨髓抑制毒性的危险因素。结论:ABCC2 1249G>A位点的多态性与肾移植术后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16基因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份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和10份子宫肌瘤组织标本的核酸进行扩增。结果:25%的子宫内膜癌标本(5/20)有P16基因纯合子缺失,而子宫肌瘤组织中无P16基因纯合子缺失。结论:P16基因缺失与子宫内膜癌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分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武汉雷神山医院药品供应保障的实践与经验,为医疗机构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从药房区域划分、药品供应与调剂、药品保管、消毒制剂管理,人员培训以及特殊管理药品信息化调剂等方面总结雷神山医院药学部门在COVID-19疫情下的药品供应保障情况。结果:根据防控要求对药库进行区域划分,不同区域执行有区别的消毒管理;对上岗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截止雷神山医院闭院,药学部门"0"感染;保障药品持续供应,并做好药品的保管工作,根据病区药物治疗情况积极调整药品供应目录,满足病区用药需求;提供消毒制剂的供应,并指导使用和储存;创新特殊管理药品无纸化调剂方式,减少人员接触。结论:雷神山医院药品供应保障工作是专业性极强、涉及范围极广的复杂性工作,雷神山医院药学部门在做好自身防控的情况下积极调整、创造、创新,制定出了一系列适合疫情防控的药品供应保障策略,并充分发挥药学人员的职责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战。  相似文献   
9.
免疫抑制药对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是卓有成效的,但是不同患者的临床用药有着很大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差异。遗传变异对人与人之间药物处置、药效以及毒性差异的影响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系统地地概述了现阶段已用于临床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免疫抑制剂与人体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包括与免疫抑制药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相关的酶的基因多态性、供体基因多态性、药物作用靶位基因多态性。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探究肾移植受者ABCC2-24C/T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吗替麦考酚酯(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有关。方法: 将236例肾移植患者按不良反应类型分为骨髓抑制组、胃肠道反应组、感染组和未发生不良反应的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 荧光检测器法测定患者的霉酚酸(MPA)血浆药物浓度,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检测患者ABCC2-24C/T位点多态性,并将PCR产物送测序公司直接测序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将患者基因型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体质指数(BMI)、透析时间、是否尸肾以及移植术后3,6,12,24,36个月时的MMF剂量、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36例骨髓抑制,15例胃肠道反应,26例感染,124例为未发生不良反应,ABCC2-24C/T基因突变频率为21.34%,野生纯合子为58.05%,杂合子为37.71%,突变纯合子为4.24%,骨髓毒性组CC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基因型组与CC基因型组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不良反应组与对照组在BMI值和用药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毒性组在透析时间上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各基因型MMF谷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ABCC2-24CC基因型、用药时间、术后3月的MMF谷浓度是肾移植术后发生MMF所致骨髓抑制毒性的危险因素。结论:ABCC2-24C/T位点的多态性与肾移植术后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有关,携带ABCC2-24CC基因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MMF所致骨髓抑制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