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蛋白在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 颈内动脉灌注缓激肽后,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 Western blot法测定肿瘤组织ATP敏感性钾通道蛋白的功能亚基Kir6.2的分布和表达的变化.结果 脑胶质瘤大鼠经颈内动脉灌注缓激肽后,其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的 Kir6.2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增多, 且以灌注后10 min 增加最为显著. 结论 ATP敏感性钾通道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缓激肽(BK)开放血肿瘤屏障(BTB)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缓激肽处理C6细胞和胶质瘤大鼠后,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培养液和脑胶质瘤组织内TNF-α浓度。利用伊文思蓝连续监测缓激肽/TNF-α处理后的C6恶性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同时电镜观察血肿瘤屏障的病理学改变。结果:缓激肽可增加C6细胞培养液和胶质瘤大鼠肿瘤组织内的TNF-α含量,且两者均于给予缓激肽后15min时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NF-α与缓激肽单独作用于C6动物后,均可引起胶质瘤大鼠的血肿瘤屏障紧密连接开放及通透性增加。且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肿瘤模型动物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与C6细胞培养液中TNF-α含量相一致。结论:缓激肽开放血肿瘤屏障过程中,可能是通过某种机制引起肿瘤组织内TNF-α增加,增加的TNF-α进而引起了血肿瘤屏障的开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钙激活性钾通道(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KCa)在缓激肽(bradykininBK)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bloodbraintumorbarrier,BTB)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颈内动脉分别灌注BK、KCa通道激动剂NS1619以及灌注BK后再灌注KCa通道阻断剂IBTX,取肿瘤标本电镜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颈内动脉灌注BK后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肿瘤组织KCa通道蛋白的分布和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经颈内动脉分别灌注BK和NS1619后,肿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吞饮小泡增加,依次灌注BK和IBTX后,未观察到肿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吞饮小泡增加;脑胶质瘤大鼠模型经颈内动脉灌注BK后,其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的KCa通道蛋白增加,且灌注后10min增加最为显著。结论:KCa通道蛋白的表达增多可能是BK选择性开放BTB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缓激肽(bradykinin,BK)诱发胶质瘤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血瘤屏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分别用缓激肽和生理盐水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后,放射免疫法检测0、5、10、15、30和60 min时培养液内TNF-α的浓度。用原代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和C6细胞共培养构建血瘤屏障模型。将缓激肽处理C6细胞不同时间点的条件培养液(C6CM)作用于屏障模型后,动态观察屏障的通透性及跨内皮阻抗(TER)的改变,并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RT-PCR法检测屏障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的变化。  结果  缓激肽作用于C6细胞后,培养液内TNF-α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5),而神经胶质细胞无明显变化。C6CM作用于血瘤屏障模型后,血瘤屏障通透性增加,跨内皮阻抗减小,而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和核因子-κB的转录水平降低,直至30min后NF-κB转录水平逐渐增强。  结论  缓激肽诱发了胶质瘤细胞释放TNF-α,释放的TNF-α可通过NF-κB影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而影响血瘤屏障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缓激肽(BK)诱发胶质瘤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血瘤屏障的影响机制。方法缓激肽作用于C6细胞后,应用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培养液内TNF-α的含量;构建体外血瘤屏障模型,观察BK作用于C6细胞后的条件培养液(C6CM)对屏障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内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mRNA的转录水平(RT-PCR技术)、NF-κ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血瘤屏障通透性(伊文思蓝法)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6CM对体外血瘤屏障模型上occluding表达的影响。结果缓激肽作用于C6细胞后,培养液内TNF-α的含量增加,于120 min时达高峰后减少。C6CM作用于体外血瘤屏障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MAPK mRNA转录水平及NF-κB含量减少,且均于第120 min时达最低水平后开始增加。与此同时,体外血瘤屏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g的表达水平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缓激肽可诱发C6细胞释放TNF-α,释放的TNF-α可能是通过减少BMEC的MAPK mR-NA转录水平和NF-κB的含量而导致血瘤屏障上occluding的表达减少,进而引起血瘤屏障开放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缓激肽(BK)开放血脑屏障(BBB)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缓激肽处理C6细胞后,动态观察培养液中IL-1β含量(放射免疫法)、C6细胞内热休克因子1(HSF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及IL-1β的mRNA水平(RT-PCR法)。利用伊文思蓝检测C6恶性胶质瘤大鼠经颈内动脉给予IL-1β及缓激肽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缓激肽作用于C6细胞后,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明显增加,于120 min含量最多,其后开始减少。C6细胞内HSF1的表达及IL-1β的mRNA水平也在给予缓激肽后明显增加,并分别于干预后的30 min和60 min达高峰后逐渐减少。缓激肽与IL-1β单独作用于C6动物后均可引起胶质瘤大鼠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且IL-1β对肿瘤模型动物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与C6细胞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相一致。结论 IL-1β可能介导了缓激肽开放血脑屏障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由于缓激肽诱导C6细胞内HSF1的表达增加,增加的HSF1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释放IL-1β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差异表达对rhTNF开放血肿瘤屏障的影响。方法建立TNFR1/TNFR2高表达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并与C6胶质瘤细胞一起通过Transwell小室构建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TNFR的表达水平。荧光分析法测定给予rhTNF后的血肿瘤屏障通透性变化。结果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TNFR1高表达时,rhTNF开放血肿瘤屏障的程度最大。而TNFR2高表达时,血肿瘤屏障开放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rhTNF可能是通过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TNFR1结合而引起血肿瘤屏障开放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VEGF基因转染对VEGF诱导后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组织工程血管构建提供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VEGF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后,再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CDI/VEGF121转染分化后的血管内皮细胞,通过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能力.结果 诱导培养2周后兔骨髓基质细胞转化为血管内皮细胞,VE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后表达VEGF蛋白,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凋亡能力下降.结论 转染VEGF是促进VEGF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有效途径,可望为组织工程血管构建提供血管内皮细胞衬层,为人工血管内皮化开辟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钙激活性钾通道(Kct)在缓激肽(bradykinin,BK)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blood—brain tumor bamier,BTB)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脑胶质瘤大鼠模型,颈内动脉灌注BK后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肿瘤组织Kca通道蛋白的分布和含量的变化,以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胶质瘤大鼠模型经颈内动脉灌注BK后,其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的Kca通道蛋白增加,且以灌注后10min增加最为显著。结论 Kca通道的表达增多是BK选择性开放BTB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脊髓压迫损伤后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压迫损伤后COX-2mRNA和蛋白在脊髓组织内表达的时间特征,以及COX-2的空间分布特点。方法以压迫装置致脊髓损伤后,在伤后不同时间点(30min、3h、6h、24h、72h、1w)分别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OX-2mRNA和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COX-2mRNA和蛋白伤后30min表达开始增加,于伤后6h达到峰值,伤后1w表达接近基础水平。免疫组化提示,COX-2蛋白在假手术组表达仅见于脊髓血管内皮细胞,伤后COX-2蛋白表达见于损伤区附近脊髓灰质内的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心部位COX-2免疫阳性细胞少见。结论脊髓压迫损伤早期可快速诱导COX-2基因的表达上调和蛋白的合成,伤后COX-2蛋白分布发生变化,主要位于脊髓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