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10月组建PICC置管维护小组,并对全院PICC置管维护实施规范化管理。将实施PICC置管维护规范化管理前一年的住院PICC置管患者86例为对照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后一年102例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患者资料的完整率。结果观察组的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资料完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技术水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置管及留置期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B型脑钠肽(B-type.natriurefiepeptide BNP)是一类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心脏激素,主要由心室分泌,通过抑制RASS 和交感神经系统起利尿、扩管、降低血压、提高免疫力及神经调节等各方面均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主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ABP)与单导丝保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的边支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冠脉分叉病变病人316例,对其光盘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PCI术式的不同分为主动球囊边支保护组(ABP组)和单导丝保护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接受PCI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成功率、手术即刻边支血流情况、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 h心肌酶谱水平,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术后12个月通过冠脉造影随访,比较两组病人分支情况。结果主支支架置入后边支血管闭塞,单导丝保护组12例(7.8%),ABP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中期疗效比较,ABP组的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导丝保护组(P0.05)。结论 ABP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优于单导丝保护技术,且手术安全性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食管、气管插管全麻诱导在饱食病人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7月至2003年7月,我们对22例饱食病人使用改制的带囊气管导管(以下称食管导管)盲探下插入食管,气囊充气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麻醉。防止了胃内容物的返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估子母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使用子母导管行血栓抽吸65例患者作为子母导管组,未行血栓抽吸常规球囊预扩张后植入支架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基础临床特征、置入支架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术后ST段下降率以及血栓抽吸后需球囊预扩张的比例。结果:子母导管组2例发生无复流,发生率3.1%;对照组8例发生无复流,发生率14.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子母导管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和血栓抽吸后需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的比例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子母导管行血栓抽吸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新鲜血栓,可以明显降低支架置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减少预扩张球囊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在近20年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技术发生了急剧变化,患者术后寿命更长,且生命质量得到了提高。新的治疗方法的引进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发展。这个由皮肤穿刺的心血管介入技术已经从过去人们所认为的不可能的临床试验发展成为一个可以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近代医学、科技和工业的高度发展和结合,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相关因素、预后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6年8月102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中6例ST病人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情况、预后及预防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1028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6例病人发生ST(0.6%),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其中急性ST2例,亚急性ST4例。6例ST中5例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6根靶血管5根为前降支。6处靶病变均为近段病变,共置入7枚支架(4枚裸支架,3枚药物支架),其中2枚长支架,2枚小直径支架。6例ST病人4例发生急性或再次心肌梗死,同时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1例死亡。结论ST发生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前降支病变、近段病变及置入长支架、小直径支架等因素有关。ST病人预后差。对于高危病人宜加强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及术中使用高压球囊后扩张等措施防治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继发脑室内出血行中心静脉导管腰部蛛网膜下腔置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3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腰部蛛网膜下腔置入持续引流治疗,其中血性脑脊液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果20例治愈出院,3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结论腰部蛛网膜下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继发脑室内出血,效果良好,并发症及副损伤少,技术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