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肢隐匿性骨折的MRI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四肢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查方法,提高其检出率。方法前瞻性地对362例夕临后常规x线片阴性而高度怀疑四肢隐匿性骨折患,在伤后2小时一7天行四肢关节MRI检查。结果92例患120处显示隐匿性骨折,检出率25%。结论四肢关节MRI可引导诊断相关隐匿性骨折,减少误诊、漏诊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放散状体外冲击波组(A组)和局封组(B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A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B组(P<0.05)。与治疗后1周相比,A组治疗后3个月时的VAS评分降低(P<0.05),而B组VAS 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临床有效率高于B组(85.71% vs .57.14%)(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放散状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无需麻醉、非侵入性和疗效持久可靠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髌股关节CT测量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7个反映髌股关节排列关系参数的叠加法测量和单层法测量可信度.方法 15名前膝疼痛患者的30个膝关节,在屈膝0°和30°股肌松弛状态下,分别用CT图像叠加法和单层法测量髌股关节紊乱的7个参数,测量采用盲法重复,并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可重复性. 结果在屈膝0°和30°叠加测量法和单层测量法的外侧髌骨角(LPA)、髌骨倾斜角(PTA),以及叠加法的适合角(CA)、股骨滑车角(FTA)具有高可信度(ICC>0.9),单层法的CA在屈膝30°下可信度高(ICC>0.9).结论 CT图像叠加法测量LPA、PTA、CA、FTA有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动态磁共振检查膝关节伸屈过程中胫骨的旋转,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0名健康志愿者在0°-40°范围内屈曲和伸直膝关节时作横断面胫骨平台成像。将每次横断面成像重叠,测量胫骨内外旋转的角度。结果 通过测量显示,随着屈膝时胫骨向内旋转,伸直时胫骨外旋,胫骨内外旋转角度无显著性差别(P>0.05),未发现男女性别及左右膝关节旋转角度的差异。膝关节屈曲0°-24°以内与屈曲24°-40°胫骨旋转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 正常人的胫骨随着膝关节的伸屈具有旋转功能,认为主要是由韧带和关节囊结构及股骨髁的几何形状决定的;同时这种胫骨旋转又形成旋转回旋机制,使膝关节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进步、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形势下,适应于社会经济和人们发展的需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具有新内容、新任务,这就要求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完善观念、扩展服务、改革宣传方式、借助多方介体等来实现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番茄红素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番茄红素低剂量组(C组)、番茄红素高剂量组(D组).C组灌胃番茄红素5 mg/kg,D组灌胃番茄红素25 mg/kg,A组和B组灌胃等量色拉油,连续7d.采用止血带捆绑大鼠左后肢,建立缺血3h后,再灌注18 h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A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进行造模,但不予结扎.打开腹腔,取回肠末端肠段固定,并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保存.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的形态变化,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肠黏膜损伤明显加重,血清DAO和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SOD活性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肠黏膜损伤减轻(P<0.01),血清DAO和MDA含量降低(P<0.05);D组大鼠肠黏膜损伤减轻,DAO含量减少(P<0.01),血清SOD活性升高,血清MDA含量减少(P<0.05).与C组比较,D组血清DAO含量减少,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升高,肠黏膜损伤稍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番茄红素可通过抗氧化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检查价值。方法 膝关节疼痛患者2 1例(2 6膝) ,对膝关节屈曲0°、15°、30°髌股关节进行CT检查,对髌骨的位置作出定性评价。结果 在伸展状态下至屈膝30°股肌收缩导致髌骨出现移位和倾斜。最常见的异常是髌骨移外侧位伴倾斜。在屈膝30°股肌收缩时,在患膝组中10个未发现髌股关节异常排列的膝中,有3例出现外移和/或倾斜。余下7个未发现髌股关节异常排列的膝中,在屈膝15°股肌收缩时,发现有3个为潜在性髌骨位置异常。结论 屈膝0°~30°在股肌收缩状态下,髌股关节CT扫描是检出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放射状撕裂的检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5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半月板放射状撕裂107例(9.9%)患者的MRI资料,同时按住院号顺序采用等足巨抽样方法 ,抽取10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非放射状撕裂的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MR检查,观察裂隙征及裂隙行走征、半月板分离征、半月板消失征及小半月板征4种征象,与关节镜结果 比较.结果 (1)107例半月板放射状撕裂患者中,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外侧半月板体部(71例,66.4%)和前体交界部(25例,23.4%).(2)107例半月板放射状撕裂中,MRI诊断放射状撕裂102例.100例半月板非放射状撕裂的半月板损伤中,MRI诊断11例为放射状撕裂,MRI诊断半月板放射状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102/107)、89.0%(89/100)、90.3%(102/113)、94.7%(89/94).(3)裂隙征和半月板分离征出现频率最高,102例中分别出现59例(57.8%)和43例(42.2%),是诊断放射状撕裂最重要的MRI征象.结论 MRI诊断半月板放射状撕裂的准确率较高,是目前术前无创诊断的最佳方法 .  相似文献   
9.
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的动态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的动态分析,探讨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的形成原因.资料与方法 总共4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另一组为随即选取的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膝关节伸直位MR扫描,再令患者适当活动膝关节,然后膝关节维持在屈曲30°位进入磁体扫描.分别观察前后两次扫描半月板的形态变化,并测量半月板后缘的最大厚度.结果 20例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患者中,有9例在活动后半月板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变化,最大厚度明显降低,转变为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而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没有发生明显形态变化.两组病例在伸直位向屈曲位变化时半月板后缘的最大厚度的改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后角肥大型盘状半月板可能是板型或凹面镜型盘状半月板变形后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髌股关节异常排列和运动轨迹的动态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屈膝过程中健康者及有前膝痛病人的髌股关节的排列和运动轨迹。方法 24个有膝前区疼痛的病人(28膝)参加了本组研究,髌股关节在不同屈曲位置经磁共振成像。5个健康志愿者(10膝)作为对照。测量每一屈曲位置时髌骨运动轨迹及髌股排列情况。同时进行了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力性检查。结果 28个有症状的髌股关节中有13膝有髌骨外侧半脱位,8膝髌骨外侧倾斜,7膝正常。在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力性检查时,有髌骨外侧半脱位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加重。没有半脱位的15膝中有4膝出现了半脱位,5例髌骨倾斜,2例半脱位并倾斜。结论 屈膝前30°范围内的股四头肌收缩时的动态磁共振能提高髌股关节异常的检查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