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很多患者最先出现早搏,继而出现阵发性房颤,此时房颤可自行或者经过药物治疗而转复为正常的心律。但此病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将持续进展,发作频率将越来越高,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逐渐失去作用,最后甚至变成永久性房颤,终身不能摆脱。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病,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约为7.5%[1]。它不但使患者频繁心悸,而且心房的不规则颤动易产生左心房血栓,导致体循环栓塞、脑卒中等并发症,重者甚至引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危及生命。由于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对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心律失常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3.
1资料与方法 病史摘要:患者,女,66岁,因冠心病,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和高脂血症.心电图示:V5、V6 ST段水平压低0.5 mm,左心室高电压.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前壁及下壁心肌可逆性缺血.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74.0×109/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2.3秒,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0.97,凝血时间10秒,部分凝血活酶激活时间35.7秒,纤维蛋白原3.78 g/L,D二聚体0.10 mg/L.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方法学探讨李毅刚,胡大一,丁燕生,马长生,王乐信射频消融已广泛用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治疗。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同,其成功率、复发率和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不一。我们通过不同方法射频消融的对比,提出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174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13例(7.5%)具有多旁路(29条)。29条旁路中21条由基础电生理检查证实,8条在阻断其它旁路后显现。4例在双侧,9例在单侧消融。平均放电32±14次后将27条(93.1%)旁路阻断。多旁路与单旁路消融成功率相似(93.1%VS94.0%,P>0.05);但放电次数多(32±14VS14±11,P<0.05),消融时程长(3.6±0.8hVS2.1±0.9h,P<0.01);多旁路组复发率高(7.6%VS1.9%,P<0.01).本研究证实射频消融是根治多旁路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于心室颤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VT)、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VT患者、其他治疗不能满意奏效,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为此类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确实有效的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领域。近年来国内外ICD在缺血性心脏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及心力衰竭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同时存在一定的争议。  相似文献   
7.
伏钢  彭艳华  李毅刚  曾蕾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113-2114
目的通过对职业病患者丙型肝炎(HCV)、梅毒(TP)及艾滋病(HIV)的抗体监测,了解职业人群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本院就诊的铅中毒、汞中毒及尘肺患者,另外选择非从事有害工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ELISA法检测HIV、梅毒和丙肝抗体。结果职业病患者其抗-HCV的阳性率为1.08%,抗-TP的阳性率为2.56%,抗-HIV的阳性率为0.13%。抗-HCV和抗-T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病人群丙型肝炎、梅毒及HIV的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宣传,降低职业病人群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心脏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PF)由于有着独特的解剖位置、细胞结构和电生理特征,在电冲动向心室肌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的研究证实,PF在诸多疾病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中起触发和(或)维持作用,因而PF成为近来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PF易于发生早后除极(EAD)、晚后除极(DAD)和异常的自律性,所以许多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PF系统.通过折返机制和局灶机制(异常自律性、触发活动或微折返),PF参与了室颤的维持.针对异常PF电位的消融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室速/室颤的治疗.本文拟对PF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横向比较乳鼠心肌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MI)的疗效,确定更优异的移植细胞。方法以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MI模型,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BMMNCs、BMMSCs,体外进行DAPI标记后,直视下分别植入急性MI 1周后的大鼠MI中心及边缘区,移植的细胞数为2×106/只。移植后4周,进行后心功能检测,并处死动物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及血管新生。结果LSD法检测显示,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BMMSCs移植组为(61.00±2.21)%、乳鼠心肌细胞移植组为(58.74±2.21)%、BMMNCs移植组为(59.87±3.05)%较对照组[为(55.45±3.05)%]大鼠的心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值依次为<0.05、<0.05、<0.01)其中BMMSCs组优于其他处理组,BMMSCs能表达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促进血管新生,但未见其表达心肌细胞的特异抗原。结论在分别以乳鼠心肌细胞、BMMNCs和BMMSCs移植治疗大鼠的急性MI的比较中,BMMSCs对心功能的保护效果最显著,保护机制与其血管新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的严重的并发症,是心梗死亡的首要因素。室颤的触发与心梗后的浦肯野纤维、离子通道改变、局部折返形成以及交感神经重构有关。室颤的维持机制是由固有异质性和动态不稳定性决定的。根据室颤触发因素与固有异质性和动态不稳定性可制定研究和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