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置人心脏起搏器后出现焦虑、抑郁症状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3例患者置人心脏起搏器后因强烈心理应激诱发焦虑、抑郁症状。其临床特点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运动性不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治疗后1例痊愈,1例好转,1例将起搏器取出后症状消失。提示置入起搏器术后随访时应注意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可采取药物、行为和心理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妊娠相关α血浆蛋白(PAPP-α)的变化,以及其对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2005年2月至11月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比较55例支架置入术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稳定性心绞痛17例,急性心肌梗死4周后4例)手术前及术后24hPAPP-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浓度,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采用定量方法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计算后期内径丧失指数。分析手术前后PAPP-α水平与再狭窄发生的关系。结果支架置入术后24hPAPP-α、hs-CRP较术前升高(P<0.05),而肌钙蛋白I、CK-MB无明显变化。手术后6个月内有再狭窄的患者术后PAPP-α较无再狭窄的患者高(P=0.02),且PAPP-α与支架置入术后冠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r=0.70,P<0.001);而有再狭窄的患者与无再狭窄的比较术前PAPP-α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PAPP-α与后期内径丢失指数相关性差(r=0.16,P=0.24)。结论支架置入术可导致体内PAPP-α与hs-CRP合成增加,并在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陆红梅  李旭平 《内科》2007,2(1):139-14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发展快,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是其中的一种,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加重病情,病死率高。现就临床工作中遇到的8例AMI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谈谈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 96例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 (TRCA)组 5 3例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 (TFCA)组 4 3例。观察两组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手术过程中均无死亡和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两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 96 2 %与 97 7% ,两组冠状动脉成形术成功率分别为 94 3%与 95 4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出血并发症TRCA组为 0 ,而TFCA组为 7 2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术后持续卧床时间两组分别为 0与 (12 8± 5 6 )h ;住院天数两组分别为 (2 5± 0 4 )d与 (3 8± 0 6 )d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出血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 ,且不影响术后患者活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再狭窄患者和术后早期患者血浆可溶性Fas的改变及短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29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患者和无再狭窄患者,以及20例术后早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均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血浆可溶性Fas水平。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组血浆可溶性Fas(469±126 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3±9ng/L)、冠心病组(123±23 ng/L)和无再狭窄组(132±30 ng/L)(P均<0.01);冠心病组和无再狭窄组血浆可溶性Fas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冠心病组和无再狭窄组之间血浆可溶性Fas差异无显著性。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 h血浆可溶性Fas水平急剧增高;术后3天对照组血浆可溶性Fas升高达最高峰,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则显著降低(分别为2 036±422和1 157±268 ng/L,P<0.01);术后7天对照组仍维持在高水平,治疗组下降至最低水平(分别为1 460±266和798±111 ng/L,P<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浆可溶性Fas高于无再狭窄患者,血浆可溶性Fas持续增高可能成为预测再狭窄的有效指标;阿托伐他汀干预可使血浆可溶性Fas水平显著降低,可能是阿托伐他汀防治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活性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和冠状动脉造影组,于术前0.5h和术后24h取静脉血,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对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血浆淀粉样蛋白A的基础分泌和脂多糖刺激后的分泌;并检测血浆炎性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血浆淀粉样蛋白A,观察它们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术后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患者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对白细胞介素1β(152.3±72.6ngL比99.4±60.2ngL,P<0.01)、白细胞介素6(127.5±44.3ngL比65.6±36.5ngL,P<0.01)和血浆淀粉样蛋白A(102.8±54.4μgL比78.4±49.6μgL,P<0.05)的基础分泌增加,接受脂多糖刺激后这种分泌作用更加显著;均与对应的血浆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血浆淀粉样蛋白A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0.01)。随访期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的亚组分析发现,炎性标志物较高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炎性标志物较低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促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激活和全身炎症反应,后者可能对其预后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功植入CRT起搏器/除颤器(CRT-P/D)患者41例.根据逆行心脏静脉多体位造影确定左心室导线起搏部位,按照右前斜位30°心脏长轴造影分为基底部组(n=15)、室中部组(n=26)和心尖部组(n=0);按照左前斜位45°心脏短轴造影分为前壁组(n=9)、前侧壁组(n=10)、侧壁组(n=12)、后侧壁组(n=10)和后壁组(n=0).随访记录并比较各组基线(术前),术后7d,3、6、12、18、24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时限、心功能(NYHA分级)、6 min步行试验、明尼苏达(Minnesota)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CRT参数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41例患者无应答率为19.5%(8/4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与基线时相比,所有患者LVEF升高、LVEDD下降、QRS时限缩短、心功能改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大、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下降(P<0.05);②随访3个月后各时间点,非前壁(前侧壁、侧壁或后侧壁)组在LVEF、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前壁组(P<0.05);LVEDD下降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侧壁、侧壁和后侧壁组间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随访时间点,基底部与室中部组间相比,LVEF、LVEDD、QRS时限、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患者术后随访CRT参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正常,无心力衰竭再入院、导线脱位、膈肌起搏、囊袋感染等不良事件.结论 ①CRT可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获益;②左心室导线起搏部位前壁者CRT疗效可能较前侧壁、侧壁或后侧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