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入院第2天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随访12个月,记录卒中复发的类型及时间。于发病后3个月随访时剔除再发脑卒中者,其余患者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根据3个月MoCA分值将患者分为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组与早期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Non-PSCI)组,比较两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确定HOMA-IR与卒中复发的关系。结果共收集243例首发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随访时剔除18例,纳入研究225例。PSCI组的HOMA-IR[3.17(1.42,29.15)vs 1.94(1.25,7.84),Z=2.872,P=0.004]显著高于Non-PSCI组。HOMA-IR(OR=1.032,95%CI 1.010~1.055,P=0.004)是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危险因素;当HOMA-IR≥2.36时,其与PSCI的关联强度显著增强(HOMA-IR:2.36~<15.24,OR=6.589,95%CI 1.203~36.037,P=0.030;HOMA-IR:≥15.24,OR=9.238,95%CI 1.362~62.634,P=0.023)。随着HOMA-IR水平的升高,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率显著升高(Log Rank检验:χ2=10.54,P=0.014)。结论胰岛素抵抗是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危险因素,还会增加其1年内的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话访问对肺癌癌痛居家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入住本科室的确诊为肺癌癌痛的需服用3阶梯止痛药物的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出院时责任护士根据出院带药给予常规的服药指导,实验组责任护士在常规药物指导的基础上,出院后第3天开始进行电话访问,每周访问两次,每周一、四定时发送短信。出院两个月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遵医行为、疼痛控制效果,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和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整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利用电话回访干预可明显提高肺癌癌痛居家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新诊断的帕金森病(P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及临床特点,并研究其与运动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择神经内科门诊连续就诊的新诊断且未治疗的PD患者,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MCI的诊断采用新近提出的运动障碍协会(MDS)诊断标准。观察MCI的患病率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MCI的相关因素。结果:91例PD患者,男50例(54.9%),平均年龄65.3±9.2岁。MCI患病率为29.7%,认知域损害主要表现在视空间和执行能力、注意、语言流畅、延迟记忆等方面。除了年龄大、受教育程度少外,少动强直型为MCI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新诊断的PD患者MCI的患病率较高,少动强直型患者更易出现MC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临床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8月~2015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有CMBs组(39例)和无CMBs组(81例),比较2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CMBs39例(32.5%),其中2组年龄(t=6.373,P0.001)、高血压病(χ~2=5.385,P=0.02)、高尿酸(χ~2=4.474,P=0.04)、腔隙性脑梗死数目(t=8.773,P0.001)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t=7.964,P0.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单用及与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联用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高脂饲养建立兔颈动脉硬化斑块模型。96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氟伐他汀处理组(氟伐他汀组)以及氟伐他汀与安体舒通联合处理组(联合处理组),每组24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表达,TONEL法检测细胞凋亡,HE染色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变化。结果:(1)MMP-9在高脂饮食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8周、12周时高于4周时(P〈0.01)。氟伐他汀组12周时MMP-9表达低于4周时(P〈0.01)。联合处理组8周和12周时MMP-9表达低于4周时(P〈0.01)。氟伐他汀组和联合处理组MMP-9表达低于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P〈0.01)。联合处理组8周和12周时MMP-9表达低于氟伐他汀组各对应时间点(P分别〈0.05和0.01)。(2)高脂饮食组TUNEL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P〈0.01),且8周、12周时多于4周时(P〈0.01)。氟伐他汀组和联合处理组8、12周时TUNEL阳性细胞数少于4周时(P〈0.01)。氟伐他汀组和联合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各时间点(P〈0.01);联合处理组8周和12周时TUNEL阳性细胞数少于氟伐他汀组(P〈0.01)。结论:随着高脂饲养时间的延长,动脉斑块中MMP-9表达增加,凋亡细胞数增多;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MMP-9表达和抑制细胞凋亡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联用醉固酮桔抗剂这一效应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家兔颈动脉粥样斑块内炎性巨噬细胞与MMP-2、MMP-9的表达情况,并研究氟伐他汀干预对巨噬细胞聚集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探索他汀类药物在稳定颈动脉斑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饲料加氟伐他汀喂养,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喂养第12月时处死动物,取颈动脉进行石蜡切片,测量并计算颈动脉I/M比值,SP法进行CD68、MMP-2和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治疗组血清TC、LDL-C浓度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治疗组I/M比值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高脂组颈动脉斑块中见大量CD68阳性细胞,而治疗组CD68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高脂组(P〈0.01)。颈动脉斑块中MMP-2、MMP-9阳性细胞和染色强度明显增加,治疗组MMP-2和MMP-9的表达较高脂组显著减少(P=0.002和P=0.016)。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家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减轻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并抑制MMP-2和MMP-9的产生,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