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春花  王友莲  尚可  陈红 《江西医药》2011,46(5):441-443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5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并对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功能与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血沉、C反应性蛋白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率(28.57%),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低T3/T4综合征3例。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异常5.71%(2/35)。观察组中抗甲状腺抗体(TGAb、TPO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O.O5)。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正常与异常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抗核抗体、血沉、C反应性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RA患者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须引起重视关注。  相似文献   
2.
3.
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的近期疗效。方法:以35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每日服用阿仑膦酸钠10 mg,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35例患者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及大转子部位骨密度较治疗前增加(P<0.05),尿钙与尿肌酐比值降低(P<0.05)。副反应轻微。结论:阿仑膦酸钠是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药物(戊巴比妥钠、三溴乙醇、乌拉坦和水合氯醛)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成6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普萘洛尔对照组、戊巴比妥钠组、三溴乙醇组、乌拉坦组、水合氯醛组。腹腔注射给药,缺氧瓶法测定小鼠缺氧耐受时间及耗氧率,并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心率变化。观察常温下不同药物对小鼠缺氧耐受时间的影响,并分析缺氧耐受时间与耗氧率、心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戊巴比妥钠、三溴乙醇、乌拉坦和水合氯醛均显著延长小鼠的缺氧耐受时间(P0.01),其中三溴乙醇和水合氯醛作用明显高于其他组。戊巴比妥钠、三溴乙醇、乌拉坦和水合氯醛均降低小鼠的耗氧率(P0.05),其中三溴乙醇和水合氯醛的降低作用最显著。三溴乙醇、水合氯醛除降低小鼠耗氧率外,还显著降低小鼠心率(P0.05)。结论缺氧耐受性与耗氧率和心率有关。戊巴比妥钠、乌拉坦可通过降低小鼠耗氧率增强缺氧耐受性,而三溴乙醇和水合氯醛通过降低耗氧率和降低心率增强小鼠缺氧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6个月后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①脑梗塞痴呆组P300潜伏期(392.5±32.6) ms较脑梗塞非痴呆组(335.8±31.3) ms和正常对照组合(345.6±29.7) ms明显延长( P<0.01)。②脑梗塞痴呆组P300振幅(6.2±0.7)μV较脑梗塞非痴呆组(10.7±1.2)μV和正常对照组(9.8±0.8)μV明显减小(P<0.01)。③脑梗塞痴呆组MMSE评分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 r=-0.547,P<0.01)与P300振幅呈正相关( r=0.529,P<0.05);非痴组均无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振幅减小可预测认知功能的不良预后,为并发血管性痴呆做好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施春花  卢泳  李翊 《江西医药》2021,56(4):537-539,545
目的 观察蠲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RA)骨代谢及炎性因子TNF-α、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90例初治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3组,蠲痹汤治疗组、甲氨蝶呤(MTX)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和24周患者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计算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⑴治疗12、24周后三组患者RANK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OP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治疗组的RANKL水平低于MTX组和蠲痹汤组,OPG水平高于MTX组和蠲痹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X组与蠲痹汤组治疗12、24周后OPG、RANK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12周后,IL-6、TNF-α均降低,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4周后,联合治疗组中的IL-6、TNF-α低于MTX组和蠲痹汤组(P<0.05),MTX组与蠲痹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治疗24周后,三组治疗后DAS28评分及ESR,CRP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ESR,CRP,DAS28评分显著低于MTX组和蠲痹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TX组和蠲痹汤组DAS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蠲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38例(甲钴胺),两组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治疗组予前列地尔20ug静脉滴注,同时予甲钴胺1mg静脉推注,1次/日。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只予甲钴胺1mg静脉推注,1次/日。连续治疗20天。观察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及副反应。结果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47.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明显,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83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血压进行测定 ,并以 60例糖尿病未并发脑血管意外病人作为对照组 ,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组的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胰岛素敏感指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1)。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组高血压占 68% ,对照组仅为 3 4% ,提示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 ,除高血糖外 ,血脂的异常、高粘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 对 2型糖尿病患者 ,除严格控制血糖外 ,调整血脂异常、降低血粘度、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以防止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其对SLE活动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活动期组患者30例,稳定期组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人群30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活动期组及稳定期组患者CD4+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0.01),CD4+/CD8+比值也明显降低(P〈0.01)。SLE活动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CD4+细胞的百分率稍低于稳定期组(P〈0.05),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P〈0.01),CD4+/CD8+明显低于稳定期组(P〈0.01)。结论 SLE患者的T淋巴细胞表达是异常的,而且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的表达水平有所不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对SLE病情判断和临床治疗和观察是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施春花  王友莲  付强  杨明峰  尚可  皮慧 《江西医药》2014,(11):1131-1134
目的:通过研究microRNA-155(miR-155)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55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RA发病及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抽取50例初发RA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分离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和纯化miRNA,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55的表达,以小分子RNA U6作为内对照,对miR-155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同时收集RA患者有关的临床参数,统计分析miR-155的表达水平与RA合并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对RA活动组中,随机分为甲氨蝶呤(MTX)单药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两组随访观察12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miR-155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RA患者中PBMC中miR-155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RA患者miR-155的表达与患者活动度有关,与肺间质病变等无明显相关,RA患者TNF-α抑制剂单药治疗组中,miR-155的表达较治疗前下降,而在甲氨蝶呤治疗组中无明显下降。结论 miR-155在RA的PBMC中异常高表达,且与RA的活动度相关,提示miR-155可能可作为RA诊断及RA活动的一个预测指标。 miR-155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参与了TNF-α的致炎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