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5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阑尾残端瘘是阑尾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0.7%~3.7%~([1]),一旦发生,往往不能自愈,治疗周期长,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身心损害和经济负担。研究认为,70%~80%的病人能够通过冲洗引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内镜下阑尾残端夹闭等方法治愈,但仍有近20%的病人在接受3~6个月的保守治疗仍无法治愈,须接受二次手术~([2])。笔者医院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阑尾残端瘘病人的再次手术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CCCD)”的登记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多中心现有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的收集和分析,了解目前全国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现状,为进一步建设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成立“中国结直肠外科大数据研究协作组(C-CBD)”,设计并建立CCCD”,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理念,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收集并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来自全国性、多中心登记录入CCCD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进行标准化整理及统计学处理,分析中国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共计纳入来自全国61个中心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72650例,其中直肠癌占57.9%,结肠癌42.1%,术前临床TNM Ⅰ、Ⅱ、Ⅲ、Ⅳ期的比例分别为18.6%、42.5%、30.7%及8.2%;行腹腔镜手术占56.7%,开腹手术占43.3%,行D1、D2及D3淋巴结清扫比例分别为占2.1%、51%及46.4%;行R0、R1、R2手术切除等分别为96.2%、2.2%、1.6%;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器械吻合为主(约占98%),手工吻合仅占2%;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总体发生率为3.2%;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平均检出淋巴结15.9枚,直肠癌手术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为1.7%。结论 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量庞大,术后近期效果良好,但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化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围手术期资料、随访资料的完整性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背景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单纯CAP在临床治疗上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拟从分析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谱和临床特征与单纯CAP的差异来探讨此问题。目的 分析成人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毒谱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CAP患者223例,采集CAP患者的咽拭子,应用多重巢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multiplex RT-PCR)检测8种(10型)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将CAP患者分为病毒阳性组和病毒阴性组,分析病毒阳性组CAP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采集病毒阳性、病毒阴性CAP患者及社区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各24份,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6、IL-8、IL-10、干扰素(INF)-γ、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结果 223例CAP患者中61例(27.35%)患者病毒检测阳性,其中单病毒感染58例(26.01%),多病毒感染3例。单病毒感染包括22例(9.87%)流感病毒A(Flu A)、14例(6.28%)鼻病毒(RhV)、9例(4.03%)流感病毒B(Flu B)、5例(2.24%)腺病毒(ADV)、2例(0.90%)冠状病毒(CoV)、2例(0.90%)呼吸道合胞病毒A(RSVA)、2例(0.90%)偏肺病毒(MPV)、1例(0.45%)博卡病毒(BoV)、1例(0.45%)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型(RSVB)。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65岁)组和老年(>65岁)组,两组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患者四季均会有病毒感染,冬季为高发季节,感染病毒主要有Flu A、RhV、Flu B。按照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分为病毒阳性组和阴性组,病毒阳性组死亡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毒阳性组死亡患者均为合并流感病毒感染。进一步将呼吸道病毒阳性组分为流感组(包括Flu A和Flu B)和非流感组,发现流感组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非流感组,流感组死亡率高于病毒阴性组(P<0.05)。影像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病毒阳性组双肺病变、多肺叶病变、斑片状渗出影比例高于病毒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病毒阳性组IL-10水平高于病毒阴性组。结论 上海闵行地区CAP患者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较为常见,检出病毒以Flu A、RhV和Flu B为主,其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合并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死亡率增加,病毒阳性患者影像学多表现为双肺病变、多肺叶病变、斑片状渗出影,病毒阳性患者IL-10血清浓度明显升高,以上结果对于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剥内缝扎悬吊术联合皮桥成形在环状混合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2例)和对照组(328例),治疗组行外剥内缝扎悬吊术联合皮桥成形,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对比观察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平均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治愈率、好转率、术后大出血、术后疼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术后肛门功能、肛门狭窄、水肿、赘皮残留、平均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剥内缝扎悬吊术联合皮桥成形治疗环状混合痔在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缩短治疗周期等方面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转移是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其基因与分子调控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序贯过程。到目前为止总共发现7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11、CD44、MAPK4、nm23-H、TIMPS、KISS1和BRMS1。转移抑制基因在体内直接抑制转移潜能,对于转移机制调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east-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1,BRMS1)是2000年克隆的一种转移抑制基因。在几类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功能而不影响肿瘤发生,本就BRMS1的发现、结构、已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抑制肿瘤转移可能的机制做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croRNA-139-5p(miR-139-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39-5p在结直肠癌组织与不同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变化;用Boyden小室分析和伤口愈合实验检测miR-139-5p转染及miR-139-5p抑制对结直肠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39-5p的靶基因,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139-5p转染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各自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与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139-5p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直肠癌DLD1细胞和HCT116细胞转染miR-139-5p后,转移与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miR-139-5p抑制剂处理后,两种细胞的的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均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Notch1是miR-139-5p的靶基因,且得到荧光素报告实验结果证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miR-139-5p后,结直肠癌DLD1细胞和HCT116细胞中Notch1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miR-139-5p可能通过调节Notch1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而下调的miR-139-5p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MPM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咳嗽、胸闷、胸痛1个月,加重2周入院。外院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胸腔积液,经胸腔积液检查考虑结核性胸膜炎,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周,患者症状逐渐加重,遂转我院。转我院后胸部CT、B超检查均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48 ng/ml,并结合胸腔镜活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确诊为MPM。予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化疗,胸腔积液大部分吸收,症状明显好转出院。但11个月后病情恶化死亡。结论临床上对于难以定性的胸腔积液,尤其伴有持续性胸痛者,应高度警惕MPM可能,及早行胸腔镜、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开胸等检查对确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发热、头痛、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为首发症状,初诊疑诊CNS感染的住院患者103例,分析误诊原因。结果(1)确诊CNS感染92例,非CNS感染误诊CNS感染为8例,诊断不明3例。(2)CNS感染各病种之间的误诊以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多见。结论对CNS感染临床诊治思路应遵循多发病多考虑,少发病少考虑的原则;尽早选择CSF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不同定义间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瘘的不同定义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及采用统一定义的必要性。方法:采用Bassi等概括的4种胰瘘定义(D1~4)及国际胰瘘定义研究小组的胰瘘定义(ISGPF)分析13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胰瘘的发生率。结果:根据5种不同胰瘘定义,同一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5%~14.9%,其中ISGPF定义的胰瘘发生率最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1(13.4%)与D3(6.0%)、D4(4.5%)相比、ISGPF(14.9%)与D3(6.0%)、D4(4.5%)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取决于所采用的胰瘘定义。临床上,有必要采用一个统一的定义。ISGPF定义虽然范围相对较广,但其分级明确,而且简便、客观、易于操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优化保健在高龄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高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定期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实施产前优化保健,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优化保健可有效降低高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