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8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65篇
基础医学   253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943篇
内科学   794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27篇
特种医学   279篇
外科学   929篇
综合类   1994篇
预防医学   668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914篇
  6篇
中国医学   752篇
肿瘤学   26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89Sr联合靶向药物治疗NSCLC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NSCL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氯化锶(89Srcl2)组21例、靶向药物组19例和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20例,分别采用89Srcl2、靶向药物治疗和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6个月。比较治疗期间3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KP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止痛效果、骨转移灶消退情况(根据治疗后骨显像与治疗前骨显像图比较进行评价)和不良反应。结果 89Srcl2组、靶向药物组、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KPS评分提高率分别为47.6%(10/21)、47.4%(9/19)、80.0%(16/20),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与其他两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Srcl2组、靶向药物组、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治疗后骨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52.4%(15/21)、52.6%(10/19)、95.0%(19/20),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与其他两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Srcl2组、靶向药物组、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治疗后骨转移灶消退有效率分别为28.57%(6/19)、26.32%(5/21)、60.0%(12/20),89Srcl2联合靶向药物组与其他两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9Sr联合靶向药物治疗NSCLC骨转移的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治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临床教学中更需注重对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然而现有的培训模式存在不足;如教学模式不完善,教师带教意识不够,学生难以适应角色转变,形成固有思维定势,依赖辅助检查等。通过梳理临床思维的内涵,并根据多层次学员不同的培训目标,从专业整体思维框架的建立、专题讲座、启发式查房、多点思路扩展实操训练、“传-帮-带”小组的自主互动学习、病例讨论等方面,探索并构建了多层次学员“一体化”临床思维培训及评价模式;且经过小范围应用后,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平扫示右肾实质向肾盂内突入一实性软组织肿块,呈均匀高密度,平扫CT值约47 HU。CT增强扫描皮质期强化欠均匀,实质期及分泌期肿块强化程度进一步增加,且趋向均匀强化。MRI平扫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明显均匀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略低信号。增强检查多期相上肿块呈现出渐进性延迟强化的特点,且趋向均匀。镜下肿瘤组织呈束状、席纹状交错排列;瘤细胞呈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结果为CD34、CD99、Vim阳性表达。结论肾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在肾实性肿瘤的诊断中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醛缩酶家族是糖酵解过程中的第4种酶,其家族成员ALDOA、ALDOB和ALDOC被发现在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恶性肿瘤中差异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的独立的预后标志物。醛缩酶家族成员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也可通过非酶功能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还可通过多种机制介导肿瘤耐药。由于醛缩酶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作为肿瘤诊断及监测预后的标志物,还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可为肿瘤的预测、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调胃升降汤及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医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3例)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调胃升降汤及穴位埋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情况及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8.11%)高于对照组(86.79%),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腹痛及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1.89%)与对照组(3.77%)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HP根除率(96.23%)高于对照组(83.02%),1年疾病复发率(1.89%)低于对照组(13.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调胃升降汤及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佳,患者恢复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阑尾残端瘘是阑尾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0.7%~3.7%~([1]),一旦发生,往往不能自愈,治疗周期长,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身心损害和经济负担。研究认为,70%~80%的病人能够通过冲洗引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内镜下阑尾残端夹闭等方法治愈,但仍有近20%的病人在接受3~6个月的保守治疗仍无法治愈,须接受二次手术~([2])。笔者医院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阑尾残端瘘病人的再次手术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介绍“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CCCD)”的登记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多中心现有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的收集和分析,了解目前全国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现状,为进一步建设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成立“中国结直肠外科大数据研究协作组(C-CBD)”,设计并建立CCCD”,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理念,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收集并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来自全国性、多中心登记录入CCCD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进行标准化整理及统计学处理,分析中国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共计纳入来自全国61个中心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72650例,其中直肠癌占57.9%,结肠癌42.1%,术前临床TNM Ⅰ、Ⅱ、Ⅲ、Ⅳ期的比例分别为18.6%、42.5%、30.7%及8.2%;行腹腔镜手术占56.7%,开腹手术占43.3%,行D1、D2及D3淋巴结清扫比例分别为占2.1%、51%及46.4%;行R0、R1、R2手术切除等分别为96.2%、2.2%、1.6%;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器械吻合为主(约占98%),手工吻合仅占2%;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总体发生率为3.2%;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平均检出淋巴结15.9枚,直肠癌手术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为1.7%。结论 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量庞大,术后近期效果良好,但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化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围手术期资料、随访资料的完整性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