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对神经根变异的探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神经根变异情况,防止出现术中神经根损伤。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应用M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4例,其中男452例,女272例。对术中发现存在腰骶神经根变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所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37例神经根变异,发生率为5.1%。与术前的临床表现吻合,全部神经根变异患者均在MED下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神经根损伤。结论:仔细探查及分离突出髓核周围神经根发出情况.确定有无神经根变异是防止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发生神经根损伤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入路并发症,以提高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水平,方法:对近4年来我科53例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出现的5例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病例1例发生腹膜后乳糜液漏,1例切口疝,1例气胸,2例深静脉血栓栓塞,经过积极治疗,全部治愈。结论: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和术者对该段解剖知识,手术操作,认识程度和经验有关,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阐明MRI对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19例均有明显的外伤史,X线片无骨折脱位者12例。其中C_(5~6),髓核突出7例,C_(5~6)、C_(1~5),突出5例。有小关节绞锁半脱位者7例,MRI均示损伤间隙有髓核突出。19例均为不全瘫。全部病例经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5个月,植骨块平均于12周愈合。除1例骨块退出4~5mm外,余位置良好。脊髓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外伤是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而颈椎间盘突出又是SCIWORA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对小关节绞锁半脱位者应考虑同时有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手术治疗一般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探讨加压滑动鹅头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作用。临床应用45例。男3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岁。稳定型13例,不稳定型32例。经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实验测定,结果表明:(1)对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恢复小转子区内后侧皮质骨的连续性在骨折的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2)内后侧骨折块解剖复位,加压螺丝钉固定或大转子骨折端加压螺丝钉固定能显著增强加压滑动鹅头钉的固定作用,明显提高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术后稳定性。(3)该装置设计合理,性能坚固,对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能有效地达到早期下床和避免长期卧床的目的,是目前临床最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5.
上颈椎的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及血管经过 ,既要充分显露高位颈椎 ,又要避免神经及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使高位颈椎前路手术具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 1997年以来 ,采用McAfee切口入路对 11例高位颈椎病变患者施行手术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中男 8例 ,女 3例。年龄 7~ 6 9岁 ,平均 33 4岁。第 2颈椎椎弓骨折 (Hangman骨折 )致颈 2、3不稳 4例 ,颈 2、3椎体结核、感染 4例 ,颈 2、3椎体肿瘤 3例。颈 2椎骨弓骨折的 4例患者中 ,2例伴有中央管综合征表现 ,其余病例仅有颈部疼痛…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借助于髓核移植致坐骨神经痛的动物模型,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脊髓后角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痛觉过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文杰  张峡  周跃  王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196-1197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1~2004年对22例先天性髋关节成人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分恢复到82 5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满意,成功关键是在充分认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改变的基础上,术中彻底的髋关节周围松解,真臼改造重建,及恰当的股骨假体放置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滑膜细胞破骨表型及分化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及髋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化因素的研究,探讨AS骨与软骨破坏机制。方法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TRAP染色)检测滑膜细胞破骨表型,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滑膜组织中TNF-α mRNA、VEGF mRNA、MMP-3 mRNA的表达;培养正常滑膜成纤维细胞,加入TNF-α、VEGF,培养AS滑膜成纤维细胞,加入抗TNF-α、抗VEGF,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含量,分析其在AS滑膜成纤维细胞成骨中的作用。结果经TRAP染色,TNF-α mRNA、VEGF mRNA和MMP-3 mRNA在AS滑膜组织中阳性表达,而对照组阴性表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S组滑膜TRAP染色阳性细胞同时表达MMP-3;AS组滑膜成纤维细胞培养ALP染色阳性数、BGP分泌增加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TNF-α、VEGF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骨钙素的分泌。结论AS滑膜组织中表达TNF-α、VEGF,两种因子可以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在这种OB存在的条件下,滑膜组织内破骨细胞前体可以分化为成熟的OC并表达MMP-3。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报告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提出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40例中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龄36.2岁。均有腰痛及典型的坐骨神经痛,病程1-8周。CT示L4-5椎间盘突出27例,L5S113例。旁中央型18例,其中大块突出12例;外侧型22例;均为突出型。40例中仅1例同侧侧隐窝狭窄。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3周。31例行骨盆牵引。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VD2/d,连续7天。结果:40例治疗完后症状完全消失。平均随访3年4个月,治愈37例占92.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初发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突出型不伴侧隐窝狭窄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0.
张峡  王正国  朱佩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04-106,F0003
目的:观察随着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1998-04/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Wistar大白鼠44只,脊髓功能观测组12只;脊髓形态观察组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只、手术假伤组15只和脊髓腹侧损伤组15只。脊髓功能观测组12只和脊髓腹侧损伤组15只造脊髓损伤模型;手术假伤组15只进行造模处理,但不损伤脊髓。脊髓功能观测组于脊髓受压前及脊髓受压迫损伤后6,24,72h,7,14,21d对受试动物进行后肢行为功能评定。脊髓形态观察组32只实验动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随机计数50个细胞,观察神经营养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的表达。 结果:44只实验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致伤后受试动物后肢出现明显瘫痪,随着时间的延长,脊髓功能得到逐步恢复。其中以伤后3-14d脊髓功能恢复最快,以后恢复较缓慢。②自伤后3h开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的表达开始增加,并于伤后72h达到高峰;1周内神经营养素维持在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2周后这几种神经营养素的表达明显减弱[伤后3h:(14.82&;#177;4.93),(9.77&;#177;4.97),(2.27&;#177;1.85),(10.35&;#177;5.56);伤后72h:(45.22&;#177;15.61),(34.54&;#177;12.56),(13.89&;#177;7.58),(33.2&;#177;11.53);伤后1周:(31.94&;#177;12,82),(15.69&;#177;11.53).(7.17&;#177;4.92),(16.74&;#177;13.2);伤后2周:(14.02&;#177;7.36),(6.97&;#177;4.05),(2.27&;#177;1.87),(9.7&;#177;5.62)]。 结论:伤后脊髓组织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过度表达参与了伤后2周内脊髓功能的快速恢复,但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是短暂的.延续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有望进一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