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医常规抗生素、抗病毒制剂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柴桂退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明显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经治疗后发热、咳嗽、咽干、鼻塞、腹泻、纳少等主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证候积分有所降低,以观察组的变化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咽干、鼻塞、腹泻、纳少症状的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经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明显,hs-CRP、IL-6、SA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桂退热颗粒能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症状消退,抗炎作用突出,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阴润肺汤治疗肺阴亏虚型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54例和西医组54例。西医组采用常规肺结核化疗方案,联合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养阴润肺汤,两组患者共治疗1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痰菌阴转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T 淋巴细胞值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联合组和西医组痰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CD4+细胞、CD4+/CD8+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P <0.05);其中联合组 CD4+细胞、CD4+/CD8+显著高于西医组,CD8+显著低于对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显著降低(P <0.05);联合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西医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养阴润肺汤治疗肺阴亏虚型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疗效,选择符合药物经济学的药物.方法 147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阿卡波糖组(n=69)与二甲双胍组(n=78),分别接受阿卡波糖片(50mg/次,3次/d)和二甲双胍片(0.5g/次,3次/d)口服治疗12周.药物经济学评价以成本(C)/疗效(E)比值表示.结果 2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间FPG和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FPG作为评价指标,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8%和8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比值分别为5.06元和7.59元.以2hPG作为评价指标,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和8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比值分别为4.99元和7.73元.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比阿卡波糖更经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相似文献   
4.
吴赛君  栾华 《武警医学》1994,5(3):159-160
甘露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近况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吴赛君,栾华(哈尔滨150076)甘露醇是常用的脱水剂和自由基清除剂,临床上用于降低颅内压和治疗脑血管疾病。随着甘露醇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临床应用颇为广泛。本文仅就甘露醇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近况作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新生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收集新生儿发生AAD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2018年5月,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涉及4 273例新生儿,其中AAD组915例,非AAD组3 3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胎龄(SMD=-0.89,95%CI=-1.16~-0.61,P<0.01),出生时体质量偏小(SMD=-0.79,95%CI=-0.98~-0.59,P<0.01),日龄偏小(SMD=-1.08,95%CI=-1.20~-0.96,P<0.01),抗生素种类(SMD=1.59,95%CI=1.24~1.94,P<0.01),侵袭性操作(OR=2.06,95%CI=1.85~2.23,P<0.01),住院天数(SMD=2.21,95%CI=1.86~2.56,P<0.01)和非纯母乳喂养(OR=0.47,95%CI=0.38~9.57,P<0.01)是新生儿发生AAD的危险因素,抗生素预防用药(OR=1.17,95%CI=0.94~1.46,P>0.05)与新生儿发生AAD无关。结论 低胎龄、出生时体质量偏小、日龄小、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住院时间过长、侵袭性操作和非纯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发生A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降血浆纤维蛋白原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证实阿托伐他汀 (立普妥 )、普伐他汀 (普拉固 )及辛伐他汀 (舒降之 )三者是否具有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比较其相对强度 ,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将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服用立普妥 80mg/d(37例 ) ,普拉固 1 0mg/d(35例 )及舒降之 2 0mg/d(36例 ) ,均为每晚睡前服药 8周 ,检测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治疗前后对照采用t检验 ;组间对照方法采用 χ2 检验 ,P <0 0 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治疗后立普妥组Fib从 (5 31± 0 65)降至 (3 66± 0 89) (P <0 0 5) ;普拉固组Fib从 (5 40± 0 41 )降至(3 82± 0 60 ) (P <0 0 5) ;舒降之组Fib从 (5 36± 0 52 )降至 (3 75± 0 71 ) (P <0 0 5)。三组间治疗后Fib水平比较没有差异(P >0 0 5)。结论 三种他汀类药物均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发挥预防血栓形成的功能 ,且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跌打丸治疗慢性消化性溃疡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属胃脘痛范畴,临床上多采用疏肝和胃、温中健脾之治法。笔者在临床上看到一些消化性溃疡患者因跌、仆、扭、闪而服用跌打丸使溃疡病症状迅速缓解受到启发,自1988年6月至1991年6月用跌打丸(1977年药典)治疗慢性消化性溃疡3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30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消化性溃疡。病史最长者12年,最短者3年,平均5.4年,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4-48岁,胃溃疡9例,12指肠溃疡21例,全部病人都经过西药系统治疗,均无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合并症。二治疗与观察方法:本组全部为门诊病例,每周来院作体检,记录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8.
TCD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了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33人,通过测定其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对转颈试验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转颈前椎基底动脉的异常率为66.67%,转颈后测得其异常率为96.97%。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筋活络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7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每次2粒,日1次;治疗组服用通筋活络胶囊,每次3粒,日3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和主要症状变化。结果:两组在JOA评分和主要症状方面均有改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筋活络胶囊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和日常功能评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孝感市中心医院中枢神经营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促使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提取2014—2018年孝感市中心医院中枢神经营养药物销售金额、使用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共有8类16种中枢神经营养药物供临床使用,其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呈下降趋势。用药金额排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神经外科、新生儿科、神经内科。销售金额排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奥拉西坦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DDDs排前4位的分别是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肌氨肽苷注射液和注射用盐酸赖氨酸。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和奥拉西坦注射液的DDDs值呈上升趋势。DDC值排前4位的分别是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脑苷肌肽注射液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大多数药品的B/A值介于0.5~1.5,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苷肌肽注射液的B/A值<0.5。结论 孝感市中心医院中枢神经营养药物过度使用得到有效遏制,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需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