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阶段策略预防急性颈脊髓损伤(ACSCI)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91例AC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分阶段策略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42例(分阶段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8~76岁,平均50岁;未采取分阶段策略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8例,女11例,年龄30~77岁,平均47岁。两组患者均于伤后48 h收入院,且入院时无呼吸系统并发症。分阶段组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而对照组无系统及全面措施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对两组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由呼吸系统并发症导致气管插管或切开率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分阶段组中10例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7例,肺不张1例,呼吸衰竭2例),其中3例因呼吸系统并发症而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对照组中24例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15例,肺不张3例,呼吸衰竭6例),其中11例因呼吸系统并发症行气管插管或切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12,4.07;P=0.013,0.044).因呼吸系统并发症导致死亡在分阶段组中1例,对照组中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238).结论:分阶段策略可降低ACSCI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是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在我国肝移植术仍未完全成熟,实验性研究必不可少。为临床开展肝移植做准备,我院在2001年5月至6月进行了7例猪原位肝移植术(3例自体原位移植,1例背驮式原位移植,3例同种异体原位移植)。本文就猪的解剖特点和手术操作难点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长R—P′(F)间期〉1/2R—R间距或R—P′(F)间期〉P′-R间期,此类长R—P′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上主要有:①房性心动过速;②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③持久性交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④2:1心房扑动等。以上所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都有长R—P′间期的心电图特征,临床上要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单用美洛昔康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肾痹汤为基础方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熏蒸。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沉、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t.43%,对照组为76.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腹痛、白细胞减少,症状较轻不需处理;有5例在治疗早期出现一过性的症状加剧,坚持用药一段时间病情得到控制。治疗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明显,标本兼治,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方法 对22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采用JOA评分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10~2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手术时间200~350 min,平均240 min.术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方法对22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采用JOA评分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10-2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手术时间200-350min,平均240min.术中出血400-1 200ml,平均600ml,JOA评分术后改善优13例;良4例;中1例;差3例。结论Ⅰ期前后联合路手术是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手术适应证,只有影像学上具有钳夹样表现和(或)严重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可考虑行I期前后联合入路,对于其他情况的脊髓型颈椎病需慎重选择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7.
<正> 本院从1988年3月至1989年4月,收治肠系膜撕裂出血3例,术前均误诊为肝脾破裂,现报告分析如下。例1 王××,男,12岁,学生。从山顶跌下山崖,被一棵大树枝拦腰托住,致腰背部钝性伤,2小时后来院。检查:患儿面色苍白处于休克状态,脉搏140次/分,血压8/5.333Kpa,全腹部有压痛,轻度反跳痛。腹穿抽出不凝鲜血,拟诊为肝脾破裂。术中  相似文献   
8.
笔者回顾1994年以来收治的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13例,13例中发生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其中胆(肝)总管横断上夹2例,三管汇合区胆管侧壁损伤2例,电凝损伤右肝管2例;发生于开腹胆囊切除术7例(3例外院转入),其中胆(肝)总管横断结扎4例,术中发现胆总管侧壁损伤3例;6例胆(肝)总管横断者行胆总管(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1例术后胆管炎反复发作,经再次手术痊愈出院,1例形成门静脉血栓仍在治疗。7例胆管壁损伤者行修补,T管引流,预后良好。笔者体会:术中精细操作是胆囊切除术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前提,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准确把握再次手术指征及时机是避免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近5年来外科施行的全胃切除术2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腹手术191例;经胸腹联合切口15例。根治性切除术170例;姑息性切除术36例。经腹组共发生并发症53例次,占27.7%;死亡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2例;其余均治愈出院。经胸腹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占26.7%,均治愈出院。提示全胃切除术应严格选择手术指征,并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手术;吻合器的使用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赖必华  吴建斌  叶宏  罗森 《中国骨伤》2017,30(9):805-809
目的:探讨导向器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置入下颈椎弓根螺钉的技巧并评价其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带角度仪导向器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对11例患者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2~63岁,平均48.1岁;脊髓型颈椎病4例,颈椎骨折脱位4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2例。术前CT测量出目标椎弓根直径、理想进钉点及矢状面夹角和横断面内倾角。术中使用自行设计带角度仪导向器严格控制进钉角度,结合探查钉道内壁作为安全置钉标志。术后观察患者有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表现,复查CT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并将螺钉准确性进行分级,计算螺钉优良率。结果:11例患者共置入71枚下颈椎弓根螺钉,均未出现手术所导致的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症状,亦无椎动脉损伤症状。术后CT评估螺钉位置并进行分级:0级52枚,1级13枚,2级4枚,3级2枚。螺钉位置良好率91%。6枚误置螺钉,内壁穿破4枚,2枚穿破外壁。结论:钉道内壁探查法置入下颈椎弓根螺钉安全可靠,但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术中探查出钉道内壁及使用角度仪导向器控制进钉角度是置钉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