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草生长特性和甘草酸含量的地理变异格局,探讨其地理变异格局形成的生态学机制,为甘草优质高产栽培生产实践中的产地选择和种子调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盆栽法布置试验,烘干法测定生物量,HPLC法测定甘草酸含量。结果①株高、小叶宽、顶叶长和地上部分生物量随纬度增加(自南向北)而减小;小叶数、芦头直径、侧根粗度随着经度的增加(自西向东)而减小,甘草酸含量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升高。②小叶长、小叶宽、顶叶长、顶叶宽、总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年均温等温度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株高与各月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甘草酸含量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甘草在一年生阶段,生长特性和甘草酸含量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地理变异的形成与种源适应该产地的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该研究根据以前的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结果,选取trnH-psbA、petA-psbJ、ycf4-cemA序列对市售黄芩样品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并通过HPLC测定市售样品的黄芩苷含量,以期确定检测黄芩市场样品的最佳DNA条形码,市场样品的种质资源和质量。该研究从我国24个省收集104份样品并提取DNA进行PCR扩增,trnH-psbA、petA-psbJ、ycf4-cemA 3段序列的扩增效率分别为100%、59.62%、25.96%;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trnH-psbA、petA-psbJ、ycf4-cemA分别能够鉴定5、4、2个基因型,但是与野生型基因型序列不相同,3段序列联合分析仅形成6个基因型;系统进化树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trnH-psbA片段可用于鉴别黄芩真伪样品,因此trnH-psbA片段为鉴定市场样品种质资源最佳片段,对其所鉴定的市场样品基因型(THap1~THap5)进行分析,发现THap2为市场样品主要流通基因型,占总样品量的86.55%,说明市场黄芩样品种质资源比较少。HPLC检测市售黄芩样品中的黄芩苷含量结果表明,所有采集的市售黄芩样品黄芩苷含量均超过药典规定标准,样品之间黄芩苷含量差异显著,最大相差12.21%,说明市售黄芩样品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同采集省份和各个基因型之间的黄芩苷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为建立黄芩鉴定标准化体系提供依据,有利于指导黄芩市场样品的流通及临床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唐古特大黄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构仪、分光测色仪和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根和根状茎的4项外观性状指标,以及15个药效成分指标,并将外观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含量相关性趋势在根和根状茎中基本一致。整体来看,根和根状茎的粗度和硬度越大、颜色偏橙色且暗[明度值(L*)小,红色值(a*)、黄色值(b*)大]、苦味越小,药材中的没食子酸、番泻苷A、番泻苷B、大黄酸、大黄素及总蒽醌含量越高。不同的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均在颜色偏橙色(a*、b*大)的根中含量较高,大黄酚在颜色偏黄色(a*小、b*大)的根状茎中含量较高,大黄素甲醚在颜色偏褐色(a*、b*小)的根状茎中有较高含量。结论: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指标(粗度、硬度、颜色、苦味大小)可作为“辨状论质”判断大黄质量的依据,且传统认为的根茎粗大、质坚实、颜色棕红或黄色为佳可以在根和根状茎的内在质量中得到体现,但传统认为的“味苦为佳”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临证举隅马凤友,刘凤波(黑龙江省肇源县中医院166500)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笔者在病因病机上,除传统的阴虚燥热、气阴两虚外,又提出瘀血阻滞、脾气虚弱等新的分型和相应治法。1从痰治消在临证中,糖尿病患者的前期多呈肥胖体型。呈然部分患者...  相似文献   
5.
甘草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甘草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甘草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在对全国栽培甘草主产区1年生种苗的调查与测定基础上,以根长、D芦头和D20为分级指标,采用标准差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甘草种苗进行分级,进一步通过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对划分的等级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初步制定甘草种苗的3个等级,一等种苗:根长≥45cm,D芦头≥8.0mm,D20≥4.5mm;二等种苗:35cm≤根长<45cm,6.0mm≤D芦头<8.0mm,3.0mm≤D20<4.5mm;三等种苗:25cm≤根长<35cm,4.0mm≤D芦头<6.0mm,1.5mm≤D20<3.0mm。  相似文献   
6.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它病程长、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笔者采用中药自拟方治疗该病,临床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国不同来源黄芪中总皂苷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含量,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541 nm。结果:全国黄芪总皂苷平均含量为20.18 mg·g-1,蒙古黄芪总皂苷平均含量为21.06 mg·g-1,膜荚黄芪总皂苷平均含量为19.37 mg·g-1;野生黄芪药材总皂苷平均含量为21.33 mg·g-1,人工种植黄芪药材总皂苷平均含量为19.06 mg·g-1,半野生栽培黄芪药材总皂苷平均含量为18.97 mg·g-1。结论:不同来源黄芪药材总皂苷含量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RP-HPLC-DAD同时测定大黄中9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RP-HPLC-DAD同时测定大黄中5 种游离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2种双蒽酮类成分(番泻苷A、番泻苷B),以及没食子酸、儿茶素合计9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 色谱柱,流动相0.05%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0 ℃,进样量10 μL。结果: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番泻苷A、番泻苷B、没食子酸和儿茶素9 种成分分别在4.56~45.6,16.3~163,7.38~73.8,7.44~74.4,1.82~18.2,57.6~576,28.2~282,3.27~32.7,118~1.18×10 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4%~101.4%,RSD<3.15%。不同来源的6批大黄样品中9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别较大。结论: 该方法简单、重复性良好,准确可靠,可用于大黄药材的快速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甘草酸积累量和总糖、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及灰分量的变化以及它们的相关性,研究盐胁迫对甘草酸积累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3、6、9 mg/mL)NaCl溶液处理一年生盆栽甘草,分别于35、70、105 d取样,测定甘草酸量,总糖、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及灰分5种组分的量,分析盐胁迫对各组分比例关系的影响及甘草酸量与各组分量的相关性。结果 盐胁迫70 d时,6、9 mg/mL盐溶液处理组的甘草酸量显著高于对照(CK);6、9 mg/mL处理组的粗蛋白显著高于CK,而9 mg/mL处理组的总糖显著低于CK。盐胁迫105 d时,9 mg/mL处理组的粗脂肪显著高于CK;盐胁迫70 d和105 d时,9 mg/mL处理组的粗脂肪比例显著高于CK,但总糖比例明显低于CK;盐胁迫70 d和105 d时,甘草酸量与粗脂肪、灰分量呈正相关,与总糖量呈负相关。结论 甘草酸的积累与粗蛋白、总糖量、粗脂肪、灰分量的分配密切相关,适当的盐胁迫可以刺激甘草内的糖代谢,加速物质的分解,促进甘草的次生代谢,使甘草酸形成并积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物质分配研究钼对药材中甘草酸积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盆栽蛭石的试验方法,以一年生的甘草移栽苗为实验材料,共设置4个钼质量浓度水平,分别为00.525.2、10.4 mg/L,其中0.52 mg/L为正常Hoagland营养液中钼的质量浓度。每周向盆内浇灌营养液,以达到处理的目的。分别在处理35、70、105 d取样,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的相对量和绝对量以及总糖、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等物质组分量。结果 钼对甘草酸的相对量影响不显著,但是对其绝对量的影响显著,施钼可以提高甘草中总糖、粗蛋白和灰分的量以及5种主要物质组分量总和,降低粗脂肪的量,对粗纤维的影响不显著。甘草酸相对量与粗蛋白为显著正相关。甘草酸绝对量与粗纤维为极显著负相关,与灰分、粗脂肪和物质总和为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糖为显著正相关。结论 甘草酸的积累与粗纤维、粗脂肪、灰分、总糖的分配密切相关,适当质量浓度的钼可以刺激甘草内的总糖、粗脂肪等物质的合成,进而促进甘草的次生代谢,导致甘草酸的形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