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283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130篇
药学   130篇
  2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帕列净调节糖尿病相关非编码RNA表达的机制。方法选取6周龄的T2DM STZ模型小鼠,分成对照组和依帕列净组。依帕列净组小鼠通过饮食给药法,按照每天300 mg/kg给予依帕列净治疗,连续给药12 w。对照组小鼠给予相同饮食,但不含依帕列净。Western印迹法检测两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2、核转录因子(NF-κB)的蛋白表达。比较两组不同时间体重及血糖。qRT-PCR检测两组SGLT2、Lnc-P12792、MALAT1、KCNQOT1、miR-370 mRNA表达。结果各时间点依帕列净组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依帕列净组SGLT2蛋白及mRNA显著降低,Lnc-P12792、MALAT1 mRNA显著降低(P<0.05)。两组KCNQOT1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帕列净抑制SGLT2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miR-370表达从而介导SGLT2 mRNA的降解并抑制其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m6A阅读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binding protein 1,IGF2BP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IGF2BP1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基于5对HCC癌及相应癌旁组织mRNA-seq数据和TCGA数据库LIHC的mRNA-seq数据综合分析IGF2BP1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TCGA数据库中343例HCC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IGF2BP1表达水平对HCC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基于TCGA数据库筛选IGF2BP1的共表达mRNA,并利用m6Avar在线网站预测mRNA的m6A位点及其RNA结合蛋白等信息,最终构建IGF2BP1的基因调控网络。结果 IGF2BP1基因在HCC中表达上调(log2FC HCC转录组数据=10.684,P<0.001;log2FC TCGA-LIHC数据集=7.032,P<0.001)。生存分析显示IGF2BP1低表达的HC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84年,IGF2BP1高表达患者为4.44年,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缩短(P=0.011)。22个差异表达的mRNA与IGF2BP1存在靶向结合关系,并与其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其中,HMGA2等15个高表达mRNA的HCC患者总生存期缩短。HMGA2、PEG10、CEP55、RHO、CDC6和KIF23基因中的潜在m6A甲基化位点位于mRNA 3'UTR端的miRNA结合区域。结论 IGF2BP1在HCC中高表达且导致患者总生存期缩短。IGF2BP1可能通过m6A甲基化及miRNA抑制作用的方式上调mRNA的表达,促进HCC发生并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3.
4.
应用UPLC-Q-TOF-MS技术和血清药物化学理论分析检测芩百清肺浓缩丸的入血成分。灌胃给予大鼠芩百清肺浓缩丸溶液后,肝门静脉采血,血清经SPE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柱温35℃。通过对比分析体外样品、空白血清及含药血清,同时结合Peakview和Metabolitepilot软件鉴定和表征其血中移行成分,在给药后的大鼠血清中分析鉴定了28个血中移行成分,其中18个原型成分,10个代谢产物。应用UPLC-Q-TOF-MS技术和血清药物化学理论较为全面地阐明了芩百清肺浓缩丸在大鼠血清中的移行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内代谢过程以及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斑方联合抗氧化剂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至2015年就诊的31例(35只眼)视力、眼底彩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视力与眼底形态学改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视力平均值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与治疗后6个月时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与治疗后12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V总面积平均值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12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与治疗后6、12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与治疗后12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时视力提高19只眼(54.3%),视力稳定14只眼(40.0%),视力下降2只眼(5.7%)。CNV最大病灶面积与视力在治疗前无相关性,在治疗后3、6、12个月时均呈负相关。结论:黄斑方联合抗氧化剂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能有效缩小病灶及减少荧光素渗漏。  相似文献   
6.
患婴,女,系第一胎第一产。胎龄39周剖宫产。体重3400g。出生时即发现多舌畸形。全身各系统一般检查未见异常。其母妊娠时无特殊病史。否认有放射线接触史、毒物接触史及用药史。专科检查见舌发育畸形。固有口腔前部可见三个舌样结构(见图1)。中部舌样结构最大,活动不灵活,其中部融合线不明显。右侧舌体较左侧舌体略大。左右两个较小的舌体可见中部的融合线,运动灵活并可见舌系带。三个舌体在后部融合成一个整体。中部舌体的舌腹前部左侧有一肿物,表面有黏膜覆盖,光滑,质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辨证饮食联合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在中频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辨证饮食联合功能锻炼,1个疗程(4周)后,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疗效评定指标(临床痊愈、好转、未愈)、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饮食联合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结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疏肝健脾方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33/35),对照组为77.1%(27/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GAb、TPOAb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疗效理想,可提升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非对称型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58例拟行经导管VSD封堵术的患者,术前取胸骨旁五腔心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主动脉短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行超声扫查,确定VSD部位及周围毗邻关系,并测量VSD边缘距主动脉瓣瓣环的最小距离,测量VSD下缘距三尖瓣隔瓣距离;术后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器在心腔内的形状及封堵效果,并随访3~12个月。结果 58例VSD患者选择使用非对称型封堵器,封堵术均获成功,其中嵴下型18例(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最小距离为0.5mm)、膜部13例、肌部3例、嵴内型3例、隔瓣后型21例(缺损边缘距三尖瓣最小距离为1.5mm)。术后超声显示非对称型封堵器图像清晰,封堵器在心脏内呈现超声图像与体外形态相一致。其中3例囊袋形VSD在放置对称型封堵器后因残余分流多而改用非对称型封堵器,效果良好。术后即刻观察9例存在室间隔少量残余分流,24h后完全消失。57例三尖瓣、主动脉瓣均未出现因封堵引起的明显反流,1例术后出现主动脉瓣反流,瞬时反流量约0.5ml,随访3个月,反流无明显增多。结论 根据VSD部位及形态选择非对称型封堵器能进一步扩大封堵术应用范围及提高其安全性;彩色超声心动图在筛选病例、观察疗效及远期随访中起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力学稳定性效果。 方法 采用Synbone人工合成胫骨18个,切割构建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外侧水平带状钢板固定、外侧低切迹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后侧直形重建钢板固定。将固定好的骨折模型置于万能水压材料测试机进行测试,分别进行静态加载、疲劳测试和极限加载,检测骨块的相对空间位移。 结果 以10 mm/min加载至总载荷1050 N,重复加载10000次后,带状钢板组骨折块的纵向位移(2.77±1.79) mm,外侧锁定钢板组的纵向位移为(2.69±1.14) mm;后方重建钢板组骨折块的纵向位移为(1.62±0.60)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加载荷到骨或内固定的结构破坏后,带状钢板组的极限支撑力为(2055±263) N,外侧锁定钢板组的为(1968±209)N,后方重建钢板组的极限支撑力为(2272±130) N,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治疗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侧方带状钢板水平固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