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观看2D/3D电视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探索视觉疲劳与人眼波前像差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实验研究。健康成年人30例,分别观看2D或3D同一内容的影片,3D任务又分成配戴A、B两款偏振式3D眼镜(A款光学指标优于B款),收集观看任务前后的全眼波前像差数据,其中包括调制传递函数(MTF)、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的均值进行比较。结果3D-B状态下MTF变化量最大,即观看后MTF有变小的趋势。2D、3D-A、3D-B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阶像差在3种测试条件下,仅有RMS3和RMS4在3D-A和3D-B状态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0.293、0.044,P<0.05)。垂直彗差在2D/3D条件下变化量均为负值,2D、3D-A和3D-B状态间两两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0.025,P<0.05)。结论2D或3D的影片刺激会导致人眼视觉质量的变化,未来可基于人眼波前像差的指标变化进行3D电视视觉舒适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3种色温环境下,成年人完成90 min用眼任务前后视功能指标的变化,进一步探索视觉疲劳与全眼波前像差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实验研究。 94例健康成年人,按照用眼任务时色温不同分成3组,4 000 K环境下37例、5 000 K环境下27例和6 500 K环境下30例,采集完成任务前后的全眼高阶像差,并计算得到调制传递函数(MTF)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5 000 K色温环境下完成任务前后MTF变化量最小,人眼疲劳程度最低,与另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阶像差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6 500 K色温环境下,垂直彗差变化量为负值,与5 000 K和4 000 K 2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 000 K色温环境下人眼舒适度最高,人眼的波前像差指标中MTF和垂直彗差可有效反映人眼的视觉质量状态。  相似文献   
3.
伴随发光二极管(LED)产业的快速发展,LED光健康研究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笔者在介绍目前国内外LED光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标准化动态的同时,详细介绍了基于视觉生理指标的LED光健康影响研究的体系框架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短波光防护眼镜对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本院眼科屈光门诊就诊的近视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配戴短波光防护眼镜)和对照组40例(配戴普通眼镜)。随访并比较2组配镜3、6、12个月后屈光度、眼球轴长、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的变化。结果2组屈光度增长量和眼球轴长增长量在配镜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镜6个月后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配镜12个月后试验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2组调节幅度在配镜3、6、12个月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调节灵敏度在配镜3、6、12个月后,试验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波光防护眼镜能延缓儿童近视度数及眼轴增长,增加调节灵敏度,对控制儿童近视发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比较4种波动深度照明环境下,被检者完成90 min用眼任务前后视功能指标的变化,探索视觉疲劳与人眼波前像差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实验研究。健康成年人85例,分成4组进行5%、15%、30%、50%[分别为5%组(20例)、15%组(22例)、30%组(23例)、50%组(20例)]不同波动深度照明环境下阅读和工作绩效,利用波前像差仪采集用眼任务前后的调制传递函数(MTF)、高阶像差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TF在50%波动深度环境下变化量最大,与5%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4组测试条件下,3~7阶像差仅有5阶像差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222,P<0.05);在50%波动深度照明环境下,完成任务前后垂直彗差变化量为正值,与5%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视疲劳评分显示,50%波动深度环境下评分最高。结论50%波动深度环境下人眼主观疲劳感最强,MTF指标变化明显,认为MTF能有效反映人眼的视觉质量下降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利用低强度光照射控制近视进程的方法。详细介绍眼球的纵向色差原理及其与控制近视进程的关系,讨论红光和蓝光分别在不同种属动物中利用LCA原理通过不同机制控制近视进程的实验结果,介绍近期利用低强度红光控制青少年近视进程的临床实验结果和低强度红光通过影响昼夜节律延缓近视进程及其光生物效应。展望了利用低强度光照射控制近视的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