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了解中国女性产后体重滞留的现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分别选取北京、苏州、广州产后第0~1、1~2、2~4、4~8个月的女性共578名。通过身体测量记录身高、体重。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医疗记录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孕前体重、分娩时体重及相关孕产信息。结果调查对象孕前BMI为(20.8±2.7),产后BMI为(23.4±3.2),体重滞留数随时间逐渐减小。但至产后第4~8个月,仍有78.4%的女性体重滞留,且有53.4%的女性体重滞留数超过5 kg。孕期增重与产后体重滞留相关(P=0.015)。体重滞留者中学历较高者比例较大(P=0.044)。结论中国产后女性存在较为严重的体重滞留问题,孕期过度增重与产后体重滞留关系密切,对围产期女性从怀孕伊始即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有助于改善体重滞留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部分地区流动人口糖尿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流动人口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现状。方法 采用按行业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等额抽样,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内蒙古部分地区流动人口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粗患病率分别为12.5%和12.8%,年龄标化患病率均为9.9%;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糖调节受损粗患病率高于男性;不同性别糖尿病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趋势χ2=11.162,P=0.001);建筑业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最高(19.2%),糖调节受损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省流入人群流动前糖尿病患病率高,糖调节受损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省内流动人群糖调节受损患病率随流动时间的增加而增长(趋势χ2=9.989,P=0.002)。结论 内蒙古部分地区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已接近大城市居民患病水平,其中中老年和建筑业人群患病率最高,省内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对内蒙古地区流动人口患病率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
<正>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1]。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2009年4月9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我国学龄儿童奶类摄入水平与超重肥胖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中国八地区742名学龄儿童,展开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儿童奶类摄入水平与超重肥胖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调查儿童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6.5%和9.0%。奶类消费者占总数84.4%,酸奶消费者(71.0%)高于全脂液体奶消费者(58.6%)及低脂脱脂奶消费者(18.9%)。调查儿童奶类总摄入程度和全脂液体奶摄入程度与年龄别体质指数Z评分(body mass index for age Z-score,BAZ)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结论 学龄儿童奶类总摄入程度及全脂液体奶摄入程度与BAZ呈正相关,建议该人群适当增加低脂脱脂奶和酸奶的摄入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葡萄糖耐量(OGTT)前1天高脂低碳水化合物撮入(热量相同但碳水化合物撮入减少,脂肪撮入增加)对健康成人糖耐量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确定是否OGTT前1天高脂低碳水化合物(HF)撮入导致糖耐量减低(IGT)的误诊。方法30例男性健康成人随机分为两组(HF组和对照组)进行交叉试验;分别于OGTT前1天早、中、晚餐时撮入热量相同的HF或对照配餐;次日清晨行75g OGTT;分别测定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厦胆固醇浓度;2次OGTT间隔1周。结果OGTT前1天HF使糖负荷后30、60、120分钟血糖分别升高33%、51%厦42%,胰岛素分泌指数(△I/△G)降低50%,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浓度上升100%,使30%健康成人被误诊为IGT。结论即使总热量撮入相同,OGTT前1天HF引起健康成人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抑制早期胰岛素分泌,引起糖负荷后血糖的升高,导致IGT的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体力活动的情况,探讨中学生超重肥胖相关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9所中学59个班级1 930名在校生使用"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过去7 d中,有74.8%和59.1%中学生分别参加体育锻炼和中等强度运动;平均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超过2 h的报告率分别为24.9%,11.9%和31.9%。参加体育锻炼、中等强度运动、玩电子游戏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职高学生、自感学习成绩差的中学生运动行为报告率较低,静态行为报告率较高。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家庭类型为核心或大家庭中学生运动行为报告率越高,静态行为报告率越低。男生患超重肥胖的危险是女生的3.207倍;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4 h的中学生患超重肥胖的危险是平均每天看电视不足1 h中学生的1.755倍。结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中学生健康理念,引导科学运动,控制看电视、上网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可以减少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居民食品添加剂知信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居民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城八区38个街道共1700名居民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食品添加剂的总体知晓率平均为(53.18±15.02)%。分别有59.2%、74.5%的人认为苏丹红、三聚氰胺属于食品添加剂;44.3%的居民对使用合法添加剂的态度为赞成,90%以上的居民对超量使用合法食品添加剂以及对使用非法食品添加剂的态度为反对,75.2%的居民认为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不完善,28.1%的居民在购物时经常会尽量挑选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文化程度高、大学时所学专业为农医类是影响居民食品添加剂知晓率高低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市居民对食品添加剂的知晓率还不是很高,居民对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正性态度较低,对非法使用的非食品添加剂的知晓率亦较低。今后应加大食品添加剂健康教育,引导居民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李斯特菌在冷血动物、鸟类中的携带和菌型分布情况. [方法] 从城区酒家、餐馆采集冷血动物标本,从花鸟市场采购各种鸟类标本,用3%甘油肝汤培养分离李斯特菌. [结果] 从5种冷血动物,10种鸟类共172份标本中分离出8株李斯特菌,检出率4.7%.其中5株为缪雷李斯特菌,3株为灰色李斯特菌. [结论] 冷血动物及鸟类中有李斯特菌存在,但尚未检出致病菌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3~12岁中国儿童使用含锌补充剂的基本情况,并探讨儿童使用含锌营养补充剂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抽取中国7城市2农村3~12岁儿童1 806名,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其0.5 a内含锌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及其个人一般情况、身体测量指标、智力水平、生活习惯、膳食频率、父母相关情况及家庭环境等资料。结果含锌营养补充剂总体使用率为13.7%;年龄越小(P〈0.01)、地区经济水平较高(P〈0.01)、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P〈0.01)、家长认为孩子较瘦(P=0.035)及外出就餐频率高(P〈0.01)的儿童更可能选择使用含锌补充剂;膳食中含锌食物频率较高的儿童,含锌补充剂使用率也较高(χ2趋=37.512,P〈0.05)。结论调查儿童含锌补充剂使用率不同,不同地区、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对孩子健康状况的认知等影响儿童及家长使用锌补充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