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中国女性产后体重滞留的现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分别选取北京、苏州、广州产后第0~1、1~2、2~4、4~8个月的女性共578名。通过身体测量记录身高、体重。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医疗记录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孕前体重、分娩时体重及相关孕产信息。结果调查对象孕前BMI为(20.8±2.7),产后BMI为(23.4±3.2),体重滞留数随时间逐渐减小。但至产后第4~8个月,仍有78.4%的女性体重滞留,且有53.4%的女性体重滞留数超过5 kg。孕期增重与产后体重滞留相关(P=0.015)。体重滞留者中学历较高者比例较大(P=0.044)。结论中国产后女性存在较为严重的体重滞留问题,孕期过度增重与产后体重滞留关系密切,对围产期女性从怀孕伊始即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有助于改善体重滞留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婴儿早期(0~6月龄)采用纯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纯母乳喂养3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其7~12月龄膳食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 对全国8个城市中418例7~12月龄婴儿采用问卷获得其基本情况,采用24 h膳食回顾获得其膳食情况,并测量其身长、体重.将调查的7~12月龄婴儿按生后0~6月喂养方式分为纯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纯母乳喂养组,采用秩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3组婴儿的膳食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与体格发育的差异.结果 男婴的出生体重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纯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纯母乳喂养组女婴出生体重的中位数分别为3.10、3.30、3.40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76,P<0.05).除女婴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男女婴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中人工喂养组最高(男婴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中位数依次为768.61 kJ、24.86 g、27.20 g、106.59 g;女婴依次为884.71 kJ、35.95 g、35.45 g、110.85 g),混合喂养组其次(男婴依次为656.68 kJ、21.84 g、26.03 g、84.54 g;女婴依次为696.38 kJ、20.03 g、26.68 g、77.28 g),母乳喂养组最低(男婴依次为455.88 kJ、17.35 g、15.69 g、71.57 g;女婴依次为562.90 kJ、18.78 g、20.62 g、72.00 g).3组男婴间3种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婴儿无论男女,其身高别体重z评分、年龄别身高z评分、年龄别体重z评分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女婴间蛋白质供能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85,P>0.05),但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58%、36.48%与28.74%,H=2.38;52.67%、51.10%与57.27%,H=2.90;P均<0.01),纯母乳喂养组脂肪供能比最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最高.消瘦率、低体重率、发育迟缓率及超重率在男女婴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工喂养组超重率最高(男、女分别为25.8%、20.0%).结论 婴儿前0~6个月的采用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可能导致其在7~12个月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偏高,且体重超重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会因素对健康乳母分娩方式的影响,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采用“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苏州、广州等三地588例分娩后8个月以内健康乳母的基本情况和分娩相关信息,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分娩方式的社会因素。结果北京、苏州、广州三地的剖宫产率分别为57.8%、52.6%、42.9%。在单因素分析中,孕妇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文化程度、孕期增重对分娩方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孕妇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增重是影响分娩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增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转变人们的妊娠、分娩观念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食物频率问卷法(FFO)问卷评估1~3岁幼儿膳食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的准确性及重现性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在中国北京分别选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60名1~2岁幼儿和60名2~3岁幼儿,使用24h膳食回顾(24HDR)和FFQ收集其食物摄入资料,调查共两轮,间隔时间2个月,通过两轮24HDR和FFQ的均值间的比较进行FFQ准确性研究,首轮FF01结果与二轮FFQ2~果之间的比较进行FFQ重现性研究。结果由24HDR计算得到的对象能量摄入为4.64kJ(1108kcal)/d,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分别为41.4、44.7和146.9g/d。由FFO得到的能量摄入量为4.76kJ(1138kcal)/d,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别为46.2、63.9和136g/d,两种方法调查所得的膳食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其供能比无显著性差异,FFQ显著高估膳食脂肪摄入量(高估42.9%)。FFQ得到的膳食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普遍高于24HDR,但低估了钠和硒的摄入量。由FFQ得到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只有能量、碳水化合物及其供能比、膳食纤维、维生素A、B2、钙和磷在能量调整后与24HDR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3~0.5之间。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在两轮FFQ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0.208(胡萝卜素)~0.593(脂肪)之间,且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FFQ可以用于评估1~3岁幼儿膳食能量、碳水化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B2、钙和磷的摄入量,但FFQ不适于评估膳食脂肪、蛋白质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