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与多普勒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致性。方法知情同意后随机选取2016年在福建省立医院体检的受试者317例,统计肝脏脂肪衰减参数、肝脏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Fibrotouch和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的一致性,用卡方检验分析Fibrotouch和超声对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人群经Fibrotouch诊断,脂肪肝检出率55.5%(176/317);经超声诊断,脂肪肝检出率48.3%(153/317);Fibrotouch及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83.9%(266/317),Kappa系数0.68(P0.01);卡方检验显示,Fibrotouch及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线性趋势卡方检验显示, Fibrotouch法比超声法能更精细区分轻中重度脂肪肝(总变异χ~2=300.5,线性回归分量χ~2=206.9,偏离线性回归分量χ~2=93.6,P0.05)。结论 Fibrotouch与肝脏超声检查,对脂肪肝的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Fibrotouch法比超声法能更精细区分脂肪肝程度。  相似文献   
2.
血清Ⅳ型胶原检测对慢性肝病的临床意义陈登登,吴平,林志辉,潘秀珍我们检测了各种慢性肝病患者血清Ⅳ-C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1.健康对照组33例为本院健康献血员。2.肝硬化40例,酒精性肝病3例,慢性乙型病毒肝炎4冽,原发性肝癌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龈上洁治术对全瓷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形态、大小基本一致的前磨牙48颗,全瓷冠牙体预备后随机分为2组(二氧化锆冠组和玻璃陶瓷冠组,每组24颗),每组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树脂水门汀组和树脂改性玻璃水门汀组)。修复体粘接、固化、人工唾液保存24 h后,每个亚组内随机抽取3个样本进行超声龈上洁治60 s,另外3个样本为阴性对照组。将所有样本于室温下用5%品红溶液浸泡48 h,沿颊舌向切开,对样本冠边缘微渗漏情况进行双盲评分。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样本中修复体冠边缘微渗漏差异。结果:使用树脂加强型玻璃水门汀粘接的冠边缘微渗漏在超声龈上洁治后与阴性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使用树脂水门汀粘接的冠边缘微渗漏在超声龈上洁治后与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同种粘接剂时,无论是否接受超声龈上洁治术,二氧化锆全瓷冠与玻璃陶瓷冠之间微渗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龈上洁治对树脂加强型玻璃水门汀粘接的二氧化锆和玻璃陶瓷冠边缘微渗漏有显著影响,而对树脂水门汀粘接的二氧化锆和玻璃陶瓷冠边缘微渗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SERT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和内含子2 VNTRs多态性在肠易激综合征(IBS) 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对51例腹泻型IBS(D- IBS)、58例便秘型IBS(C-IBS)、38例便秘腹泻交替型IBS(A-IBS)患者与48例健康对照者SERT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和内含子2 VNTRs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IBS组L/L基因型及L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1.0%vs 8.3%,X2=8.229, P<0.05;47.4%vs29.2%,X2=7.342,P<0.05), D-IBS组S/S基因型频率和S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A-IBS和C-IBS组(S/S:56.9%vs 36.8%, 36.2%,P<0.05;S:71.6%vs 56.6%,52.6%, P<0.05),L/L基因频率显著低于A-IBS和C-IBS 组(9.8%vs 28.1%,P<0.05).IBS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内含子2 VNTRs多态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具有L/L基因型和L等位基因的人更易患C-IBS,具有S/S基因型和S等位基因的人更易患D-IBS,L/L基因型可能是D-IBS的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回顾分析1984~1993年138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的季节变化类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高峰在1~3月,最低在8~9月(P<001)。十二指肠溃疡检出高峰在12~1月,低谷在8~9月(P<001)。而胃溃疡的高峰为12~2月,低谷为5~6月和9~10月(P=0.05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在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P<001),十二指肠溃疡亦有类似的季节变化(P<001),二者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胃溃疡以冬季较高(P<001)。据此季节变化的特点,应将治疗与预防措施的重点放在冬春季,可望减少其发病。  相似文献   
6.
食物不耐受已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问题。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食物不耐受是由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所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许多慢性身心疾病潜在的共同病因或诱发因素。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此文就食物不耐受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诊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FI)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diarrhea-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及健康人群中的存在情况,分析D-IBS患者食物不耐受严重程度、症状指数与回盲部肥大细胞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探讨食物不耐受在D-IBS发病中的意义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D-IBS患者22例为病例组,无消化系症状的健康体检者21例为对照组,分别接受结肠镜检查.应用食物不耐受状况评价问卷对2组进行食物不耐受状况评分;用功能性肠病症状严重指数(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 severity index,FBDSI)和IBS病情尺度调查表(IBS symptomseverity scale,IBS-SSS)对病例组进行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结肠镜检查,在距回盲瓣4cm处取活检组织2块,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计数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并与食物不耐受严重程度指数、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IBS患者回盲部肠黏膜肥大细胞计数(4.68±0.55)个/高倍镜视野,健康对照组为(1.33±0.54)个/高倍镜视野,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食物不耐受存在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食物不耐受严重程度与IBS症状严重程度指数间呈正相关(FBDSI:r=0.992,P<0.001;IBS-SSS:r=0.970,P<0.001);回盲部肥大细胞计数与I B S症状严重程度指数间呈正相关(FBDSI:r=0.957,P<0.001;IBS-SSS:r=0.985,P<0.001);食物不耐受严重程度与IBS患者回盲部肥大细胞计数间呈正相关(r=0.964,P<0.001),健康对照组中食物不耐受者回盲部肥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无食物不耐受者(P<0.05).结论:D-IBS临床症状与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密切相关,食物抗原的刺激作用可能是D-IBS患者回盲部肥大细胞数目增多的原因之一;D-IBS患者食物不耐受存在情况普遍,食物不耐受可加重D-IBS患者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57岁,因反复呕血10d入院。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呕暗红色胃内容物1次,量约500ml,伴头晕、心悸不适,无排黑便、血便,无腹痛、发热等,就诊外院,给予制酸、止血等处理后,症状改善。1d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呕鲜血3次,伴乏力、头晕、一过性晕厥,急诊我院。测血压为80/52mmHg(1 mmHg=0.133kPa),查血常规:WBC5.6×109/L,HGB 81g/L,PLT 230×109/L,血凝  相似文献   
9.
慢性腹泻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功能的神经调节依赖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而中枢神经系统又通过脑-肠互动实现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此文阐述了近年来与慢性腹泻相关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形钩预劈核联合囊膜精细处理技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03/2019-02期间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56例80眼,随机进行分组,A组患者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形钩预劈核及囊膜精细处理手术。B组患者40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超声累积释放能量,术后随访6mo以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囊口收缩变化量、后囊膜混浊程度、人工晶状体居中性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中超声累积释放能量少于B组(12.23±3.61 vs 20.46±4.61,P<0.01)。术后6mo,A组患者BCVA优于B组(Z=5.328,P=0.002),前囊口收缩变化量、人工晶状体偏中心量(0.18±0.14、0.02±0.007mm)小于B组(0.82±0.23、0.65±0.240mm)(均P<0.05),且A组患者均可见后囊膜中央3mm大小圆孔,视轴区保持透明,而B组患者中13眼(32%)出现后囊膜中央区混浊。A组患者未出现术中后囊膜意外破裂及术后视网膜脱离情况,B组患者术中发生后囊膜意外破裂2眼(5%),术后视网膜脱离1眼(2%)。结论:采用T形钩预劈核联合囊膜精细处理技术治疗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可减少术中超声能量的使用,降低后囊膜破裂的风险,有效避免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