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蒋小平  颜莉  郑显兰  刘贤  魏晓琼 《护理研究》2015,(11):1307-1311
[目的]构建具体、细化及可操作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有利于护理专业硕士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为各医学院校和高等护理教育管理部门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研31所国内外高校护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近5年中英文数据库和各院校公共网站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泰勒的教育目标模式理论框架,拟定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共进行2轮函询,对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对各级指标的均值及变异系数进行统计分析,对各级指标的意义及实用性进行分析。[结果]共26名专家全程参与了函询,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531,经χ2检验P<0.01;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形成的培养目标有9个细化具体的条目,包含知识、技能及人文素养;形成的课程体系共30个科目,其中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基础必修课6门、专业拓展选修课程20门。[结论]本研究所形成的护理研究生培训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较为具体可操作,可为护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5.
6.
[摘要] 目的探讨甲磺酸加贝酯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效果及其对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的影响。 方法将60例SAP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CB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比较2组疗效、临床治疗情况、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TNFR)、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F-α、sTNFR、NF-κB、IL-6、IL-8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TNF-α、sTNFR、NF-κB、IL-6、IL-8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AP患者在CBP治疗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或可取得更佳症状缓解获益,对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的改善更显著,且未显著增加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对69例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采用鼻内镜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射频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及下鼻甲。结果:术后3个月:显效91.3%(63/69),有效8.7%(5/69),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显效87%(60/69),有效7.2%(5/69),无效5.8%(4/69),总有效率94.2%(65/69);术后2年:显效82.6%(57/69),有效8.7%(6/69),无效8.7%(6/69),总有效率91.3%(63/69)。与单纯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对照组比较,术后1年、2年总有效率(P<0.01)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结合加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术区定位准确,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庭及半规管轻度发育异常畸形所致眩晕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耳病门诊的5例最终确诊为前庭扩大伴水平半规管畸形所致眩晕患者的病史特点、眩晕发作特点与持续时间以及听功能、前庭功能与影像学特点.结果(1)病史特点:4例幼年时有粗大运动发育延迟及潜在的平衡功能不良,1例无法提供幼时病史,成年后可长期保持听及前庭功能正常.(2)首次眩晕发作多能提供导致颅压或腹压骤然增高的诱因,如头部被撞击,用力擤鼻、便秘等.(3)发作性眩晕、渐进性听力下降等临床表现类似梅尼埃病及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但眩晕持续时间不符合梅尼埃病特征,而听力下降程度及听力曲线类型有别于梅尼埃病及大前庭水管综合征.(4)部分患者眩晕与体位有关,但体位诱发试验结果不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特征.(5)影像诊断提示前庭扩大伴水平半规管轻度发育异常.结论 前庭扩大伴水平半规管发育不良是耳源性眩晕的少见病因,幼年时粗大运动发育延迟及平衡功能不良病史、听功能、前庭功能及影像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南京地区DNA修复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00975?rs11615?rs2228000?rs2228001?rs238406) 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病理特征及激素受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乳腺癌病例和健康对照各350例?用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技术分析5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水平?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生?病理特点和相关激素受体(ER?PR?HER-2)水平的关系?结果: rs11615TC/TT和rs2228000TT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病明显相关,且亚组分析提示rs1800975AA和GA基因型分别与绝经期乳腺癌?ER阴性乳腺癌发病相关?此外,rs2228000T等位基因与PR?乳腺癌HER-2阳性亚型相关,且rs11615与乳腺癌ER?PR阳性均相关?rs2228001与T3期乳腺癌?PR?HER-2阴性均相关?结论: rs2228000TT和rs11615TC/TT可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对于不同基因位点,肿瘤病理特点及ER?PR?HER-2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或预防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酸睾丸酮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疗效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选择1987-01/2002-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丛集性头痛患者64例为治疗组。其中,男49例,女15例,年龄13~65岁,平均(36.78±10.28)岁。同期选取健康查体者49例为对照组,男34例,女15例,年龄20~59岁,平均(35.49±9.64)岁。治疗组在治疗1周后给予丙酸睾丸酮治疗,25mg/d,肌注,1次/d,治疗7~10d,疗效不明显者继续一个疗程,剂量改用12.5mg/d。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每7天随访1次,共3次,记录每周丛集性头痛周内的发作次数。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睾酮和生长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中2例患者未按照方案用药,3例患者随访不足1月而排除,最终59例进入结果分析,男47例,女12例。对照组4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作次数比较:患者在丙酸睾丸酮治疗前发作(8.50±3.78)次/周,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分别发作(5.06±3.59),(1.50±2.80),(0.71±2.05)次,(F=81.379,P<0.01),呈现每周递减趋势。②发作指数比较: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明显低于基线期(0.723,0.214,0.103,1.214,F=0.467~31.057,P<0.01)。③血清睾酮水平比较:男性,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高于治疗前(7.40±2.6,7.51±2.10,6.06±2.35,F=5.017,P<0.01);女性,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0.98±0.18,1.07±0.14,0.48±0.12,F=58.931,P<0.01)。④生长激素水平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4.22±1.09,4.33±0.81,3.86±0.88,F=2.789~71.936,P<0.05)。结论:丙酸睾丸酮可通过提高丛集性头痛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而治疗丛集性头痛,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