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至2012年2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NYHA分级分为3组,A组(NYHAⅠ)、B组(NYHAⅡ)、C组(NYHAⅢ),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清PTH及血浆B型脑钠肽(BNP)含量,评价PTH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 C组患者血清PTH水平高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清PTH水平高于A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呈负相关。结论血清PTH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等级中有差异性,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4(TLR4)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组:健康对照组40例,糖尿病组36例,冠心病组43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40例.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 TLR-4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TLR4 mRNA表达水平和TLR4阳性细胞百分比均上调(均P<0.05);糖尿病与冠心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LR-4是冠心病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 =4.048,P<0.01).结论 TLR4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共同的发病基础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患有原发性高血压120例年龄>60岁的患者,将患者根据收缩压分组:血压严格控制组(血压<130mmHg),血压一般控制组(血压130~139mmHg)。对每位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层的厚度。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与颈动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动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负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140mmHg、总胆固醇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其保护性因素。结论血压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血压水平是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在权衡患者药物使用利弊后,推荐40mg/d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纳入将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浆中TSH水平分成3组,即TSH<0.55 mIU/L组、0.55~4.78 mIU/L组、>4.78mIU/L组。比较3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房颤发生率。结果56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44例诊断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发生率为7.8%。 TSH在0.55~4.78 mIU/L时房颤发生率最低,为6.4%(30/503);TSH>4.78 mIU/L时发生率最高,为19.5%(8/41),而TSH在<0.55 mIU/L时房颤发生率为17.4%(4/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存在相关性。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房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用普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11例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普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其中联合组采用低剂量的普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普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分别采用普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单独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血脂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用普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血脂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及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6 min连续步行距离、Brog呼吸困难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SPAP)、动脉氧分压(PaO2)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除了心率外,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后,除了PaO2,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Brog呼吸困难评分、SPAP、LVEF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出现5例头晕、3面部潮红、腹泻1例,经对症处理后改善,未影响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西地那非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肺动脉高压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单独用药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高血压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标准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依那普利10mg/d;治疗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随访半年。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以判断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率、血压、LVESD、LVEDD及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依那普利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