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脑胶质瘤U251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优化药用真菌桑黄总三萜的超声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对脑胶质瘤U251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超声辅助提取过程中影响桑黄总三萜得率的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进行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桑黄总三萜对U251细胞株增殖的抑制率,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桑黄总三萜对肿瘤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超声辅助提取桑黄总三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超声提取20 min,温度60℃,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桑黄总三萜提取率可达9.40 mg·g-1.桑黄总三萜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有抑制增殖作用,且表现出浓度依赖关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部分细胞形成凋亡小体.结论: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桑黄总三萜时间短、得率高,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桑黄总三萜可抑制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不稳定型Colles骨折,14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外支架组),16例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腕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程度.结果 外支架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低于内固定组(P<0.05),外支架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 >0.05);3个月后内固定组1例未愈合,1例发生短缩,外支架组全部愈合.结论 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Colles骨折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喉罩在急诊室使用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江宁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376-1377
目的:分析在何种情况下进行喉罩操作,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51例使用喉罩的病例,分析其使用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结果:51例患者使用均成功。结论:喉罩在急诊抢救中作为无法插管或插管不及时时可作为首选的气道开放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深入了解气管插管的技术过程,并探讨发生困难的机制.方法: 25例患者插管困难回顾,按三种原因进行分 析.结果: 25例气管插管困难分为三类:①病理因素,②解剖因素,③技术因素.结论:病理因素及解剖因素是引起气 管插管困难的主要因素,应及时采用其它措施.  相似文献   
8.
魏金文  谢江宁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520-1522
目的:分析评估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和胆汁酸对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临床价值,并筛选出反应肝脏贮备功能较好的指标。方法:对肝硬化75例患者严格按照Child-Pugh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按A、B、C级分3组,分别检测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和胆汁酸以及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另选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并同时检测肝硬化不同病因及并发症的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前白蛋白与胆碱酯酶在正常对照组和Child-PughA、B、C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胆汁酸只在肝硬化C级和其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同时也显示肝硬化病因和并发症不同,血清前白蛋白与胆碱酯酶水平也有差别。结论:前白蛋白与胆碱酯酶可能比白蛋白更能准确反映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情况以及肝脏的储备功能及其变化。胆汁酸不及前白蛋白与胆碱酯酶敏感。  相似文献   
9.
迟发性脾破裂2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将腹部外伤48h以后才出现脾破裂症状者称为迟发性脾破裂(Delayed Ruptureof Spleen.DRS)。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DRS患者28例,占同期脾破裂的15%。因其在隐匿期症状不明显,而且病史比较隐蔽,给诊断带来了困难。现就其诊治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临床试验证明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合适的孔隙率及降解性能,但缺乏缓释生长因子的作用,且无成骨诱导性。 目的:将聚乙稀吡咯啉酮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形成复合颗粒,再修饰纳米晶胶原基骨制备复合支架,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体外缓释效果。 方法:实验分3组,实验组取冻存管2支,每支放入5 mm×5 mm×5 mm 纳米晶胶原基骨1块,滴加聚乙稀吡咯啉酮混匀,-4℃冻存过夜,再滴加骨形态发生蛋白溶液,真空抽干后冻存;对照组1取冻存管2支,每支放入5 mm×5 mm×5 mm 纳米晶胶原基骨1块,滴加骨形态发生蛋白溶液,真空抽干后冻存;对照组2取冻存管2支,每支放入5 mm×5 mm×5 mm未脱钙的大鼠松质骨1块,滴加聚乙稀吡咯啉酮混匀,-4℃冻存过夜,再滴加骨形态发生蛋白溶液,真空抽干后冻存。观察14 d,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复合物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体外释放活性。 结果与结论:观察到14 d时,两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A值趋近于0,而实验组上清液中骨形态发生蛋白仍保持较高的A值,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经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后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具有明显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