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照射后感光细胞中膜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探讨HPM的损伤机制。方法选取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外节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图谱酰胺Ⅰ带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各吸收峰进行定量分析,观察HPM照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 HPM照后外节出现了膜蛋白二级结构吸收峰的位移和吸收值的改变。结论 HPM照射可使视网膜感光细胞的膜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结构稳定性下降和蛋白生物功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照射后感光细胞中膜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探讨HPM的损伤机制.方法 选取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外节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图谱酰胺Ⅰ带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各吸收峰进行定量分析,观察HPM照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情况.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功率毫米波辐射不同时间对小鼠皮肤的损伤效应。方法选择12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采用20 W/cm294 GHz的发射装置进行照射,按辐射时间随机分为50 s、100 s、150 s组和对照组4个组,每组又分为剪毛(5只)和未剪毛两个小组(25只),辐射后即刻采用红外测温仪监测体温,分别于辐射后即刻、12 h、7 d、14 d和28 d观察小鼠照射局部体表变化,之后每组活杀5只,取辐射局部皮肤,进行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辐射后不同时间皮肤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温度测定结果显示,辐射过程中小鼠体温呈进行性升高,各辐射组分别在照射50 s、100 s和150 s时体表温度升高到峰值,温度升高程度与辐射时间呈正相关。辐射50 s组小鼠真皮血管扩张、水肿;100 s组表皮角质层断裂、脱落,真皮水肿,胶原纤维减少;辐射150 s组辐射后12 h,表皮角化层断裂、解离或脱落,真皮层出血水肿,纤维组织稀疏,毛囊上皮不同程度变性和萎缩;辐射后7 d真皮层胶原纤维密度大,肌层萎缩;辐射后28 d真皮层毛囊功能活跃,纤维组织密集。胶原纤维特染显示,50 s组胶原纤维较为密集;100 s组胶原纤维较稀疏,略肿胀,Ⅲ型胶原增多;150 s组胶原纤维稀疏。结论 94 GHz高功率毫米波辐射50~150 s均可引起小鼠体温升高及表皮和真皮等组织结构的损伤,且上述改变与辐射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波段电磁辐射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性别决定相关基因SOX9和W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分离3周Wistar大鼠的Sertoli细胞,应用WT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Sertoli细胞经平均功率密度为100 mW/cm2的S波段微波和X波段微波及场强6×104 V/m的电磁脉冲辐射4 min。应用实时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OX9、WT1的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 3种波段电磁辐射后Sertoli细胞SOX9 mRNA和蛋白表达在辐射后6和12 h及辐射后的6和24 h均见不同程度的降低(F=15.20和4.84, P<0.05;F=8.46和7.47,P<0.05);WT1 mRNA和蛋白表达在辐射后6和12 h及辐射后的24 h出现不同程度降低(F=13.46、5.08和10.26,P<0.05)。结论 3种波段电磁辐射后Sertoli细胞性别决定相关基因(SOX9、WT1)表达呈不同程度的降低。Sertoli细胞SOX9、WT1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电磁辐射致生殖危害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辐照后下匠脑与垂体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2~90mW/cm^2的HPM辐照130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照后6h、1、3、7、14d、28d与3月活杀动物,取下丘脑与垂体,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GR在辐照后大鼠下丘脑与垂体中的表达。结果辐照后下丘脑神经元中GR表达减弱。10mW/cm^2组在6h与1d时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7d后呈恢复趋势;50mW/cm^2绀在1d时有显著下降(P〈0.05)。辐照后垂体远侧部内分泌细胞GR表达增强。10mW/cm^2组在6h时有显著升高(P〈0.01),7d后呈恢复趋势;50mW/cm^2组在1、3d时均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一定功率密度的HPM辐照后,下丘脑GR表达下降;垂体GR表达增强;HPA轴负反馈调控紊乩;表明GR参与rHPM辐照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0、30和100mW/cm^2高功率微波源辐射66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于辐射后6h、1d、3d和7d灌注2%亚铁氰化钾和4.2%硫酸铁后取材,通过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毛细血管形态、血脑屏障通透性及GFAP改变。结果:10mW/cm^2组大鼠血脑屏障无明显改变。30和100mW/cm^2组辐射后1~3d血管间隙增宽,组织水肿,指示剂通透性增加。上述改变于辐射后3d达高峰,7d基本恢复。皮质血管较海马血管改变明显,100mW/cm^2组重于30mW/cm^2组。30和100mW/cm^2组大鼠皮质和海马组织中GFAP表达增强,3d达高峰,7d仍高于假辐射组。结论:一定剂量高功率微波辐射可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PC12细胞突触素Ⅰ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并通过对其相关影响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改变的探讨,初步揭示突触素Ⅰ改变的机制.方法:采用30 mW/cm2微波辐射PC12细胞,于辐射后1 h,通过HPLC检测氨基酸递质释放的改变;于辐射后3 h、9 h、1 d和2 d,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突触素Ⅰ,BDNF和TrkB表达以及突触素Ⅰ磷酸化的改变;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BDNF和TrkB相互作用的改变.结果:30 mW/cm2微波辐射后1 h,PC12细胞释放的Asp、Glu、GABA和Gly均减少(P<0.01);突触素Ⅰ mRNA于辐射后3~9 h减少,1 d增加(P<0.01或P<0.05),2 d基本恢复;其蛋白于辐射后9 h~2 d减少(P<0.01或P<0.05);磷酸化的突触素Ⅰ在辐射后3~9 h减少,1 d增加,2 d又见减少(P<0.01或P<0.05).BDNF mRNA于辐射后3~9 h减少,1 d增加,2 d又见减少(P<0.01或P<0.05);其蛋白于辐射后3 h减少,1~2 d又见增加(P<0.05或P<0.01).TrkBmRNA在辐射后3 h和2 d减少;其蛋白于辐射后3 h~1 d增加(P<0.05或P<0.01),2 d基本恢复.BDNF和TrkB的相互作用于辐射后3~9 h增强,1~2 d减弱(P<0.05或P<0.01).结论:微波辐射可引起PC12细胞氨基酸递质释放障碍,突触素Ⅰ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降低,BDNF和受体TrkB表达及其相互作用异常,参与微波辐射所引起的PC12细胞信息传递障碍及其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海马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高功率微波 (highpowermicrowave ,HPM)辐射对大鼠海马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HPM辐射 5 0只Wistar二级雄性大鼠 ,于辐射后 6h及 1、3、7d通过Y迷宫检测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变化 ,并取海马组织 ,经HE染色、尼氏体染色、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等技术 ,研究海马组织形态变化、细胞凋亡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lase ,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HPM辐射后 ,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与对照组比均明显降低 ;海马组织水肿、疏松 ,血管扩张 ,神经元变性、坏死 ,尼氏体减少或消失。损伤以CA4区和齿状回较重 ,且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病变在 7d内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神经元NSE表达增强 ,组织间隙和血管腔内也可见到NSE的表达。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表达增强 ,呈粗纤维状 ,与对照组比明显变短、变粗。结论 HPM可影响实验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 ;引起海马组织形态结构改变 ,以神经元变性、凋亡和坏死 ,尼氏体减少及间质水肿为主 ;NSE和GFAP参与了其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HPM对大鼠大脑结构及其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 探讨S波段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对大鼠皮层形态结构及其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2~90mW/cm^2S波段高功率微波辐照Wistar大鼠,通过苏索索-伊红染色(HE)、甲苯胺蓝染色和电镜观察大脑皮层的形态结构改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10和50mW/cm^2照后6h和1d大脑皮层中4种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平均功率密度10,50和90mW/cm^2S波段高功率微波可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元固缩、深染,尼氏体减少;突触结构模糊,囊泡堆积;髓鞘融合、解离等。10和50mW/cm^2组照后6h大脑皮层上述4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而照后1d仅见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仍较高(P〈0.01)。结论 S波段高功率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尼氏体、突触结构和髓鞘等损伤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以探讨微波辐射致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寡聚核苷酸芯片筛选30mW/cm^2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按照国际通用分类标准对结果进行功能分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部分基因于辐射前后表达差异,并分析相关基因在微波辐射损伤中作用。结果30mW/cm2微波辐射后6h,大鼠海马中筛选到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个表达上调,9个表达下调;辐射后7d差异表达基因为20个,其中4个表达上调,16个表达下调。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一致。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涉及应激、转运、代谢、发育分化、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转录、细胞粘附等,并与线粒体损伤、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信号通路开放、神经递质释放障碍、膜损伤等密切相关。结论微波辐射可使大鼠海马多个基因差异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微波辐射致脑损伤的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