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护理的要点。方法 29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缺损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翻修手术治疗,并配合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29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病人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疗效满意,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恢复。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后的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的积极应用能缓解抑郁焦虑水平,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0例脑梗死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复发性脑梗死、梗死面积、肺部感染、意识状况、低蛋白血症及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糖、电解质等因素,并行多项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790例脑梗死患者中82例死亡,病死率4.58%。其中首次脑梗死的病死率1.00%,复发性脑梗死的病死率3.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性脑梗死病死率为初发脑梗死病死率的3.58倍。结论: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入院白细胞计数、意识状况、大面积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脑梗死的并发症(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低蛋白血症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家庭长期无创正压通气适应证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以家庭机械通气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呼吸衰竭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其中无创通气的增加尤为迅速.无创通气主要有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和负压通气(NPV)两种形式.由于无创正压通气的适用范围、效果和简便性均好于负压通气,因而被国内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南方红豆杉水提物抗人肺腺癌A549细胞(以下简称"A549细胞")的作用机制,明确其与紫杉醇抗肿瘤机制的不同。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以紫杉醇为对照;以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和紫杉醇对A549细胞形态的影响;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jnk的表达。结果:①流式细胞检测及光镜观察发现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处理后A549细胞呈典型的早期凋亡表现(P<0.05,P<0.01),而紫杉醇组细胞以坏死及晚期凋亡表现为主(P<0.05,P<0.01),且其比例均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②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处理后A549细胞P38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jnk蛋白随药物浓度增加表达减少(P<0.01)。结论:南方红豆杉水提物抗A549细胞的机制与紫杉醇不同,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D-二聚体与高血压性脑出血部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扉 《疑难病杂志》2008,7(4):224-22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患者出血部位与D-二聚体(DD)含量的关系。方法将经头颅CT检查确定HIH的9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于发病后第1~7天晨起7:00采取空腹肘静脉血,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法测定DD,同时测定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观察组TT、PT、APTT缩短,Fb及DD含量较对照组增高,除TT、PT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IH患者不同脑出血部位的D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H患者不同脑出血部位的DD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36月龄生长发育正常儿童在不同发育阶段超声骨密度的变化,建立闽西地区1~36月龄儿童超声骨密度参考数据库。方法 将7485例生长发育正常儿童按月龄分为1~3月龄(1741例)、4~6月龄(1700例)、7~9月龄(943例)、10~12月龄(1022例)、13~24月龄(1526例)、25~36月龄(553例)等6个年龄段,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并比较不同月龄和性别儿童骨密度参数[超声信号声速值(SOS)、Z值]变化,计算骨密度不足检出率,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骨密度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SOS在1~3月龄逐渐下降,3月龄后逐渐升高。女童SOS在1~3月龄高于男童,在25~36月龄低于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年龄段男女童S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1~24月龄,男童Z值均大于女童,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均低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25~36月龄,男女童Z值和骨密度不足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现有数据库比较,1~3月龄有高达51.29%的儿童骨密度不足,4~6月龄、7~9月龄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均高于10%。多重线...  相似文献   
7.
女性年龄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女性年龄与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结果的关系。方法 分析IVF ET 10 6个起始周期、90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 ,按女性年龄≤ 30岁 ,31~ 34岁 ,≥ 35岁分Ⅰ ,Ⅱ ,Ⅲ组 ,比较取消率、Gn用量、卵泡数、回收卵子数、受精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别。结果  3组的取消率分别为 12 .5 0 % ,2 .78% ,33 .33 % ,三组间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Gn用量分别为 (2 8.71± 5 .45 )支、(33 .46± 7.5 1)支、(34.0 5± 5 .78)支 ,3组相比 ,Ⅰ组与Ⅱ ,Ⅲ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各组间卵泡数、周期取卵数、受精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组受精率分别为 74.49% ,6 8.0 7% ,6 7.82 % ,各组间相比 ,Ⅰ组与Ⅱ ,Ⅲ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Ⅱ组与Ⅲ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组的每移植周期妊娠率分别是 45 .71% ,2 5 .71% ,15 .0 0 % ,各组间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女性年龄是影响IVF ET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笔者采用穴位敷贴治疗单纯性肥胖26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26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控制性超排卵患者的血清及卵泡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 50个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月经周期第2天、取卵日抽取静脉血20例,收集取卵日卵泡直径≥18mm或≤16mm卵泡的卵泡液各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VEGF的浓度。结果 取卵日血清VEGF水平(116.9±17.1)mg/L较月经第2天的(92.0±17.2)ng/L明显增高(P<0.001);取卵日卵泡直径≥18mm卵泡液中VEGF水平(1630.6±144.8)ug/L较卵泡直径≤16mm(1475.9±155.5)ng/L高(P<0.05);20例取卵日卵泡液水平(1492.8±184.9)ng/L显著高于同期血清的(116.9±17.1)ng/L(P<0.001)。结论 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血清及卵泡液中VEGF水平均升高,可能参与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10.
宫腔内人工授精266周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2 6 6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4月 2 0 3对不孕症夫妇实施IUI治疗的 2 6 6个周期。根据不孕的原因分为不明原因组、免疫性不孕组、男性因素组、卵巢因素组及输卵管因素组。根据IUI方案分成自然周期 (NC)组、克罗米芬 (CC)组、尿促性腺素 +绒促性腺素 (HMG +HCG)组、CC +HMG+HCG组。比较各组间临床妊娠率。结果 每周期临床妊娠率为 10 .2 %。每例临床妊娠率为 13.3%。原发不孕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继发不孕组 (17.6 %对 4 .5 % )。输卵管因素性不孕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其他不孕组。不同IUI方案间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别。CC组的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 (LUF)发生率较NC组和HMG +HCG组明显增高。IUI治疗 2周期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治疗 1周期和 3周期及以上者。结论 宫腔内人工授精是治疗非输卵管因素不孕的一种有效方法 ,治疗时限以 3周期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