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前屈位不同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不同牵引角度加载在颈椎曲度变直的模型上得到的数据,为临床牵引治疗颈椎病提供实验依据和临床建议。方法:选取颈椎曲度变直患者采集CT数据(女性,43岁),采用专用生物力学有限元软件构建完整的颈椎全节段模型,包括使用实际解剖位置构建的颈椎韧带、肌肉组织;进行有限元模型的验证后,用0。、前屈5°10°15°20°25°进行牵引,观察椎间孔、关节突、钩锥关节、椎间盘的间距变化,以及髓核和基质的应力变化。结果:当牵引角度为前屈0°~15°时,椎问孔、钩椎关节、后关节突之间的间距加大,椎间盘的拉应力适宜,压应力较小,比较符合临床治疗要求。结论:建议牵引治疗颈椎病时采取前屈位0°~1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寰枕段(V3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方法:1999年6月至2011年11月,采用椎-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3D-CTA)对1 6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血管形态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椎动脉V3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情况.其中男783例,女897例;年龄22~70岁,平均52.8岁,所有病例经多普勒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流速加快或减慢.结果:1 680例颈性眩晕患者在V1-V4段有3 360支血管被检测,血管异常支数有2 778支,其中V1段有829支,V2段有421支,V3段有328支,V4段有1 190支.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V3段血管形态病理学有椎动脉血管痉挛(232支)、椎动脉血管缺如(37支)、椎动脉血管出孔异常(31支)、椎动脉血管局限性狭窄4种改变.结论:颈性眩晕的椎动脉V3段存在4种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可以以3D-CTA检查结果来判断预后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休克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由它引起的机体生理和功能变化将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药效。目前该领域主要研究了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对部分麻醉药药理作用的影响,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汪芳俊 《健康博览》2012,(11):13-13
婴幼儿腹泻是以腹泻、呕吐为主的消化道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夏秋季节多见。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非感染性因素,如食量过多、喂养方法不当、喂养的时间及量没调节好、添加辅食的质和量不适宜、消化道分泌失调、牛奶或其他食物过敏等。另一种  相似文献   
6.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美国麻醉学会制定的Ⅰ-Ⅱ级标准、年龄1—4岁、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小儿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每组30例。七氟醚组采用吸入七氟醚诱导麻醉,术中维持药物选用丙泊酚1.5mg/(kg·h)微泵持续注入。间断吸入七氟醚;氯胺酮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和氯胺酮1.5mg/kg诱导麻醉,术中麻醉深度不足时分次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至麻醉满意。记录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术前1min(T2)、插入支气管镜时(T2)、拔支气管镜时(T3)、清醒时(T4)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医生满意度,观察术中和术后患儿是否有支气管痉挛、呕吐、呼吸道梗阻、舌后坠等并发症。结果2组患儿T2时收缩压、心率较T0时明显升高。七氟醚组患儿T1时收缩压、心率较T0时明显降低;2组患儿血氧饱和度T1-T4各时段均较T0时明显升高;七氟醚组患儿苏醒时间显著快于氯胺酮组;七氟醚组患儿医生满意度较氯胺酮组高;术后氯胺酮组患儿舌后坠发生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T0~T4各时段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能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术中麻醉平稳,术后患儿苏醒快且苏醒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分为手法组50例,采用仰卧位拔伸整复法;牵引组44例,单纯牵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视觉模拟疼痛评价值和多普勒检测情况.结果:治疗组VAS值改善明显(P<0.01)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减慢(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牵引治疗,且副反应少,安全性和依从性好.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减慢过快的血流速度,来缓解脑血管痉挛以减轻头痛.  相似文献   
8.
雷米芬太尼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剂量依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的剂量依赖关系.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均分成五组.各组维持麻醉的雷米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1μg·kg~(-1)·min~(-1)(R_(0.1)组),0.2 μg·kg~(-1)·min~(-1)(R_(0.2)组)、0.3μg·kg~(-1)·min~(-1)(R_(0.3)组)、0.4μg·kg~(-1)·min~(-1)(R_(0.4)组)、0.5μg·kg~(-1)·min~(-1)(R_(0.5)组).分别于术前(T_0)和静脉停止泵注雷米芬太尼后1 h(T_1)、1.5 h(T_2)、2 h(T_3)、3 h(T_4)、6 h(T_5)、12 h(T_6)、24 h(T_7)、48 h(T_8)应用机械压力法测定各组患者胫骨前皮肤的疼痛阈值,同时在T_1~T_8时记录患者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R_(0.3)、R_(0.4)、R_(0.5)组机械压力痛觉阈值T_1~T_5时较T_0时明显降低(P<0.05或P<0.01),R_(0.4)、R_(0.5)组T_6时仍然偏低(P<0.05).T_4~T_8时五组VAS评分均低于T_1时(P<0.05或P<0.01);T_1~T_6时R_(0.3)、R_(0.4)、R_(0.5)组VAS评分较R_(0.1)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7时R_(0.4)、R_(0.5)组VAS评分仍然偏高(P<0.05或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剂量达到0.3μg·kg~(-1)·min~(-1)时可以降低患者机械压力痛觉阈值,并导致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
麻醉手术后发生的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在成年和老年患者中均可发生,且部分发展为慢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参与社会与家庭生活的能力[1].瑞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消除迅速、连续输注无蓄积作用以及代谢不依赖于肝肾功能的特点[2];七氟烷是新型的卤族类麻醉药,其理化性质稳定,诱导迅速,刺激性小,对循环抑制轻,苏醒快而完全,且无组织毒性[3].本研究拟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和单纯吸入七氟烷全麻对老年患者认知和记忆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针对老年病人合理选择麻醉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清热祛痰推拿法联合西药治疗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选自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痰热闭肺型大叶性肺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清热祛痰推拿法+西药)与对照组(西药),各43例,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体征改善情况,评价患儿肺功能情况:包括达峰容积比(VPT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并记录与治疗及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持续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TPTEF/TE及VPTEF/VE比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PTEF/TE为(33.03±4.25)、VPTEF/VE为(35.37±6.21)均高于对照组(30.35±4.64)、(29.92±6.98)(P<0.05),两组治疗后TPTEF/TE及VPTEF/VE表达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30%显著低于对照组30.23%。结论清热祛痰推拿法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疗效确切,能缩短发热及咳嗽持续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且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