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与肝脏组织学及其临床的关系。[方法]对在福州市传染病院就诊的11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活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乙肝"两对半"、HBV-DNA、ALT和AST检测,对其中的74例进行血清基因型检测。[结果]74例患者分别为B、C基因型(分别为38例与36例)。两组基因型比较:①在炎症分期及纤维化分级上差异无显著性;②在肝组织各部位纤维化程度的比较中,仅小叶内纤维化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类似;④HBV-DNA两型间差异有显著性;⑤ALT与AST两型间差异无显著性;⑥B与C型HBeAg阳性率类似。[结论]慢性乙肝B、C基因型的HBV-DNA差异有显著性,而肝脏组织学改变、ALT、AST和HBeAg的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腹水性质,将我院住院的1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SBP组90例,非SBP组6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PCT、IL-6和CRP,利用ROC曲线分析PCT、IL-6和CRP对SBP的诊断价值。结果 1)血清PCT在SBP组、非SBP组、对照组分别为(0.78±0.59)ng/mL、(0.18±0.16)ng/mL、(0.05±0.03)ng/mL,SBP组高于非SBP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非SB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IL-6及CRP在SBP组分别为(87.89±43.33)pg/mL及(40.53±31.98)mg/mL,非SBP组分别为(41.90±25.38)pg/mL及(13.29±11.33)mg/L,对照组分别为(5.23±12.13)pg/mL及(3.13±2.24)mg/L,SBP组血清IL-6及CRP均高于非SBP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非SBP组血清IL-6及CRP亦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3)PCT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较IL-6及CRP在ROC曲线下面积大(分别为0.721及0.674)(P<0.05),而IL-6与CRP在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IL-6和CRP作为诊断指标来判断SBP,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63ng/mL、72.58pg/mL和38.87mg/L,所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90.1%、83.4%和88.2%,特异度分别为82.9%、76.3%和67.5%。结论 血清PCT、IL-6及CRP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以PCT的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3.
102例慢性乙型肝炎血生化指标和病理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性乙肝)患者血生化指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慢性乙肝患者活体肝穿刺的病理标本进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并分别与同期检测的血生化指标比较。结果慢性乙肝病理分级和分期显著相关;血清学指标TBiL、ALT、AST、γ-G等平均值随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指标ALB、A/G、PTA等则相反;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轻度70.7%(29例),中度59.6%(28例),重度62.3%(9例)。结论慢性乙肝的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基本上呈正相关;血生化指标可评价肝细胞损害程度;血生化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3例AIH患者(包括活动期31例和缓解期12例),并选择1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CD4+、CD8+T细胞表达PD-1的细胞百分比。结果 AIH 组外周血 CD4+、CD8+T 细胞表达 PD-1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36±4.45%、6.71±3.84%)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8±2.32%、3.47±2.18%)(P均<0.05);AIH活动期组外周血 CD4+、CD8+T细胞表达PD-1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73±6.81%、7.44±2.75%)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分别为5.42±2.14%、4.82±2.04%)和对照组(分别为3.78±2.32%、3.47±2.18%)(P均<0.05),且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 AIH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 PD-1表达与 TBIL、ALT、AST及 IgG水平均成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81、0.887、0.825、0.893,P均<0.05)。结论 AIH患者外周血 CD4+、CD8+T 细胞表面 PD-1表达上调,且与肝功能指标成正相关,提示PD-1可能在AIH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度收住本院的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3.7%,恶化或死亡的医院感染率(18.5%)高于好转或痊愈组(12.4%)(P〈0.05)。患者年龄越大,并发医院感染越多(P〈0.001)。院内感染以腹腔感染占首位,致病菌以真菌或条件致病菌为主;其易感因素为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诊疗、糖尿病等;医院感染导致各种严重致死性的并发症增多(42/113)。结论: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院内感染会使病情恶化或死亡发生率增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62例1型AIH患者(活动期43例和缓解期19例)为研究对象,并选择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计量资料两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1型AIH组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10.94±4.52)%、(9.93±3.32)%]均高于对照组[(5.42±2.64)%、(4.86±2.16)%](t值分别为7.12、6.41,P值均0.05);1型AIH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12.45±5.61)%、(11.13±4.63)%]均高于缓解期[(7.88±3.85)%、(7.36±3.12)%]和对照组[(5.42±2.64)%、(4.86±2.16)%](F值分别为15.76、13.54,P值均0.05),且缓解期组亦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1型AIH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在G0组[(7.88±3.85)%、(5.36±3.12)%]、G1~2组[(10.13±4.74)%、(10.45±4.34)%]及G3~4组[(15.63±5.98)%、(14.73±5.12)%]逐渐升高(χ2值分别为12.14、10.32,P值均0.05)。1型活动期AIH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与TBil、ALT、AST、GGT及Ig G水平均呈正相关(CD4+T淋巴细胞:r值分别为0.687、0.736、0.702、0.647、0.824;CD8+T淋巴细胞r值分别为0.673、0.719、0.680、0.631、0.817,P值均0.01),且1型AIH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亦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768、0.721,P值均0.05)。结论 1型AI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D-L1高表达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密切相关,提示PD-L1可能参与了1型AIH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80例患者为肝衰组,纳入同期入住同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80例患者为慢乙肝组,及同时期的健康人40名作为健康组,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肝功能、凝血功能、血肌酐、甲胎蛋白,并计算肝衰组MELD分值.结果 共纳入肝衰组80例,慢乙肝组80例,健康组40名.肝衰组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为(170.1±27.6)mg∕L,低于健康组(225.4±21.8)mg∕L和慢乙肝为(251.4±29.5)mg∕L(均P=0.000).肝衰组血清铜蓝蛋白与白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289、0.312,均P<0.05),与MELD分值及肝性脑病呈负相关(r=-0.222、-0.238,P<0.05),而与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及肺炎、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均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 对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应用抗生素的指导价值。方法将134 例乙肝肝硬化并发SBP 患者随机分为CD64 组(73 例)和对照组(61 例),CD64 组根据中性粒细胞CD64 作为开始和停用抗生素的依据;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疗程、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临床有效率及病死率。结果CD64 组抗生素疗程8 d(6~14 d)、抗生素费用781 元(458~4 297 元)、住院时间15 d(6~29 d)、住院费用7 328 元(4 951~13 916 元)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 d(7~20 d),1 084 元(728~5 822 元),20 d(10~35 d),10 239 元(5 325~19 824 元)。治疗结束后CD64 组与对照组患者Child-pugh 评分[(9.26±3.24)vs(9.72±3.12)]、MELD 评分[(16.16±8.04)vs(15.71±8.13)]、临床有效率(90.41% vs 91.80%)和病死率(4.11% vs 3.28%)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 可作为乙肝肝硬化并发SBP 患者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参考指标,并能够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SBP分为SBP组(128例)和非SBP组(90例).对2组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分级、腹水总蛋白和是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SBP组血清TBIL高于非SBP组,血清ALB、PTA及腹水总蛋白低于非SBP组(均P<0.05);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77.34%、12.50%及9.38%,非SBP组Child-Pugh C级、合并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分别为48.89%、3.33%及2.22%,SBP组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TBIL、Child-Pugh分级及腹水总蛋白进入回归模型,这3项指标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血清TBIL、Child-Push分级、腹水总蛋白是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1(PD-L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不同分期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3例AIH患者(包括活动期31例和缓解期12例)肝组织,并选择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肝组织内PD-1及PD-L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病情分期PD-1及PD-L1表达的差异。结果 AIH患者肝组织PD-1为(10.12±5.31)%,高于对照组(1.74±0.37)%,(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1为(15.68±6.31)%,高于缓解期(6.24±3.25)%,(P0.05)。AIH患者肝组织PD-L1为(7.45±4.29)%,高于对照组(1.48±0.32)%,(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L1为(9.47±4.67)%,高于缓解期(4.78±2.43)%(均P0.05)。结论 PD-1及其配体PD-L1在AIH患者肝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IH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