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目的研究输注辐照血小板后患者体液免疫参数的变化以及这些免疫参数与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多次输血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和普通机采血小板,比较两组输注的有效率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检测输血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循环免疫复合体(CIC)、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发生无效输注患者的免疫参数特点。结果输注机采血小板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4)、CIC在观察组变化差异不大(P〉0.05);在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输血后CRP均明显升高,IgA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的输注有效率84.9%,与对照组5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减低。对血小板无效输注(PTR)患者进行分析,输血前其血清(IgG、IgM)、补体C3、CIC水平异常者比例较高,PTR患者在输血后体液免疫指标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CIC、CRP可能参与了血小板无效输注,输注γ辐照机采血小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体液免疫反应,提高输注效率。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恶性肿瘤t-PA、u-PA转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纤溶分子标志物血浆含量、mRNA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两者与肿瘤浸润、播散的关系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23例胃癌、17例肠癌患者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mRNA水平;用ELISA法同步检测患者血浆纤溶分子标志物含量,包括t—PA、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等。结果:胃癌、肠癌组患者血浆u—PA、u—PAR、PAP蛋白含量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其中,有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者u一:PA升高更为显著;t—PA含量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u—PAmRNA在两种肿瘤细胞表达均显著增高,而t—PAmRNA则减少。结论:纤溶功能亢进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细胞易播散、浸润的主要原因之一。t—PAmRNA水平的升高可能为组织分化较好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剂量自介素-2(IL-2)联合化疗维持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联合治疗组予IL-2 20万U隔日皮下注射,持续半年以上;化疗方案为DA(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MA(米托蒽醌 阿糖胞苷)方案交替,缓解后第1年每2个月1次,第2年每3个月1次。单纯化疗组患者仅接受化疗,化疗方案与联合化疗组相同,缓解后第1年每1个月1次,第2年每2个月1次。结果联合治疗组2年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46.35±12.17)%和(72.81±10.49)%,单纯化疗组分别为(36.36±12.68)%和(63.28±12.25)%,两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7、0.574)。联合治疗组2年的复发率为50.0%(12例),单纯化疗组为47.6%(10例),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联合治疗组2年病死率为50.0%(12例),单纯化疗组为57.1%(12例),两者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67)。联合治疗组出现发热2例(8.3%)、畏寒3例(12.5%)和寒战2例(8.3%)。本研究只统计Ⅲ、Ⅳ级毒性的发生情况,联合治疗组血液学毒性事件及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P值均<0.05)。结论IL-2是老年AML维持巩固阶段安全、有效的药物,但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 78岁。2000年 3月出现脸色苍白、胸闷、乏力并逐渐加重,同年 8月来我院就诊。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1. 23×1012 /L,血红蛋白 40g/L,白细胞计数 6. 3×109 /L,中性粒细胞 0. 70,淋巴细胞0. 23,血小板计数 95×109 /L,网织红细胞 0. 3%,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在正常范围。Coomb’s试验和Ham’s试验阴性。骨髓涂片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明显增高,粒系增生显著活跃,部分细胞胞浆颗粒增粗,可见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积分(NAP)积分为 19分,红系增生低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以肝大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黄疸、肝大为首发症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以肝大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羟基脲降白细胞数量,糖皮质激素退黄疸等对症支持治疗,继以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血象改善且肝大明显消退.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5岁,因间歇性胸闷、胸痛6年,加重2月,于2008年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外科.外院胸部CT示:前纵隔占位,恶性胸腺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非代谢率。已有报告许多疾患的严重情况下,一些甲状腺疾病的人有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本文观察了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对象:选择了30例急性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患者,(标准:PO_2<60mmHg,PCO_2>50mmHg);年龄57—88岁平均67.45。男21,女9。其中呼衰组又分死亡组和存活组。另外选择符合慢性支气管炎但无呼衰者20例作对照组,年龄为56—74岁,平均56.26,男12、女8。原有甲状腺疾病者均被排除。方法,所有患者都为住院病人,取仰卧位,均于8Am抽血,血清T_3、T_4、FT_3、FT_4、rT_3、TSH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检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联合检测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初治DLBCL患者58例,分别采用速率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LDH和β2-MG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观察化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前后LDH和β2 MG表达水平的变化,评价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LDH和β2-MG水平在Ⅲ~Ⅳ期、ECOG评分≥2以及有骨髓浸润的患者中均明显升高(P<0.05);>60岁者的β2-MG水平高于≤60岁的患者 (P<0.05);有全身症状(B症状)组LDH水平明显高于无B症状组(P<0.05);LDH和β2-MG水平均与性别无关。治疗有效患者化疗后LDH、β2-MG水平较化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LDH和β2-MG水平可作为判断DLBCL患者的临床分期、是否存在骨髓浸润及评价疗效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